項羽:西楚霸王之神勇,千古無二,“王不過項”非過譽

項羽:西楚霸王之神勇,千古無二,“王不過項”非過譽


項籍,字羽。

按今天的標準來看,小時候的項羽不是一個好孩子,讀書識字,他不願意學,然後去學劍,又沒學成。

吃啥啥都香,幹啥啥不成。

項羽的叔叔項梁非常憤怒,但是項羽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就夠了,學習劍術,也就能敵一個人,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項羽一番話說得擲地有聲,項梁一聽侄子這麼有志氣,於是就教項羽兵法,項羽非常高興,可是剛學了一點兵法皮毛,又不肯學到底了。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虎頭蛇尾啊。

項羽:西楚霸王之神勇,千古無二,“王不過項”非過譽

但是項羽少有志氣確實是真的,秦始皇遊覽會稽郡渡浙江的時候,項梁曾帶著項羽一塊去觀看,項羽看到始皇帝,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那個人,我可以取代他。”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這傢伙給項梁嚇壞了,趕緊捂住項羽的嘴,告訴他:“你小子別胡說八道,這可是要滿門抄斬的。”

儘管如此,項梁還是認為項羽很不一般,項羽也確實不一般,史書記載項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換作今天來看,項羽的身高得有小一米九,力氣巨大,可以把鼎舉起來。

這簡直是天神下凡。

項羽:西楚霸王之神勇,千古無二,“王不過項”非過譽

後來秦末陳勝吳廣起義,項梁和項羽帶領八千人渡過長江向西進軍,也就是我們後人常聽到的江東八千子弟。

當然了,秦末名將章邯在定陶之戰大破楚軍,彼時的將領還是項梁,但是此戰項梁戰死,項羽開始走上舞臺。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

這裡我要插句話說一下章邯,此人也不簡單,陳勝吳廣起義後,陳勝已經稱王,手下大將周文帶了幾十萬軍隊直逼咸陽,章邯卻組織了一批刑徒和奴家子(就是帶著一批苦力工人和奴隸)正面把周文幾十萬人幹趴下了,然後就是各種平叛,屢戰屢勝,直到我們剛才提到的定陶之戰乾死了項梁。

項羽:西楚霸王之神勇,千古無二,“王不過項”非過譽

打敗楚軍之後,章邯認為楚地的叛亂不再是威脅了,就渡過黃河帶兵攻打趙軍,趙軍敗了以後逃進了鉅鹿城,於是命令秦末另一個名將王離以及秦將涉間包圍了鉅鹿城,章邯自己率軍駐紮鉅鹿之南,築起甬道送糧。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章邯令王離、涉間圍鉅鹿,章邯軍其南。】

而項羽的成名之戰恰是鉅鹿之戰,此戰項羽破釜沉舟,砸鍋賣鐵……哦……不對,是砸鍋鑿船,反正吃飯的傢伙都不要了,只帶了三天的口糧,然後九戰九勝,斷絕了秦軍糧道,俘虜了秦將王離,涉間不肯投降,自焚而死。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

項羽:西楚霸王之神勇,千古無二,“王不過項”非過譽

當然了,我這裡還要說一下,這個王離也了不起啊,此人是王翦的孫子,王翦這人在秦國一統的時候打敗楚軍,當時楚軍將領叫項燕,項燕在兵敗以後自殺。

但是有意思的事情是,項燕恰恰是項羽的爺爺。

多年以前,爺爺對爺爺,一個爺爺輸了;多年以後,孫子對孫子,一個孫子贏了。

你品,你細品,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有意思。

項羽:西楚霸王之神勇,千古無二,“王不過項”非過譽

鉅鹿之戰中,項羽以五萬敵四十萬,敗了章邯,俘虜王離,逼死涉間,但是我們可千萬不要以為秦軍都是窩囊廢,章邯的刑徒軍自不必說,自章邯平叛難得一敗。

而縱然是後世不怎麼出名的涉間,也曾在早年間跟隨蒙恬和王離駐守長城,北擊匈奴,此人也是十分驍勇善戰。

更何況,王離和涉間帶領的軍隊也是長期駐守長城的精銳部隊。

這幾個人放到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優秀將領,但是沒什麼用,因為他們運氣太不好,遇到了項羽。

而鉅鹿之戰那一年,項羽才25歲!

但是鉅鹿之戰打完以後呢?

項羽召見諸侯將領,當這些將領進入軍門的時候,一個個都跪著往前走,沒有人敢抬頭仰視。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項羽:西楚霸王之神勇,千古無二,“王不過項”非過譽

再說彭城之戰,劉邦帶著五十六萬人把項羽的大本營給掀了。

項羽這時候幹嘛呢?正在領著軍隊攻打齊國,聽說這消息以後,他告訴部下,你們接著打,我帶人回去料理劉邦。

帶多少人呢?

三萬!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

三萬打五十六萬?能打過嗎?要打多久才能打過?

項羽告訴我們,能打過,半天就行。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

拂曉發動進攻,中午就大破漢軍。

服不服?服!

項羽:西楚霸王之神勇,千古無二,“王不過項”非過譽

彭城之戰,劉邦損失了十幾萬人,這就完了嗎?

沒有,項羽三萬人追著劉邦五十六萬人從彭城戰場追到了靈璧,大概就相當於從今天的江蘇徐州追到了安徽宿州,劉邦幾乎全軍覆沒,只帶了十幾個人逃走,而老婆、父親全被項羽俘虜。

最後項羽追劉邦一直到了滎[xíng]陽,而滎陽在今天河南境內了。

我讀史書後再反思,大概知道當年項羽為啥不好好學兵法了。

因為兵法計謀對他來說沒有用。

搞什麼計謀嘛,一路平推,技能都不用放就可以了。

當然了,垓下之戰,項羽碰到了當時最強的名將——韓信、英布、彭越。

雖然韓信打頭陣戰敗有說法是韓信佯攻詐敗,但這次失敗也確實是在我看到所有的史料中,百戰百勝淮陰侯的唯一一次失敗。

如果不是詐敗的話,那麼大概是淮陰侯正面沒剛過霸王。

並且當時項羽周圍還有數倍於自己的漢軍圍困,然而儘管十面埋伏,但漢軍還是要四面楚歌,也沒人敢去正面直接硬碰硬攻打項羽。

二十八騎至烏江畔,項羽留下了人生最後的感慨:“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一代霸王最終烏江自刎。

雖如此,卻也是蕩氣迴腸。

項羽:西楚霸王之神勇,千古無二,“王不過項”非過譽

我們今日若以成敗論英雄,項羽固然算不得。

他不是一個好的君主,他失敗絕非自己所言的“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他殘暴、小心眼、不能用人,韓信在麾下讓他晾在一旁,最終改投劉邦。

因為劉邦的一個小小反間計,他趕走了自己的謀士亞父范增。

他在鴻門宴後進入咸陽,引兵屠城,殺秦國降王子嬰,燒秦國宮室。

他在章邯投降以後,坑殺降卒二十萬。

殺降不詳,他不信。

殘暴如此,如何能得天下之心?

但是儘管如此,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王不過霸,絕非謬讚。

有人常問,假如項羽當時渡過了烏江,又會怎樣?我不知道那些假如的那些答案,我只知道,歷史從來不相信假如。

歷史長河悠悠,最為公正的不過是人民,我相信有些人會被歷史銘記。

但不是所有被銘記的人都會被歷史和人民選擇。

項羽:西楚霸王之神勇,千古無二,“王不過項”非過譽

項羽的失敗大概也說明了一切。

但是霸王的故事的確是蕩氣迴腸。

李清照說: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杜牧說: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王安石說: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