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孩子談心

01


如何和孩子談心

小時候,每當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疑問的時候,比如為什麼天上會有星星,為什麼哥哥成家以後不和我們一起吃飯等等,爸爸媽媽常常會說“小孩子,你懂什麼呢,吃好你的飯”。

上學以後,每當我對這個世界有些新的想法,比如我覺得玩捉迷藏的遊戲不是傻的,學校學習的東西對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沒有什麼幫助等等,爸爸媽媽就會笑笑說“小孩子,不要想東想西的,你懂什麼,好好學習”。

又比如,幹完活後,我常常說自己腰疼,家人總是哈哈大笑,然後跟我說“小孩子,哪裡來的腰”。

再如,我跟爸媽說老師上課講的太快,我聽不懂,爸媽總會說“你上課肯定沒有用心聽,別的同學都能聽得懂,為什麼你聽不懂,肯定是不不認真。”

02

爸媽的反應給我的感覺是,

我很幼稚、我很傻、我不用心、我不努力,我這樣的想法是非常羞恥的。慢慢地,我不敢在家人面前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想法。

因為我也不知道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是對的還是錯的。

因為不確定不安全,後來,也慢慢地也不敢在課堂、陌生人面前、公眾場所發言。被點名發言時,老師常常說我說話的聲音連蚊子否聽不到。

漸漸地,關於我自己的事情,自己打算,自己的感受、想法,根本沒有什麼話跟大人們講了。

03


如何和孩子談心

那些日子裡,我特別特別希望自己的身邊有一個知心姐姐的存在,可以陪我一起玩、一起鬧、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異想天開、一起天荒夜談。

希望她知道我只是出於好奇和想了解更多,才會問天上的星星怎麼來的。

希望她知道我真的很喜歡玩遊戲,我真的很喜歡和小朋友玩捉迷藏,因為那個時候我真的真的很快樂。甚至很多時候,我希望爸媽陪我一起玩。

希望她知道學習語文、數學對於我每天掃地、放牛、做遊戲等一點用都沒有。我想知道怎麼用生活事例寫出好作文,我想知道學會數學後我怎麼可以更快的算出買完東西后別人應該找我多少錢,怎麼看懂稱杆上的刻度。

希望她知道我上課時的吃力,我實在理解不了古詩詞的意思和意境,我實在理解不了數學裡的應用題怎麼就可以套用公式解開的。

希望她知道我腰疼的時候,是多麼多麼的疼和難受。

我希望她知道我很多很多……..

04

後來,我把期待陪伴和理解的需要,放到了我的侄女侄子身上,那個時候我十幾歲,他們在8歲以下,我常常和他們一起玩遊戲、說話、幹小壞事等等,我覺得和他們一起玩是最自在最有天性的時候。

他們長大後,我慢慢地可以走進他們,我懂得他們的學習困難、我知道他們交了一些什麼朋友、他們的老師是怎樣的、他們對未來的憧憬是怎麼樣、他們喜歡哪些偶像、他們為什麼喜歡玩遊戲、他們的害怕、沮喪等等。

雖然,很多事情上,我們都很無力,我也不能幫忙解決,但是我們成為彼此最真實的陪伴。至少,我們還在積極努力地面對自己生命裡的一些挑戰。

05


如何和孩子談心

每個孩子都一樣,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

所以,要走進孩子,首先需要先了解孩子的內心。

我們往往最容易關注到的是孩子的行為,孩子哭、搗亂、成績不好、玩遊戲、搶妹妹的玩具、鬧騰、不說話、總是問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總是纏著你等等。

當孩子有這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習慣性的給孩子一個定義、評判、直接打斷、轉移注意力、直接告訴一個方法等等。這樣做的效果往往會很短暫。

心理學上,有一個冰山理論,人的內心世界就像冰山,冰山上面漂浮的是我們能看到的行為,看不見的還有孩子的想法、感受、情緒、期待、情感歸屬、自我實現等。

就像孩子喜歡玩遊戲一樣,能看到的是孩子玩遊戲的行為,孩子在遊戲中獲得的快樂、成就、認可、互動等是需要了解後才能知道的,甚至有的時候孩子會期待親近的人一起陪他玩。

所以我們在瞭解孩子行為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瞭解行為背後的感受、想法和期待等。

其次,是共情,肯定孩子的情緒和感受。

交流的藝術在於,是否能讓對方感受你在設身處地理解他。和孩子交流也是一樣,理解和肯定孩子的情緒,是特別重要的。

當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可以告訴他你看到的感受。我能感受到遊戲能給你帶來哪些具體的樂趣,比如對抗的樂趣、成功的樂趣、分享的樂趣、優美的故事的樂趣等等。

當孩子苦惱的時候,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孩子因為某件事情的難受、委屈、傷心等等,孩子能夠到外界對他的接納和認可。

但是,千萬不要不能假裝理解孩子,內心沒有聽孩子的需求,只是嘴上說說,孩子是能感受到的,而且還會有適得其反的影響。

第三,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問題。

引導孩子發現行為背後的原因,例如孩子會在考試前總是特別緊張和害怕,可能是覺得自己沒用的自我否定,是擔心家長批評,是擔心老師不重視,還是擔心同學的貶低等等。

通常講故事是一個能讓孩子更好理解的方式,孩子可以通過故事裡的人物、事件的發展、處事方式等等,全面、形象、生動的理解事物之間的系統性、連貫性,得到啟發,找到新的方式處理問題。

第四,引導孩子和自己比較,看到進步。

可以和孩子分享,你遇到相同經驗的情況,開始的感受、情緒、想法等情況、中間這些因素經歷和變化、最終的自己的狀況,從縱向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情況,讓孩子看到會有改變的希望。及時關注孩子一點一滴的變化,及時反饋給孩子,讓孩子自己看到自己的改變,和過去的自己比較,肯定自己的進步。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希望,有勇氣去嘗試新的事物,一點一點進步、成長。

第五,引導孩子思考學習的意義,積極面對挑戰。

陪伴孩子一起探索學習的意義,每個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一定有屬於他自己的價值感、愉悅感等。有的孩子喜歡學習新知識,有的孩子喜歡趣味性的課程,有的孩子在成績中能夠獲得價值感,有的孩子分享自己所學所想可以認識很多的朋友等等,陪伴孩子找到學習的各種意義,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

當然,我們都是普通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和無能為力的時候,這些都是很正常的,我們需要先接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才能更好的理解和陪伴孩子,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

End.

山青雲白心理:在乎你的感受;懂得你的苦痛;看見你的力量和堅韌;助你的心,有山的寬厚,雲的柔軟;山青雲白,溫暖相伴。(微信公眾號 ID:sqybx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