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迷茫的其實是時間給予的權力“長大”

我們一直再行走,一直再往遠裡去,每一次那盤踞在心頭上過不去的坎到最後都會變成一朵兒晶燦燦的浪花兒,那是時間的河流與人生的礁石所衍生出的難以遺忘的一筆彩色痕跡,同樣也是我們在遠行途中所遇到的一座大山,便也是這樣,我們曾在那裡無措,曾在那裡默默彳亍與彷徨。

我迷茫的其實是時間給予的權力“長大”

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其實我並不明白自己在迷茫什麼,總之我就是很憂鬱跟傷心,老認為或者是成長、或者是越來越多的慾望得不到滿足、或者是同學間的友誼總是分開再相遇、或者是經常再搞的學習也就那麼個樣子令人失望、或者是年邁的親人離開與身旁的親人變老而哀傷、或者是自己在一些事物面前根本沒有任何力量等,心裡面覺得這些都在影響我,讓我沒有一定的目標,讓這一場青春、這一次人生沒有想象中美好。

有時候又在那麼一瞬間覺得什麼也不該多想,沒有什麼是能以哀傷解決的,仰起頭大步朝天活出自我,從此便不再遲疑。可再次遇到挫折,想通的總是又一次被打回原點,悲傷還在、疑惑還在,內心無法解釋的迷茫從未真正消失過。

有人說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人生路線,老覺得在自己的那條路上活不出自我,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就去多看看書,書中不一定對一切有解釋,但卻在那一段時間裡很好填充了你沒有那麼飽滿的心,畢竟讀一本書,也是在經歷一遍別人的人生與感悟,從而有了自己的想法與見解。

後來,等到看完了諸位名家寫的《鏡花緣》《老人與海》《霧都孤兒》《巴黎聖母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邊城》等,各色各樣的書一本本將書架放滿後,有些簡單的困惑可以被豐富起來的認知所解釋,但那些從自己身上掉出來的疑惑卻愈加深了,如墜深淵。

我迷茫的其實是時間給予的權力“長大”

領悟了一些潛在性問題,我索性不再糾結自己的那些疑慮,我覺得只要我長大了,我對未來的目標越加清楚了,總有一天我會很灑脫的對以前的自己說一句,有什麼好憂愁、有什麼好迷茫的,不過是小孩子過家家,小打小鬧的孩子氣再作祟而已,何必如此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消沉,只會一再迷茫而無所得罷了。

再後來,當我開始寫自己的一本書時,每每動筆時就覺得心裡有疙瘩解不開,落下的筆總是寫上三兩句就斷在那裡了,這明顯的不從容、明顯缺乏對一些事情的正確認識、明顯的盲目,那些解決不了的問題終究是不會隨成長而消散,它們在過去無解,在現在也沒有答案。

《人生若只如初見》的作家安意如說到“十八歲的年齡,只能開出十八歲的花兒”。我認為這是對我心中追尋的答案做的最好解釋。每一個年紀有每一個年紀的美好,那一個年紀有那個年紀所應當擁有的傷痕,而那個年齡解決不掉的疑惑,往往會留到很久很久以後也不會解決,儘管你像個男人一樣再頂風雨,儘管你是個母親了要見證新生命的起航,你在迷茫中成長,那一段迷茫的旅程儘管沒有答案,卻讓你在以後的生活裡具有了感想與改變,進而可以繞開一些雜路。

領悟與年齡有關,成長與時間有關,而迷茫似乎就是在那個時候你不知道該怎麼抉擇時所遺留的後悔吧。比如小時候的你總迷困惑為啥你老捱打、為啥你想吃與想玩的不可以得到滿足、為啥你想玩卻要瞌睡巴巴的被爸媽叫起來去上學,你在緩慢的成長裡抱怨;十七八歲的年紀你開始叛逆,不好好學習卻憂慮會不會與心上人相遇,隨之很多困惑接踵而至,你走不出來;後來你走出了人生最後一處避風塘,二十三五你工作了,你卻開始懷念以前,你開始抱怨你再也沒有時間去玩了、去開心了,你開始憂慮;三十歲的年紀了你總憂愁要給家人最好的,卻對無暇顧及到父母的感受而傷心無力,現在去想這些問題的時候也就沒有了糾結,把它歸結為理與現實的必然性,把它歸結為一種關乎於那個時期的錯。

我迷茫的其實是時間給予的權力“長大”

真正的迷茫是沒有答案的,就像葉要離開樹、就像花開花落、就像春夏秋冬總是那麼守時,一年四季過去了你就長大了一歲,新一年的你想要一件新衣服,新一年的你總會在長大的過程中迷失了方向,等到長大了,回想所有的遭遇,那些迷茫卻又似乎不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