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當地時間5日晚上8點,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通過電視向英國和英聯邦國家就抗擊疫情發表了特別講話。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她說"我們以前也面臨挑戰,但這次不同。我們與全球其他國家共同努力,用先進的科技和本能的同情心去治癒。我們會勝利,而勝利屬於我們每一個人。"

事實上,這是女王在位68年以來,在國家危急時刻發表的第四次講話,前三次分別是2002年女王的母親去世後、1997年戴安娜王妃的葬禮前和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這四次講話中最充滿神奇色彩的便是1997年關於戴安娜王妃的葬禮,有一部名為《女王》的電影就專門剖析了這一事件。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如果說2020年女王的發言是為了鼓勵備受疫情折磨的英國民眾,是她主動履行自己的職責。

那麼《女王》的背後則是充滿了心酸,它展現的女王形象不再是人們心中高高在上的形象,而是極其被動的女王甚至妥協的女王。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明明不喜歡戴安娜王妃的拋頭露面,最後卻不得不主動發表電視講話,表示對其逝世的哀悼。

首相上任

電影從首相布萊爾上任開始。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1997年,託尼布萊爾領導的工黨剛剛在大選中戰勝了18年來牢牢佔據執政黨地位的保守黨,並當選為英國首相。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不幸的是,他上臺沒多久,就發生了戴安娜王妃在巴黎因車禍身亡的重大事件。

女王對於這件事情的態度是:戴安娜現在不是皇室成員了,也就不再是殿下,這只是一件家事。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所以他們根本不會就此發表哀悼聲明,就連剛開始查爾斯王子想坐皇室專機去巴黎看望身受重傷的戴安娜都被拒絕。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但是對於群眾而言,戴安娜的意義不一般:她是天使,是夢想成真;她的離婚,是灰姑娘的心碎,是尋找自由與真我;而最後的逝世,是夢想的破滅。

可想而知,皇室冷酷的態度與民眾的意見相左,自然會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布萊爾作為人民選舉上臺的領袖,自然知道民眾內心的真實想法,哪怕他們未曾反擊,但早已是暗流洶湧。

於是他不得不在安撫人民情緒的同時,積極與女王交涉,請求皇室做出適當的回應。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他公開發表了演說,將戴安娜稱作"人民的公主",頓時上任不久的布萊爾就收穫了巨大的民眾支持。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從這可以看出英國社會已經不是女王任命丘吉爾擔任首任首相的年代了。

不過他的努力,一開始並沒有獲得女王的認可。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反而當布萊爾建議女王降半旗時,女王十分生氣了,並說了一句"我堅信他們隨時可能會開始排斥這種被報紙煽動起來的情緒,轉而抑制悲痛,私下進行平靜的悼念,這就是這個國家的規矩,冷靜而不失高貴,是全世界都欽佩我們的理由。

"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這一次也不例外,他們贈送的鮮花很快就阻塞了白金漢宮的南大門,弔唁的人絡繹不絕,即使對王室冷漠態度的不滿,也只是通過留言卡片來宣洩。

王室妥協

女王一氣之下決定開車去散心,結果不顧現實硬要開車趟過河流,最後因車輛壞掉而被迫中斷旅程的她意識到了自己面臨的現狀與此情此景頗為相似。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她甚至默默地背過身去抽泣。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後來出現的一隻麋鹿,讓她開始轉變,那一刻,她的眼神是平靜而祥和的,而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女王。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於是王室做出第一次妥協,他們承諾舉行公開葬禮,開放皇家公園。

根據英國憲法,首相名義上是王室統治者任命的,內閣成員也是在首相提名後經王室批准才能上任,所以影片中女王在首次接見布萊爾時會教導他說"作為一國之君,我有權利賜予你首相的職位,你可以組建新內閣"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但現實中,首相其實是贏得下議院選舉的政黨領袖,他與他的內閣不是對國王負責,而是對下議院負責,所以換句話說,首相應該是真正代表了民意的權力中心。

不過在電影裡首相併不是反派角色,反而是積極擁護和理解女王。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當布萊爾的幕僚都說出了"革命"的字眼,布萊爾選擇站在了女王的一邊。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後來女王的私人秘書羅賓特意向布萊爾解釋,女王從小受的教育是上帝讓她成為女王,卻從未告訴她會有民意反對女王的一天,所以她面對這次事件的第一想法其實是不知所措。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布萊爾更加堅定地做著自己調解人的工作,努力讓女王做出正確的決定。

女王不是傻子,媒體、周圍的人都讓她意識到,繼續沉默只會導致民眾越來越不滿,於是她開始做出妥協,布萊爾建議的她都一一答應。

後來她在電視上進行了人生中第二次危機演講,通過對戴安娜的哀悼,來彰顯自己對於戴安娜王妃逝去的抱歉和民眾意見的重視。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尊嚴的逝去

歸根結底,女王雖然是國家名義上的最高元首,但仍然要受慣例和英國民意的約束。

在民意和慣例發生衝突的時候,女王最終向民意妥協了,英國又一次恢復了平靜,但女王妥協的又豈止是那些形式,她曾經認為的那些尊嚴早就不在了。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曾經她的祖先可以任免首相,而到了她這一代卻只是走走形式,維持著表面的和諧罷了。

所以即使最後這件事情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卻成為了橫亙在女王和布萊爾之間的一根刺。

到了影片結尾的兩人握手時,女王說著"您是把羞辱當成了寬容了吧"。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女王》這部電影,其實是一部英國改革的縮影。

原本君主制的國家因為改革成為了君主立憲制,但隨後這麼多年的演變,他們手中的權力卻慢慢流逝,而他們本身卻在沒能在這種變化中醒悟。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伊麗莎白女王就是一個例子,她不明白,那個熱衷於曝光的前兒媳戴安娜,為何能夠得到民眾如此的愛戴。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她不明白,王室的榮耀為何在一個已經退出王室的人的葬禮上變得一文不值。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她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在位五十多年以來兢兢業業,還是有四分之一的民眾痛恨自己,想要廢除皇室……

如今,女王仍舊在位,23年前的那個夏天絕對不會被她忘記,只是她永遠無法理解那些發生的事情。

妥協的《女王》:為前兒媳戴安娜辦葬禮、下半旗,卻認為是被羞辱

而那個被她視為心靈寄託的麋鹿最後死在銀行投資家的槍下,麋鹿美麗的逝去,也是女王尊嚴的逝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