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秒定律”:真正會說話的人,是如何抓重點的?

“40秒定律”:真正會說話的人,是如何抓重點的?

前幾天,陪老闆開會回公司,在前臺遇見一個同事,老闆順口問了句“最近和客戶談的怎麼樣”。

聽到這樣一段對話:

“客戶有和另一家零件供應商簽約的意向,我找了他們公司內部的關係,才知道原因是另一家供應商報價更低,還能送貨上門。”

老闆問:“那我們怎麼辦呢?”

同事答:“客戶和我們本來是長期合作對象,並且一直合作愉快,而我們公司的產品無論是質量還是口碑都很好,所以還是有挽回的餘地的。

我找了別家供應商的零件樣品,和我們的零件樣品做了全方位對比,這樣一來我們的質量優勢就很明顯了。客戶說,如果我們也能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就會選擇繼續跟我們簽約。”

老闆繼續問:“那物流公司聯繫了嗎?”

同事又開始長長的一篇彙報,開始品評ABC三甲物流公司的優勢和劣勢,直到老闆耐不住性子,打斷了他,讓他直接說重點。

這一番長篇大論的彙報,連我都聽得心浮氣躁,何況是忙碌的領導?

客戶有離開的意向,又被成功挽回,這本來是一件好事,本應得到嘉獎,可是老同事毫無重點的表述,最後沒能達到好的效果。

在職場中,說話之道是非常重要的,它意味著你的意見是否正確傳達,你的努力是否精準體現,甚至決定著你給人的印象是否簡潔高效。

真正會說話的人,不會超過40秒。

“40秒定律”:真正會說話的人,是如何抓重點的?

“40秒定律”:真正會說話的人,是如何抓重點的?

職場溝通,不說廢話是一種才華

回看同事彙報工作時所說的話,核心問題就是:繁冗瑣碎,沒有直接表達出重點。

這就是典型的說話說不到點子上。

職場溝通不必賣弄學問,更不用講什麼欲揚先抑的修辭手法,高效,是唯一的溝通目的。

古時候,有一個秀才去買柴,他對賣柴的人說:“荷薪者過來!”賣柴的人聽不懂“荷薪者”(擔柴的人)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於是把柴擔到秀才前面。

秀才又問:“其價如何?”

賣柴的人聽不太懂這句話,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於是就告訴秀才價錢。

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你的木材外表是乾的,裡頭卻是溼的,燃燒起來,會濃煙多而火焰小,請減些價錢吧。)”

賣柴的人因為聽不懂秀才的話,於是擔著柴就走了。

在這個故事裡,只有“過來”和“”三個字是有用的,秀才說了一大堆,最後連生意也沒有做成。

生意沒有做成,目的沒有達到,不管你用了多少華麗的辭藻,溝通依然是無效的。我們在職場溝通中,最忌諱的,就是以下3個誤區:

1、隨意浪費別人的時間。

一旦處於工作狀態,整個公司就變成了高效運轉的整體,每個人都要承擔自己的部分,而在對接工作或彙報工作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隨意浪費別人的時間。

避免寒暄,語言中要最大程度的帶有“信息量”。

在職場上,不耽誤別人的時間,是一種高級的修養。

2、只說條件,不給結論。

說話說到一半,等別人去猜,是非常討人厭的。

依據事實來得到結果,是職場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在學校裡,你可能更多看到的是怎麼樣了,然後等別人來告訴你怎麼辦,但是在職場中,則更需要你自己來考慮怎麼辦,然後給出結論或建議。

3、表述始終停留在抽象層面。

抽象層面,也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假大空”。

“我要堅韌不拔、腳踏實地、全心全意的對待工作”。這就屬於抽象詞語,這話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換成“我要每天提早一小時到單位,並且不斷進行學習,注重工作成果,多加思考”。這就是將抽象的話降了一個層級,把“努力”分成了幾個方向,有了具體的行動。

如果你是老闆,你更欣賞哪一類員工呢?

“40秒定律”:真正會說話的人,是如何抓重點的?

“40秒定律”:真正會說話的人,是如何抓重點的?

職場溝通的核心要點,是把話說到點子上

敘述一件事的方法有千百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語言習慣,可職場溝通不是日常談話,我們要在談話中交流信息,推動工作。

話能不能說到點子上,雙方能不能有效獲得目標信息,決定著溝通的效率和質量。

話說不到點子上,很多時候是因為不去認真思考該怎麼說。

我有一個做銷售的朋友,工作上一直很受領導重用。他本人工作努力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他這個人一直很注重自己的語言表達。

同樣是對領導述職,他的大部分同事都是這樣說:

老闆,我目前手裡成交的客戶已經有很多了,今年的任務基本快完成了,預計今年的銷售額會超過去年。

而他的口頭述職報告是這樣說的:

老闆,我今年大概銷售額有一千萬,比去年超過了30%。

一共和十個客戶簽了訂單,數額大概在七百萬。兩個客戶在走訂單流程,年底正式付款,金額大概三百萬。

我們要給出的重點是什麼?就是對方最在乎、最有用的方面。

朋友的述職,開頭就給出老闆最關心的銷售數據,接下來表明簽約幾家,在接洽幾家,一目瞭然,乾脆利索。

寥寥數語,就包含了老闆所有需要知道的信息量。

在公司與他能力相當的人也有,但他一直是最受老闆重視的一個。可見,做一個會說話的人,有多重要。

但是很多時候,由於經驗或習慣原因,我們哪怕知道了不應該怎麼做,也一時想不到應該怎麼做,或者做不好。

別怕,馬上教你三大核心能力,幫助你溝通順暢,職場升級。

“40秒定律”:真正會說話的人,是如何抓重點的?

“40秒定律”:真正會說話的人,是如何抓重點的?

真正有用的話,不超過40秒

我有一個年紀輕輕,就已經在職場身居高位的朋友,當然不乏被年輕人討教經驗,每次,她都會認認真真提起被老闆賞識的那個瞬間。

那時她參加工作也有幾年了,身在一個節奏很快的大公司,事務繁雜人員眾多,雖然她一如既往的工作認真,勤勉上進,努力提升自己。但放眼周圍,有能力的同事比比皆是,彷彿很難看到出頭的日子,

直到有一次,她在電梯裡偶遇了領導。

領導笑呵呵的隨口問她:來的挺早啊,手頭項目做的怎麼樣了啊。

當時項目其實進行的有些不順利,所以朋友立刻整理了一下思路,謹慎回答道:

項目進展不是很順利。

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並且與對方召開了兩次會議,但是兩次會議都沒有得出明確的結果。

目前我們主攻的核心問題是:解決對方的疑慮,明確對方的需求。

針對這一點,我已經做出了兩個方案,決定在今天的會議上討論,相信很快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順利推進項目。

領導滿意的看了她一眼。

當項目順利成功時,她竟然意外的向上提了一級,問及主管才知道,是大領導親自開口,說她:

思路清晰,值得培養。

朋友就這樣邁出了她職場的第一步。

那麼,在職場溝通中,如何在40秒內抓住重點,進行高效輸出,達到我們的目的呢?鍛鍊這三大核心能力,助力你職場升級。

1、善動腦筋,提高思考力

首先,在表述之前,我們腦子裡必須先形成一個完整的想法,如果自己都沒能先想明白,那就更別提做什麼有重點的輸出了。

在這裡,我推薦給職場新人一個有用的方法,也是哈佛大學所提倡的“自我意見建立法”

簡單三步走:

“40秒定律”:真正會說話的人,是如何抓重點的?

麥肯錫諮詢公司、波士頓諮詢公司也曾反覆強調過,一定要“基於事實得出結論”

在有了深入瞭解之後,得出結論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2、語言地圖——有邏輯的表達。

腦子裡有了想法,接下來就是表達,表達最重要的就是:有條理,有邏輯。

如何讓聽得人更好的理解我們的話並抓住重點,我們可以建立一個語言地圖。

何謂語言地圖,思維導圖大家肯定都畫過,語言地圖就是將敘述的整體流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描述出來。

“40秒定律”:真正會說話的人,是如何抓重點的?

如上圖就是:首先提出我的意見是……,接下來我有三個理由,理由一、理由二、理由三……

重點在於,要首先介紹自己的總體說話思路,這樣對方心中有所準備,而且重點分明,給人印象深刻。

3、使用看得見的語言

在解決了邏輯後,我們還應注意語言的細節。什麼是看得見的語言呢?就是簡單明白可操作的語言。

比如在於同事的工作對接中,你說,請總結一下A公司的資料給我。那麼很可能拿到的資料並不是你想要的。

如果你說,我需要A公司的產品介紹和市場前景。就簡潔明瞭好操作的多。

現在,我們將這三大核心能力套用到表妹的案例中,表妹的工作彙報就會變成這樣。

首先給出結果

如果我們提供送貨服務,客戶就會與我們續約。

其次敘述原因

與其他供應商相比,我們的優勢有兩個:1,信譽好。2,質量高。劣勢有兩個:1,價格略高。2,不提供送貨。在質量抹平價格劣勢後,只要解決送貨問題就能留住客戶。

最後說下一步行動:

我馬上會聯繫各大物流公司,做好價格核算表給您。

一次非常清晰的彙報就完成了。

記住,真正會說話的人,不超過40秒就能抓住重點。真正會說話的人,距離成功,也總是更近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