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請優先保證對家人負責

一、

秦飛有個創業的想法,作為秦飛的初次創業,他覺得,如果一個人創業,未免人單力薄,失敗的概率可能會比較大。萬一失敗,承受的風險也比較大。

所以決定尋找合適的合夥人。

秦飛選擇創業的行業是產品銷售,特地找了一個人脈很廣,又是產品銷售客戶的上游企業的韓三入股,另外再找了一個對應這個產品的受眾客戶周逸入股。

秦飛主要考慮這麼幾點:

第一,韓三人脈廣,又是主要銷售對象的上游企業,可以幫助公司產品銷售,下游企業不會不給面子。

第二,周逸本身是產品的客戶,又成了股東,理應更加使用自家的產品。確保公司銷售業務量有個不錯的基礎。作為客戶對象,也有一個群體,可以引入更多客戶。

第三:股份設置為秦飛40% 韓三40% 周逸20%,既增加了公司的實力,有利於風險的分散,萬一發生經營風險,三個人可以相互幫助,相互承擔。

當然,如果事情都像想象的這麼順利的話,就沒後面的故事了。

二、

秦飛作為公司創始人,平時公司的經營主要由秦飛負責,韓三和周逸作為財務投資人,平時偶爾開股東大會才會過來。

由於韓三和周逸都有自己的主營公司,而且生意繁忙。加上秦飛這家小公司投入並不大。兩個人參與的積極性並不好。經常開個股東會,臨時爽約,並不重視。

經營的過程中,秦飛並沒有感受到之前想象的人多力量大。雖然公司是三個人的,可總有孤獨感。但是作為秦飛初次創業的公司,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非常的熱愛,秦飛不在意這些,一門心思想把公司做強做大。

公司業務開展的還挺順利,銷售額也越來越高。這時候,現金流卻愈發捉襟見肘。

其實任何一家發展中的初創公司,大概率都會遇上這個資金緊缺的問題。除非不想向上發展了。

秦飛每次感覺資金緊張的時候,就向韓三和周逸求救。可是,每次求助,對方的回覆並不積極和及時,除了公司成立時期的初始資金,後續資金並未跟上。

久而久之,秦飛便不再向他們求助。

基於對公司業務的信心,在其他兩位合夥人資金沒有出上來的情況下。秦飛覺得自己還有一些資金可以折騰,於是遍把家庭資產不斷借入這三個人的公司。

“反正有利潤,到時候利潤兌現,把借款還上來就行了。”秦飛心理這樣想著。

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出於對於這家初創公司的熱愛,這家企業就像秦飛的“第一個孩子”,秦飛一門心思想把公司做大做強,證明給其他兩個股東看,自己是有能力的。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隨著公司銷售額不斷提升,現金流反而持續擴大流出。

秦飛借入公司的錢越來越多。原本希望利潤兌現,還回個人的借款,卻遲遲無法實現。

在為公司持續的投入中,導致秦飛家庭的開支也過得緊巴巴。

三、

其實任何公司都是有經營風險存在的,秦飛只想到好的,卻沒有想到壞的。

萬一公司經營不善倒閉了,即使合夥人會承擔共同的債務,想必這個過程也並不會那麼簡單輕鬆。

合夥的生意,很多時候賺錢了大家和和氣氣,開開心心,如果虧錢了,再想叫股東去承擔債務,難度可想而知。

很多時候鬧到最後,只能法院訴訟相見。

而且其他兩位股東並無參與公司實際經營,就算秦飛沒有做假賬,又叫他們如何相信秦飛做的帳就是真實的呢?就算秦飛全力以赴了,虧錢發生時,股東“問責”秦飛可能比“擔責”來的更快。

如果公司倒閉,秦飛將面臨很大資金壓力。因為他把個人的家當都投進去集體的公司。

所幸的是,秦飛的公司並無虧損,只是,想把漂亮的“利潤表”轉換成“現金流”,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案例研究(一):

這個故事,我本來不想回憶。寫這些,我心裡頭難受。

他是80後心中的創業代表,1983出生,他善良,無畏,謙卑,純粹,仗義…他是兄弟們最好的哥們。可惜,創業殘酷,2018年的1月25日,他留下“我愛你不後悔,也尊重故事的結尾”朋友圈最後一條動態。在家中,用一氧化碳結束了35歲的生命,也結束了未完成的事業…

他叫茅侃侃,和李想,戴志康,高燃並稱80後創業領軍人物。

其實他早早就是千萬富翁,雖然比起他的好兄弟李想(汽車之家創始人,理想汽車創始人)資產相差甚遠。但是也是同齡人中的翹楚。

故事的轉折發生在2015年,茅侃侃和當時叫萬家文化的上市公司合夥成立了萬家電競。上市公司出資460萬佔股46%,主要是資本投入。茅侃侃出資340萬佔股34%。作為公司的主要經營者和法人代表。


做任何事情,請優先保證對家人負責



電競行業本來就是一個燒錢的行業。我猜想茅侃侃當初選擇和萬家文化合作。就是看重上市公司後續強大的資金供給。

然而事與願違,在燒完初期的幾千萬後,資本方失去了長期投資的耐心,不願意追加投資。

遊戲行業的特徵是前期研發投入大、週期長。如果上線效果好,回款就很快。如果上不了線,之前所有的投入都會付諸東流。

無奈,為了自己的公司(對有責任心的創業者來說,公司就是自己的孩子),為了撐到遊戲上線,為了滿足員工基本的五險一金保障,為了公司的正常運轉,茅侃侃孤注一擲,抵押了自己的房產、車子累計近2000萬,用個人借款強撐公司運營至2017年9月。

從後來爆出的茅侃侃電子郵件來看,茅侃侃也曾屢次求助股東,在引入新的融資無果後,到了11月,萬家電競已經欠薪兩月,打算破產清算。

而此時的茅侃侃已經是負債累累,身無分文。

公司就是公司,個人就是個人,茅侃侃只有34%的股份,卻揹負屬於他和不屬於他的背的全部責任。

最終結束了35歲的生命……

張盛和觀察:

創辦一個企業,如果資金上,創始人自己能應付的過來,其實不需要尋找合夥人。

如果資金上不足,選擇合夥人一定要擦亮眼睛。

你問我怎麼擦亮眼睛,其實我也不知道,但是一定要擦亮…慎重再慎重。

公司就是公的,千萬別公私分不清。

賭上個人全部家當,萬一發生重大風險的話,將萬劫不復。

創始人承擔著責任,肩上扛著重擔。想著要對得起所有的人。

但是做任何事情,請優先保證對家人負責。

不單是錢,更包括你的命。

2018年1月26日,茅侃侃的好兄弟李想發了這麼一條微博:

“別做好人,做好人太辛苦;也別做壞人,良心過不去;努力做個正常人。我們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優先保護自己的利益。我們願意喜怒哀樂,我們願意沒心沒肺,我們願意隨心所欲,只要不影響別人。別人幫過我們,有機會我就還,但不是債。我們幫別人,是因為我願意,別人也不欠我的。

做個正常人,擁抱生活的跌宕起伏,不斷成長,對自己和心愛的人負責,就足夠了。”

做任何事情,請優先保證對家人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