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400歲濰縣老城牆會再次成為濰坊人的童年樂園嗎?

濰縣東關城牆作為我市僅餘的兩處城牆之一,歷經歲月滄桑,見證城市變遷。近日,隨著《濰坊市白浪河綠地廣場(東風街以北,白浪河東岸地塊)規劃設計方案公開徵求意見》的出臺,早已悄然沉寂的老城牆,重新成為市民熱議的話題。

改造!400歲濰縣老城牆會再次成為濰坊人的童年樂園嗎?

通濟門

探訪

老城牆不復昔日繁華

3月31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官方網站發佈《濰坊市白浪河綠地廣場(東風街以北,白浪河東岸地塊)規劃設計方案公開徵求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預示著該地塊的改造工作已經在緊鑼密鼓開展中。當天,記者來到白浪河東岸現場,對即將改造的地塊進行探訪。

陽春時節,儘管白浪河兩岸芳草萋萋、河水清清,但是卻並沒有多少市民在此流連休憩。記者看到,亞星橋東是當年名噪一時的摩爾公寓,由於多年爛尾,從橋東頭往北通往白浪河東岸,遍尋不見一條道路。要想前往東風街北側的白浪河東岸,市民只能從亞星橋西往北,穿過通濟橋方可到達。

福壽街與東風街之間的白浪河東岸,有著綿延650多米的濰縣東關城牆。起源於明崇禎年間的濰縣東關城牆,距今已有近400年曆史,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記者在通濟門看到,將絕美風景、歷史底蘊、商業中心合為一體的濰縣東關城牆,卻雜亂無章、商鋪橫陳,遠不復昔日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

記者看到,通濟門東側是雜亂的商業街,商業街北側地帶被圍擋遮擋起來,內部是正在大力開發的建築工地。原本香火鼎盛的綠瓦閣,如今也被包圍在建築工地內部,外人無法再探其容顏。順著白浪河東岸一直往北走,來此遊玩的市民並不多,這座古城牆彷彿被市民遺忘一般,安靜又孤獨地繼續守護著這座城市。

回憶

對童年“天堂”很有感情

對不少市民來說,此次徵求意見準備改造的地塊,是年少時期玩耍的天堂。家住北宮西街與向陽路交叉口附近的朱國強今年41歲,他從小生活在濰城區增福堂街內,白浪河近在咫尺,白浪河東岸也是他再熟悉不過的地方。朱國強告訴記者,他小時候,以東風橋(今亞星橋)為中心,向東可到南北下河、李家街,向南可到濰坊影院、芳菲園,向北有個石橋,再向東過了城門向北,可以到綠瓦閣、魚市街。對他來說,這裡就是他兒時的天堂。

朱國強回憶,濰縣東關城牆當年有著重要的作用,城牆東側屬於“東關”,城牆西側過了白浪河屬於老濰縣,又稱“城裡”,當年被並稱為“濰縣雙城”。“現在的老城牆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被重新整修過的,我最初記憶中的城牆都是沙土狀,不是現在的磚石狀。”朱國強說。

家住濰城區翠竹園小區的孫女士今年45歲,她告訴記者,她對這一待改造的地段很有感情,滿滿都是童年回憶。當年順著老城牆往北有個綠瓦閣,裡面供奉著關公,香火鼎盛。順著綠瓦閣往北是一條魚市街,裡面居住的多數是漁民,靠在白浪河打漁賣魚為生。

“我還記得白浪河邊賣藝的,圍一圈人,看藝人的表演,記得有個叫趙二楞的,好像是打轉耳的,我經常在那一看看半天。”孫女士說,當年白浪河東岸的廣場中心在通濟門北側的位置,在她的記憶中,這裡總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規劃

將重塑歷史和文化空間

根據《意見》,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前期通過公開招標、方案比選的方式,廣泛徵集優秀設計方案,並組織專家學者進行評審論證,不斷優化設計方案。

在《意見》中“現狀分析”部分稱,城牆東側區域現狀較雜亂,施工場地較多,雜草叢生,城牆文化岌岌可危。對於出現的問題,主要總結為“城牆缺少保護”“市民缺少生活空間”“城市記憶點缺乏聯動”三大方面。

《意見》稱,此次改造將設置城牆保護線,打造以淺根系為主的綠化保護帶;以濰縣古城與城牆的歷史文化為展示主體,重塑城市歷史保護與文化展示空間。佈局三級休憩節點空間,結合文化展示景牆、公共服務設施,打造民眾生活共享空間,提供全齡段活動內容。同時還將打造城市燈光秀,聯動周邊濰縣勝利紀念碑、十笏園等文化熱點,打造城市文化綠道遊覽線。

在展示的規劃平面圖裡,記者看到,除了有長長的歷史文化牆外,還有綠瓦閣遺址保護展示區、名人雕塑、儒家五常小品等展現歷史底蘊的內容。除此之外,平面圖裡還打造了兒童活動場地、林蔭廣場、林蔭步道等娛樂休閒設施。

對於《意見》,市民可通過關注“濰坊自然資源和規劃”微信公眾號、登錄濰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網站(http://www.wfdlr.gov.cn)查看規劃方案,通過電子郵件(郵箱:[email protected])或信件形式,將規劃設計的意見建議反饋給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Via濰坊晚報&齊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