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淺談“生死”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規律。也是自然界一切有生命力的自然規律。思考死亡,恐懼死亡這個問題估計在大腦空白夜深人靜的時候多數人都會去思考。生命本來就是一場有來無回可以預見的旅行。我們走過了風花雪月,春夏秋冬。經過時光飛逝的洗禮不經意間到了中年。無論這一生是否精彩紛呈還是渾渾噩噩不堪回首,但必須接受大自然的規律,逃不過的生老病死。在哭聲中來哭聲中去。至於如何去,以什麼方式去,有沒有人勇敢的面對這個現實呢?


#原創文章#淺談“生死”

著名中國當代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瓊瑤一生創作了很多的作品。這位有名氣的作家前年突然在網上發出了一份公開信,叮囑至親,不論自己生了什麼重病,不準動手術,不能插各種不知名的管子,讓自己死得快最重要。最後她還要求自己的兒子兒媳幫她“實現尊嚴死”。告訴孩子們幫自己“尊嚴死”就是他們的責任。這個消息一發出,立馬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網友們就咋了鍋,我們的瓊瑤作家身體不是好好的,怎麼突然生病了嗎?難道是生病才發出這樣的公開信嗎?


#原創文章#淺談“生死”

原來瓊瑤發佈的這封公開信也是有感而發。瓊瑤的摯愛也就是她的第二任丈夫平鑫濤因失智,中風再次住院。瓊瑤和平鑫濤前妻的三個孩子因為是否插胃管而意見不同。瓊瑤堅持想讓丈夫安樂死,是因為不想看到自己深愛之人每天飽受疾病的折磨,而自己於心萬般不忍直視,又苦於無奈,所以才有了開頭的那封公開信。所以才要求自己的孩子給自己“尊嚴死”的說法。說到這裡,我今天說一下“安樂死”。首先“安樂死是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者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意思就是“幸福地”死亡。它包括兩層意思,一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二是無痛致死術。聽完這兩個對安樂死的解釋,我們未來會不會接受這種死亡方式呢?


#原創文章#淺談“生死”

中國目前已經進入老齡化銀髮浪潮時代,獨生子女已經是這個社會的主力軍。他們身上的壓力也很大,他們承載房貸,車貸、孩子的高消費教育、雙方父母的贍養等等。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一組數據:截至2017年年末,中國大陸60週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4090萬人,佔總人口的17.3%,比10年前增加約1億人;據預測,到2050年全世界的老年人將達到20.2億,中國將達到4.8億。幾乎佔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大部分的老年人生活品質下降被疾病纏身或遭孤獨蠶食等等。且九成以上的獨生子女無法贍養父母。還有一成的都在啃父母的養老金。在未來的日子裡,真的遇上像平鑫濤那樣的重大疾病,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沒有質量,沒有尊嚴,折磨自己還連累親人,這樣對生命也是一種折磨。在中國這個傳統美德的社會,安樂死暫時沒有受到法律的保護。但在國外很多國家已經受到法律保護。隨著銀髮浪潮的大軍到來,如果長期飽受疾病的折磨生命沒有質量只有痛苦與煎熬,只是一個睜著眼睛張著嘴巴有呼吸且困難者,看到病人或者家屬是這這樣也給孩子減輕負擔,而讓自己再也不用免受疾病痛苦的折磨。在身體健康的當下好好照顧自己,規劃好未來的老年生活。如果未來的日子裡……,人們留有的傳統思想不在裹攜,選擇安樂死也是一種幸福。在短時間內讓人在深度睡眠下無痛苦的離開,尊嚴的回到故鄉也是一種最終目的的享受。


#原創文章#淺談“生死”

無懼死亡,需要強大的內心和意志。對於每個人來說,死亡是一種必然,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我們從生到死是一個完整的人生過程,每個人都必需要經歷的。無論死亡來的早與晚,都是要面對的。我們應該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笑著離開,無悔我們來過的一生。應該為沒有過度治療,無休止的輸液輸血,渾身插滿各種管子,帶著各種儀器,每天要耗費鉅額資金,遭受巨大的痛苦,毫無質量的生存,給國家、家庭和病人都造成巨大的損失、浪費和痛苦。我們有時貌似在追求一種道德的完美卻忽視了對生命的尊重,滿足了生者的精神救贖,忽視了病人的痛楚和煎熬。很多病人的最後時光都是在疼痛的煎熬中度過的,那種生不如死的場面我們見過很多。如果能減少痛苦,又有尊嚴的死去,應該是社會文明的一個重大進步,也是對生命的極大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