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官職詳解:一圖看透三國時期官職高低、升遷變化

在讀三國曆史時,你有沒有為人物的官職高低感到費解?比如說趙雲的翊軍將軍排在第幾,比如說諸葛亮不敢惹尚書令法正,卻敢惹同為尚書令的李嚴等等。小編今天這篇文章就是想詳細講解一下蜀漢的官職。(如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小編微信公眾平臺:胡說三國)

一、蜀漢官職體系

蜀漢官職繼承自東漢,變動較少,但要細說起來也比較麻煩。主要是因為在漢代以來,官職的體系太龐雜。

它有三公九卿體系:

蜀漢官職詳解:一圖看透三國時期官職高低、升遷變化

有丞相府屬體系:

蜀漢官職詳解:一圖看透三國時期官職高低、升遷變化

有尚書檯體系:

蜀漢官職詳解:一圖看透三國時期官職高低、升遷變化

有地方官僚體系:

蜀漢官職詳解:一圖看透三國時期官職高低、升遷變化

有武將體系等等。

在這些體系內部,職位高低很清晰,但是一旦涉及跨體系的比較,就比較模糊了。比如尚書檯體系中的尚書、丞相府屬體系中的丞相長史、地方官僚體系中的太守,誰的官職高?小編今天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

由於官職太多,一圖難以放下,小編就打亂了原先體系的框架,只寫《三國志·蜀書》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官職,著重比較體系之間的關係。其他官職請對照參考。

蜀漢官職詳解:一圖看透三國時期官職高低、升遷變化

二、蜀漢各體系官職詳解

首先聲明一下,由於官職有高配、低配之分,有位卑權重之分,所以小編在排序時就設了一個原則:根據官員升遷意圖判定。比如州牧的治中從事,只是一個百石的小官,太守是二千石的高官,但彭羕卻不願意從治中從事轉任江陽太守,那小編就把治中從事排在太守前面。

經整理排序後,蜀漢官職體系基本如下圖所示:

蜀漢官職詳解:一圖看透三國時期官職高低、升遷變化

在上圖中,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官職:九卿、太守和縣令,許多人物都是從這些官職上晉升的,所以把它們視為劃分官職體系最重要的參考依據。據此,我們可以把蜀漢官職體系劃分為四等:九卿之上的官職、太守之上九卿之下的官職、縣令之上太守之下的官職、縣令之下的官職。

分別詳述具體劃分理由(小編這裡用的是歸納法,部分統計出來的結果與洪飴孫《三國職官表》的品級不同,歡迎大家討論和批評指正):

第一等:九卿之上的官職

蜀漢官職詳解:一圖看透三國時期官職高低、升遷變化

第一等的官職劃分比較簡單,基本沿用東漢舊例,都有嚴格的高低等級之分。

(1)上公

首先,在這些官職中,諸葛亮的丞相就不說了,絕對是NO 1。太傅自漢代以來就是上公,雖無實權但地位尊崇,所以比丞相略低。

蜀漢後期不設丞相,蔣琬為大司馬,實際上行使丞相的職權,所以大司馬應當與丞相同級。蔣琬去世後,劉禪不設大司馬,“自攝國政”,此時只設立大將軍,而蔣琬又是從大將軍晉升的大司馬,所以大將軍比大司馬低一級。這些職位都是傳說中的“上公”,是絕對的領導核心。

蜀漢官職詳解:一圖看透三國時期官職高低、升遷變化

(2)三公

至於三公(司徒、司馬、司空)裡面,蜀漢有記載的只有司徒許靖(可能還有一個太尉上官勝,但未明確記載),而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自漢代以來就是和三公平級的,級別也如順序所示。

(3)三公之下

四鎮大將軍(鎮東、鎮西、鎮南、鎮北)、四徵大將軍(徵東、徵西、徵南、徵北)、四方將軍(前後左右將軍)又依次低一級。證據如下:比如張翼,先為徵西大將軍,後為鎮南大將軍,又為左車騎將軍;宗預由後將軍升徵西大將軍,再升鎮軍大將軍;李嚴由九卿之一的光祿勳(好多官職都是從九卿晉升的,所以才拿九卿作為分界線)升前將軍,再升驃騎將軍。

至於都護或者中都護,則比較麻煩。它應該是一個統兵的實職,而將軍之類的稱號則是表明等級的虛職,不太好對應。李嚴在擔任中都護後,還繼續從前將軍升到驃騎將軍,但在罷免後諸葛亮與李嚴的兒子李豐寫信時還稱李嚴為都護(“願寬慰都護,勤追前闕”),說明該職位應當比驃騎將軍顯赫。而蔣琬則從都護升大將軍,諸葛瞻為都護時兼任衛將軍,因此可見都護是與驃騎將軍、衛將軍等並列的職位。

衛將軍諸葛瞻、輔國大將軍董厥、鎮南大將軍馬忠都曾加封平尚書事,說明級別基本相同。

最後,說說中前後左右軍師。有人說它是丞相府的屬官,有人說是中央的官職,此處不做討論。按官職晉升,劉琰為後將軍時就兼任中軍師,升車騎將軍後仍兼著;魏延為徵西大將軍時擔任前軍師,鄧芝為前將軍時擔任前軍師,說明其應當在四方將軍和車騎將軍之間。

糜竺的安漢將軍、諸葛亮的軍師將軍排在九卿之上、四方將軍之間,因太小眾化,不單獨在表中列出。九卿之下的將軍,如四鎮將軍、四徵將軍、翊軍將軍、蕩寇將軍之類的,由於名目過於繁雜,又涉及監、護、典軍等領兵體系,難以和其他體系一一對應(其複雜程度請參考《廢李嚴表》中將軍的排名),所以表中不再列出。感興趣的可以單獨看看小編專門寫將軍等級的文章:《從將軍級別看趙雲地位變遷》。

第二等:太守之上九卿之下的官職

蜀漢官職詳解:一圖看透三國時期官職高低、升遷變化

這個等級的官職最難分,幾乎所有位卑權重的官職都在這個層級內,各種交叉,所以請諸位耐住性子,待小編一條條慢慢道來。

(1)九卿和少卿:首先說簡單的,九卿和太子太傅自漢代以來就是中兩千石的官職,地位平等;大長秋則屬於少卿級別的官職,二千石,比九卿略低,但都是屬於卿這一層面的。如果放在今天,九卿就是國家部委的各部部長,少卿就是廣電總局、稅務總局的局長,地位有差別,但都是正部級。

(2)司隸校尉、州牧、刺史:它們也是二千石的官職,和少卿平級,等於今天的省長。只不過蜀漢只有一個益州,所以顯得益州牧比較高級而已。

(3)尚書令:尚書令是這個等級內最重要的官職,權力不是一般的大。法正擔任尚書令時連諸葛亮都不敢得罪他,蜀漢四相中有三個(蔣琬、費禕、董允)擔任過尚書令,在曹魏那邊擔任這職位的是大名鼎鼎的荀彧。然而,這個職位本身的品級卻並不怎麼高,它俸祿只有千石,原先只是九卿之一“少府”的一個內設部門的一把手,只不過因為離領導近,好說話,權力才一步步如日中天,直至蓋過了老領導。當然,在官職晉升上,它還是得一步步來,李嚴是由尚書令晉升的光祿勳,陳震是由尚書令晉升的衛尉,因此把它排在九卿下首要位置。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懂了為什麼同樣是尚書令,法正就比李嚴牛,因為法正說話劉備聽,李嚴說話劉禪不聽。諸葛亮在位時,尚書令是陳震,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呢,活生生淪為了路人甲。

(4)丞相長史:與尚書令相似的是丞相長史,只不過前者是服務皇帝,後者服務丞相。丞相長史也只有千石,但權力也很大,比如在廢李嚴表時,身為長史的楊儀排在徵西大將軍魏延、前將軍袁綝、左將軍吳壹、右將軍高翔、後將軍吳班之後,但是諸葛亮逝世後掌握軍權的卻是他。按晉升來說,蔣琬是從丞相長史晉升的尚書令,所以比其低一級。

(5)丞相司馬:丞相司馬與丞相長史,一武一文都是丞相的左膀右臂。但是,根據諸葛亮逝世後,安排“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退兵來看,司馬應該比長史略低一點。

(6)五校:三國是一個崇尚武力的朝代,所有重要官僚都會兼任武官頭銜,丞相長史也不例外。歷任長史,如王連為屯騎校尉、向朗為步兵校尉、張裔為射聲校尉,說明五校基本與長史是等同的。另外,蔣琬擔任長史時為撫軍將軍、楊儀擔任長史時為綏軍將軍,說明這兩個雜號將軍和五校地位也差不多。

(7)侍中:侍中也是一個重要的官職。尚書令演化到唐代,成了三省六部中的尚書省,侍中則演化成了門下省,地位相等。在三國時,董允、陳祗、樊建都是以侍中身份守尚書令,“守”就是試用的意思,用現在的話來說就像副處長主持工作,所以侍中應當比尚書令略低一點,但不會差太多。此外,廖立為侍中時也加封長水校尉,說明侍中和丞相長史的待遇是一樣的,有可能平級。

不過,事情也有特例,那就是宗預和費禕。宗預是由侍中“徙”尚書的,“徙”代表的是平調,但尚書明顯比丞相長史要低的,所以可能的解釋是侍中這個崗位的帶寬比較廣,崗位係數不同。費禕是從侍中“請”為丞相參軍的,請是低職高配的意思,不討論。因此在排序時,把侍中和丞相長史、丞相司馬、尚書都放在同一維度。

(8)尚書僕射:尚書僕射是尚書令的副手。根據諸葛瞻先升射聲校尉、侍中,又升尚書僕射來看,尚書僕射不會比侍中低,而董厥又是由尚書僕射升的尚書令,說明尚書僕射應當比尚書令低,與丞相長史平級。

(9)尚書:如果將尚書令比作現在某部的部長,尚書僕射就是副部長,那麼尚書就是某個司的司長。蜀漢時,宗預由丞相參軍升侍中又徙尚書,馬齊由參軍晉升尚書,姚伷由參軍到尚書僕射只能是“稍遷”(多次升遷),說明尚書應當在參軍之上尚書僕射之下。

(10)五官中郎將、騎都尉、光祿大夫等:九卿之中都有內設部門,但不同的是,一般九卿的內設部門都是六百石,比如少府的符節令、太常的太醫令等等,但光祿勳是例外。他是皇帝的保衛部門,地位顯赫,其內部機構一把手都是比二千石的(為了權力制衡,設置了許多司,一般都稱**中郎將),如五官中郎將、羽林中郎將、騎都尉等。考據蜀漢官員,諸葛瞻先為羽林中郎將,後晉升的射聲校尉;秦宓先為左中郎將,後為長水校尉,說明他們這些中郎將比五校低一級。董允為侍中時兼任虎賁中郎將,說明與侍中等級差不多。另外,光祿大夫、中散大夫等在光祿勳內部與中郎將平級,不再贅述。

此外,其他九卿機構的內設部門,如太常的太史令,衛尉的公車司馬令,大司農的太倉令,少府的符節令、太官令等,地位都一樣,六百石。因官職較少,不再詳述,參考圖中符節令的級別。

(11)都督。最後說說都督(庲降都督、江州都督、漢中都督),這也是個實職,難以一一對應,姑且著排序。以庲降都督為例,鄧方、張翼是由太守晉升庲降都督的,李恢由別駕從事晉升,馬忠由參軍晉升,張表由尚書晉升,張翼卸任庲降都督後又擔任尚書,所以推測其應該和尚書平級。另外一個依據是諸葛亮逝世前後,丞相長史是楊儀、蔣琬,丞相司馬是魏延、費禕,而庲降都督是張翼、馬忠,根據後來這些人物的地位來看,長史和司馬應當比都督更高。此外,鄧芝任江州都督時,級別也沒蔣琬高,魏延是從漢中都督任上轉的丞相司馬,所以把都督放在和尚書平級的位置上有一定的合理性。

蜀漢官職詳解:一圖看透三國時期官職高低、升遷變化

不過,由於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實職,後期隨著資歷增加都會加封更高的官職,如江州都督鄧芝為車騎將軍、庲降都督馬忠為鎮南大將軍、漢中都督王平為鎮北大將軍,直接成為第一等官職了。不過這都是軍功積累的結果,小編在排序時採用的是最初的級別,比如馬忠在剛任庲降都督時只是奮威將軍,後來才不斷晉升的安南將軍、鎮南大將軍,此乃後話。

(12)太子府屬官。太子府的內設機構包括太子僕、太子家令等等,都是千石。根據李譔由太子僕轉中散大夫、右中郎將,來敏為虎賁中郎將時為太子家令,譙周由太子家令轉中散大夫,說明它們級別相同。這也符合重要機構(光祿勳、太子府)屬官平級的原則。

第三等:縣令之上太守之下的官職

蜀漢官職詳解:一圖看透三國時期官職高低、升遷變化

限於篇幅太長,這個等級不展開說了。只說兩個關鍵的,一是丞相掾屬,一是黃門侍郎。

(1)丞相掾屬:丞相掾屬也比較重要,是丞相府的內設部門,其地位和尚書相似,其中正職領導稱為“掾”、副職稱為“屬”、辦事員稱為“令史”。蜀漢許多重要人物都擔任過掾的職務,劉巴由西曹掾晉升尚書、楊儀由兵曹掾晉升尚書、馬良由掾晉升侍中。當然,對我們排序最有意義的還是蔣琬和馬忠。蔣琬由尚書郎晉升東曹掾,說明曹掾比縣令高(尚書郎和縣令平級,下文詳述),馬忠由門下督晉升牂牁太守,說明曹掾比太守低。

(2)黃門侍郎:在蜀漢涉及黃門侍郎的不多,費禕由太子庶子升黃門侍郎再升侍中,霍弋由丞相記室升黃門侍郎,又為太子中庶子,跨度比較大,不好排序。參考曹魏則比較多,胡嘏由尚書郎升黃門侍郎又升郡守,韓靖由黃門侍郎升廬江太守,盧毓由尚書吏部郎升黃門侍郎再升濟陰相,說明它在縣令和太守之間。又劉廙由黃門侍郎“徙”丞相倉曹屬,說明它比丞相掾低,和丞相屬平級。

第四等:縣令之下的官職

蜀漢官職詳解:一圖看透三國時期官職高低、升遷變化

(1)尚書郎:前文已述,如果將尚書比作國家部委的內設司的司長,那尚書郎就等於司的一個處長了。按照東漢的俸祿,尚書郎是四百石的官,縣令是六百石至一千石的官,但由於尚書郎是京官,所以俸祿雖低但地位不低。按照《漢官儀》的記載:“(尚書令史)滿歲為尚書郎,出亦與郎同宰百里”。說明尚書郎擔任一段時間後,可以放在外面當一個縣令,尚書郎和縣令處於同一個等級。所以在蜀漢時,蔣琬能由什邡縣令調任尚書郎。此外,文立、殷忠、馬齊雖然也擔任過尚書郎,但沒擔任過縣令,沒法比較。我們借鑑魏國可以發現,陶謙曾由尚書郎擔任舒縣縣令、鍾繇由尚書郎擔任陽陵縣令,證明二者確實平級。

(2)州郡縣屬官:最後,講一講州郡縣的屬官,如督軍從事、典學校尉、功曹、督郵、主簿等等。這些屬官除別駕從事和治中從事以外,雖然權力也非常大,但是在升遷時需要先經歷縣令才能上升,所以列在這裡。在蜀漢政權中,這是一個規模宏大的隊伍。比如馬謖由荊州從事晉升成都縣令,呂乂由典曹都尉晉升綿竹縣令,蔣琬由荊州書佐晉升廣都縣長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