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車的隱患在A柱,中國車的隱患在B柱,今後多盯看門框就對了

為什麼說“美國車的危險在A柱,中國車的危險在B柱”呢?坊間有這麼個說法。

美國是世界上高速公路里程最長的國家(曾經是),高速路網的發達,汽車社會的繁榮,以及美國法律的完善,形成了美系車厚重、耐操的獨特特點。這裡特別要說一下美國的法律,喝一杯咖啡燙了舌頭向商家索賠數十萬美刀,抽了幾十年煙得了肺癌向菸草公司索賠數千萬美刀這樣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本土汽車廠家當然深知這種打劫式法律的厲害,對消費者唯唯諾諾,如臨大敵。為了讓發生交通事故時不至於車毀人亡,美系車當然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加固,過重的車翻車後車頂承受不起整車重量,那就加厚A柱B柱C柱吧!於是過厚的A柱就顯得比較礙眼了,特別是在右側形成的盲區影響較大,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稍微有點不注意盲區就容易發生事故。

而中國車面臨的環境則大不相同,它主要運行在城市裡,而城市裡的公交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有了公交車在路上行駛,周邊的車都會不自覺地避讓,速度也快不起來,A柱的盲區效應就沒那麼明顯了。相反的,中國城市裡充滿了外賣、快遞的騎手,他們似乎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停車下客時極易發生一打開車門就撞到騎手的“開門殺”事故,於是這個B柱上的車門就是比較顯著的隱患了,尤其是對頻繁開門的出租車和網約車而言。

凡事有矛就會有盾,破解這個A柱、B柱問題自然而然各有各法。

據傳美國有一個14歲的小女生成功解決了A柱盲區的隱患問題。她採取的辦法是在A柱外側裝攝像頭,內部裝柔性顯示屏,將外部的景象攝錄下來實時顯示在內側的柔性顯示屏上,於是A柱就這樣被虛擬地繞過去了。這套方案怎麼說呢?簡單算一下,起碼也得要花費800—1000美刀,成本還真不小。

而中國這邊,想要破解“開門殺”事故的人就太多了,但無一例外都是圍繞著B柱做文章的。比如吉利汽車的乘客下車觀察後視鏡的方案就是將後視鏡裝在車內B柱上,想想也覺得視角太小,意義不大。而更多的方案都是把後視鏡粗暴地裝在車外B柱或車門邊框上,這些方案根本就不實用,且不說這個後視鏡使用的時間較短、影響美觀、破壞風阻等因素,就是後門乘客先開了車門,那伸出去的後視鏡會不會影響前門正常開門都無法保證。神奇的淘寶上一些外掛式後視鏡則採取“柔和粗暴”的策略,以一種接近拉長耳朵的形狀,貼於門框或B柱上,為車內乘客下車提供那麼一點點有限的後視視角。裝了這個後視鏡的出租車活脫脫的就是一個米老鼠,滑稽而另類。

好在現在有一種“B柱隱藏式下車觀察後視鏡”問世了。這種後視鏡裝於B柱或者後門門框上,由光電玻璃製造,通電時顯示為鏡子,不通電時就是一塊透明玻璃。這個後視鏡平時就貼著B柱或後門框的前緣。由於是透明玻璃,稍遠一點就根本看不出B柱處有這麼一塊鏡子。而只有在停車後,後座乘客手放在車門內扣手上、準備拉開車門下車時,這個後視鏡才會通電瞬間變成鏡子,並向後偏轉90度,為其提供後視觀察視角。乘客把門打開,手夠不到車門上的內扣手時,後視鏡斷電,自動收回並緊貼在B柱或後門門框前緣。相比之前五花八門的方案,這個方案顯然靠譜得多。

據悉,疫情過後武漢按下重啟鍵,在漢的眾多車企中將會有一兩家拿出基於這種設計的乘用車。最快等到10月車展 ,第一批帶有“B柱隱藏式下車觀察後視鏡”的車輛會正式面世。坐著這樣的車,我們下車時只需要多盯幾秒鐘B柱,讓隱藏式後視鏡慢慢展開,既對自己負責,也對周邊眾多討生活的騎手負責。

美國車的隱患在A柱,中國車的隱患在B柱,今後多盯看門框就對了

B柱隱藏式下車觀察後視鏡是破解“開門殺”事故的最佳方案

(關注“出行有餘”,獲取更多出行新技術、新商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