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學官“教授”

“教授”在現如今的中國,乃是高等教育體系下的一種教師職稱。往前追溯則可以發現,自宋、元、明、清以來,“教授”這一職銜作為學官就曾長期存在著。

然而作為一種官稱、職銜的“教授”,最早也就出現在北宋初。宋代往前的歷朝歷代中,“教授”一詞所指的,往往則都是“教授”(即講解、傳授知識技能)這一行為本身。試舉兩例:

(疏廣)少好學,明《春秋》,家居教授,學者自遠方至。

——《漢書·卷七十一·疏廣傳》

南唐升元中,因洞建學館,置田以給諸生,學者大集。以李善道為洞主,掌教授,當時謂之“白鹿國庠”。

——《玉海·卷一百六十七·白鹿洞書院》

而到了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正月時,為了體現皇太子【1】、皇子、皇侄、皇孫等近支皇族間的地位差別,中書門下(政事堂)提議將教授(動詞)皇侄、皇孫的學官教師的職務,定名為“皇侄、皇孫教授”。

【注1:當時儲位空懸,但請立壽王趙元侃(即之後的宋真宗)為皇太子的呼聲很高。同年八月,趙元侃被立為皇太子,並改名趙恆。】

由是,便任命開封人孫蠙以“(尚書刑部)司門員外郎”的本官(文階官),出任“皇侄、皇孫教授”。此即“教授”第一次正式作為官稱、職銜出現在中國歷史上。

宋代的學官“教授”

宋真宗

此後,宋代又曾陸續存在過以下這些“教授”:

宗學(即針對年輕宗室的教育系統)

一、南宮(睦親宅)【2】教授。始置於北宋真宗鹹平元年(998年)正月,負責教授太祖、太宗的子孫。其和“北宅教授”,可能都是由上文所說的“皇侄、皇孫教授”分置而來的。

二、北宅(廣親宅)【3】教授。始置於鹹平元年(998年)正月,負責教授太祖、太宗弟趙廷美的子孫。

三、睦親宅小學教授。始置於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六月,負責教授睦親宅中14歲以下的宗子。自從睦親宅、廣親宅設置“小學教授”後,原有的“教授”也就被稱為“大學教授”了,同時他們的職責也變成了“教授15歲以上宗子”。

四、廣親宅小學教授。始置於治平元年(1064年)六月,負責教授廣親宅中14歲以下的宗子。

五、諸王宮(諸宮院)大、小學教授。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各宮院【4】分置大、小兩學,10-19歲(或14歲以下)的宗子入“小學”,20歲以上(或15-29歲)的宗子入“大學”。北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前,宗學裡的“大學教授”與“小學教授”各領其職;崇寧三年後,“大學教授”可兼“小學教授”;進入南宋後,一人同時身兼“大、小學教授”的情況則愈發常見。

【注2:南宮,也稱南宅,即太祖、太宗後裔所聚居的宅邸。屢經增修、擴建,北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定名為“睦親宅”。】

【注3:北宅,也稱北宮,即太祖、太宗弟趙廷美后裔所聚居的宅邸。屢經增修、擴建,仁宗慶曆七年(1047年)定名為“廣親宅”。】

【注4:除了睦親、廣親二宅外,宋代還有“親賢”(英宗後裔聚居)、“懿親(棣華)”(神宗後裔聚居)、“蕃衍”(徽宗後裔聚居)等宅。】

郡王府

某某郡王府教授。郡王出閣開第建府後常有設置的學官,負責為郡王講讀經史。

太醫局

太醫局某科教授。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五月始置,負責教授本科【5】醫學生。

【注5:北宋時分九科(大方脈科、小方脈科、風科、產科、眼科、針灸科、口齒兼咽喉科、瘡腫兼傷折科、金簇兼書禁科),每科設“教授”1人。】

國子監

一、武學教授。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十二月始置,負責教授武學生等。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改名為“武學博士”。

二、律學教授。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三月始置,負責教授律學生等。元豐五年(1082年),改名為“律學博士”。

州·府·軍·監

一、某州州學教授·某某府府學教授·某某軍軍學教授·某某監監學教授。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三月始置,負責教授儒學。

二、某州醫學教授·某某府醫學教授·某某軍醫學教授。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始置,負責教授醫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