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類「資源」必須儘早掌握,越早積累越容易成功

資源是會枯竭的,惟有
文化才會生生不息。華為沒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資源、唯有在人的頭腦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礦。

上面那段話,來源於華為,是當年在華為培訓時候印象最深的一句。以此作為開頭,聊一聊我們經常說的「資源」。

越早理解和掌握這些資源,對於事業的幫助越大。


一、自然資源

包括土地、礦產、石油、森林、水資源等,自然資源一般是不可再生資源,也是稀缺資源。

資源的所有者是國家和政府,屬於壟斷性資源,當下土地資源是發揮的最極致的。對於草根初創企業,這類資源離我們比較遠,就不多討論。

這7類「資源」必須儘早掌握,越早積累越容易成功

二、權利資源,或者叫行政資源

權利資源影響著各行各業的利益分配,比如只允許國家經營,或者需要政府允許或者頒發牌照才可以經營的行業。

像電力(國家電網)、能源(中石油、中石化)、菸草(中煙集團)、銀行(工商銀行等)、運營商(移動、電信)等是由國家壟斷,教育、醫療、房地產等行業也是依附於政府。

或者國家大力投入搞基礎建設,像高鐵、高速、地鐵、城市建設;或者國家要推動某個新興行業發展,進行政策傾向,財政補貼,比如光伏、新能源汽車。

自然資源、權利資源屬於頂級資源,掌握在政府手裡,草根初創企業並不具備。當然你想要獲取這些資源,必須和政府合作。或者你也可以把政府當做客戶,向政府、壟斷企業提供產品或者服務。

這7類「資源」必須儘早掌握,越早積累越容易成功

三、資本資源

毫無疑問,資本是生產要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資本可以推動一個企業產品和市場快速擴張,當然這得建立在一個好的產品前提下。

資本要麼是自有資金,要麼是銀行貸款或者民間借貸(債權融資),要麼是風險投資(股權融資)。

當然企業上市可以在股市裡直接融資。不過對初創創業來說,可能更關注的是風險投資。

資本對於To C領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這幾年已經有很多案例,像美團點評、滴滴出行、摩拜單車、拼多多等。

相對比To C,資本對於To B領域的推動力有限,To B的市場份額並不是燒錢補貼就可以燒過來,企業還是要看你的產品和服務。

近幾年風投在國內開始熱起來,現在的創業者基本都有融資概念,知名的風投也都能報上幾個名字,像IDG、經緯中國、君聯資本、真格基金等等。

這是好事,風投有投資的需求,只要你的故事能夠打動他。不過這也導致誕生了很多To VC商業模式的企業。

項目型企業不需要融資(風投),產品型企業才需要融資。

這7類「資源」必須儘早掌握,越早積累越容易成功


四、客戶資源

最近處於風口浪尖的華為,就是掌握了大量的客戶資源。

「客戶資源」是對於To B企業的叫法,對於項目型公司,吃透幾個大客戶就能維持運轉;對於產品型公司,需要面向的是垂直行業的客戶群。

客戶資源中,政府、金融、教育、醫療、運營商、能源、電力、大型國營企業,資源投入大,財務風險較低,屬於優質客戶群體;

相比較而言,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資源投入小,付費能力弱,且財務風險較大,諸多不確定因素,掙他們的錢會相對比較難。

客戶資源更多講的是客戶關係,有句話叫「客戶關係就是生產力」。你的產品和服務解決客戶的業務痛點,客戶關係是用來解決客戶選擇你的產品服務的問題。

To B企業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就是直接向B端賣產品和服務,掙B端的錢。

這7類「資源」必須儘早掌握,越早積累越容易成功


五、用戶資源

國內現在幾個互聯網巨頭,像阿里巴巴、騰訊、美團、滴滴、字節跳動等企業,就是掌握了巨大的用戶資源,支撐了幾千億美金的市值。

「用戶資源」是互聯網公司或者To C公司的說法,用戶就是流量。相比較To B企業,To C企業的商業模式有很多玩法,花樣百出,舉幾個常見的模式。

向用戶提供產品、服務或者內容,直接向C端用戶收費的。圍繞吃喝住行的傳統的實體經濟都是如此,比如超市、餐飲,比如日用品,家電,汽車等,都是把產品做出來直接賣給用戶。

新興的一些公司比如蘋果、小米、特斯拉也是做實體產品的,不過他們疊加了內容、服務以及生態。

未來一些實體的產品也許會越來越便宜甚至免費,通過內容服務來盈利,個人認為電視就有可能。

這7類「資源」必須儘早掌握,越早積累越容易成功

相對實體產品,也有虛擬產品,比如內容、影視、遊戲等,滿足用戶的精神需求。

內容比如這幾年的知識付費,像羅胖的得到;影視比如愛奇藝、騰訊視頻;遊戲比如騰訊的英雄聯盟、吃雞遊戲。

虛擬產品對非付費用戶也是開放的,只是非付費用戶體驗較低,要承受低質量的內容、更多的廣告、或者在遊戲裡充當被付費用戶虐的角色。

免費向用戶提供產品、服務或者內容,向B端收費。比如早期的門戶網站,搜狐、網易、新浪,以及百度搜索,Google,都是向用戶提供信息服務。

還有比較著名的360安全,其免費模式迅速獲取了大量用戶,傳統殺毒軟件瑞星、江民幾乎無招架之力,逐漸淡出江湖。

包括現在很多做自媒體的,比如咪蒙,擁有大量用戶後,B端廣告是比較常見的變現模式,當然你可以向你的用戶售賣產品。

趣頭條是比較新的商業模式,除了免費提供信息,用戶看新聞還可以獲得錢的激勵,將信息、用戶、廣告商形成閉環。

簡單來說,只要你能獲取用戶,就可以掙廣告的錢。

這7類「資源」必須儘早掌握,越早積累越容易成功

平臺模式,做供需雙方需求對接,變現方式有很多。平臺做的大的目前都是巨頭,比如電商平臺淘寶、天貓、拼多多;

出行平臺的滴滴出行;餐飲外賣平臺美團點評;租房平臺Airbnb;視頻平臺抖音、B站等;知識分享平臺知乎、豆瓣等;

平臺可以有很多種商業模式,比如C2C、B2C、B2B、O2O、B2B2C等等。

平臺是最高級的商業模式,沉澱流量、內容、交易、數據,數據是最大的價值。

當然,初創企業直接做平臺難度會比較大。


六、技術資源

技術資源是一個科技型企業的核心,技術最終的呈現方式是以產品作為載體呈現,技術的領先和突破會帶來產品的創新和突破。

比如今日頭條背後的推薦算法技術、華為通信設備背後的5G技術、Google搜索引擎背後的搜索算法技術。

比如微信背後支持10億用戶信息交互的技術,阿里雲計算平臺背後的資源虛擬化和大規模資源調度技術等等。

技術的創新突破並非一朝一夕,是經年累月的持續投入,特別是基礎科技,像芯片、操作系統、高端製造。

當然大部分初創企業可能並不具備領先於別人的核心技術,掌握一些通用技術技能,或者應用科技的創新,但仍然可以為客戶創造價值。

這7類「資源」必須儘早掌握,越早積累越容易成功

七、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是生產環節最基礎的要素,不同的行業不同崗位對人力的要求不一樣。

比如早期製造業、餐飲業更多的是指勞動力,而科技型企業更多的是指人力背後的技能、知識、智慧。

對於初創企業,我們自己就是公司的人力資源,對於合夥企業,創始人之間實際上也是資源的互相補充。

以上是我個人對「資源」的一些看法,可以結合一下自身情況,評估一下想要做成一件事,或者一樁生意,自己擁有哪些資源,還需要哪些資源。

「資源」很重要,不過最終還是得實幹,讓「資源」創造更大價值。

這7類「資源」必須儘早掌握,越早積累越容易成功

對於「資源」,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嘛?歡迎留言討論,或者關注我們。

第一桶金,像優秀和成功的人學習,開啟人生賺錢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