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世界一流大學

蘭州大學坐落在古絲綢之路重鎮、“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蘭州,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之一。

學校創建於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間設立的甘肅法政學堂。1928年擴建為蘭州中山大學,1946年定名為國立蘭州大學。新中國成立後,蘭州大學迅速發展壯大,在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被確定為國家十四所綜合性大學之一,成為國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一所大學。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緊緊抓住國家實施“科教興國” “人才強國”戰略和“211工程”“985工程”的歷史機遇,全面提高辦學水平。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肅省草原生態研究所、蘭州醫學院先後併入和迴歸蘭州大學,學校迎來了歷史上的快速發展時期。2017年,蘭州大學成功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A類),化學、大氣科學、生態學、草學4個一流學科入選“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學校發展進入了新時代。

蘭州大學校園面積2974.2畝,建有2個校區,3所附屬醫院。學科門類齊全,學科特色鮮明,涵蓋了12個學科門類。 學校現有103個本科專業,現有本科生19,964人,碩士研究生11,408人,博士研究生2,885人。現有教學科研人員2,228人,在站博士後169人,教授等正高職705人,副教授等副高職940人,臨床醫學教授110人,副教授267人。研究生導師1,836人。兩院院士18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4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9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4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3人,“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7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名師”4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6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項目人選10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4人,教育部新世紀(跨世紀)人才129人,甘肅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3人,甘肅省領軍人才103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4個,教育部創新團隊8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7個,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

蘭州大學,世界一流大學

蘭州大學是我國首批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首批建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首批設置文、理科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首批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的高校之一。也是我國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19所高校之一,具有學位授權自主審核的31所高校之一。

有6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7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省部級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2個甘肅省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1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7個省級特色專業。4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型,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型,2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校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任務,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的辦學理念,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畢業生素以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勤奮實幹而深受社會歡迎,自建校以來,已培養了37萬多名各類人才,許多人成為著名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和優秀的黨政管理人才。1999年至今,先後有18位校友當選為兩院院士。

蘭州大學的科學研究素以基礎研究見長,同時廣泛開展應用研究。

學校堅持“頂天立地”科研觀,主動融入國家戰略,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把西部的地域特點變成研究特色和學科的特色,把區域劣勢轉化為科研優勢,推動將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上升為國家戰略甚至國際科學問題。學校現有8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0個省級重點學科。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聯合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5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7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6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17個甘肅省重點實驗室,2個甘肅省技術創新中心,4個甘肅省臨床醫學中心,4個甘肅省科技創新服務平臺,8個甘肅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3個甘肅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2個甘肅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1個甘肅省行業技術中心,1個甘肅省企業研究院,2個甘肅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甘肅省軍民融合協同創新中心, 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培育基地,4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備案),1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幹教師理論研修基地,1個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4個省高校新型智庫,1個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研究基地,5個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近年來,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緊盯“大平臺、大項目、大交叉、大成果”,成立了“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祁連山研究院、生態學創新研究院、泛第三極生態環境與氣候變化前沿科學中心、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等一批實體性創新研究機構,承擔國家重大項目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均大幅提高。已先後獲得國家、部委和省級科技成果獎700餘項,編輯出版各種專著、教材、譯著1400餘部。2009-2018年發表SCI論文12379篇,被引用218370次,篇均被引17.64次,排名全國高校第27位。2019年9月,科睿唯安集團發佈了最新基本科學指標數據ESI,蘭州大學共有1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分別是化學、物理學、材料學、地球科學、植物動物學、數學、工程學、生物和生物化學、環境和生態學、臨床醫學、藥物和毒理學以及農業科學。其中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2019年9月最新自然指數發佈,蘭州大學在自然指數所認定的82種期刊上發表論文246篇,位居全球第110位,亞太地區排名第39位,國內高校排名第25位。其中化學排名全球第53位,亞太地區排名第32位,國內高校排名第23位;地球與環境科學排名全球第64位,亞太地區排名第21位,國內高校排名第13位;生命科學亞太地區排名第176位,國內高校排名第80位;物理學排名全球第218位,亞太地區排名第73位,國內高校排名第42位。

蘭州大學積極發展對外交流與合作。

先後與世界42個國家和地區的196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合作伙伴遍佈亞、美、歐、非、大洋洲。牽頭成立的“一帶一路”高校聯盟,成員總數達173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年招生120人。2014-2018年,接待來校訪學交流外賓及港澳臺地區客人6300餘人次,教工因公出國及赴港澳臺參加學術會議、合作研究等各類活動計3,300餘人次,派出3700餘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出國(境)交流、學習或攻讀學位,招收培養2000餘名留學生。在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建有2所孔子學院,格魯吉亞建有1所孔子學堂。

百十年櫛風沐雨,百十年砥礪前行。一代又一代蘭大人堅守奮鬥,與時代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用行動踐行了擔當、用實幹鑄就了輝煌。面向未來,蘭州大學將以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發揚“自強不息、獨樹一幟”的校訓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狀態、持之以恆的決心、百折不撓的勇氣書寫好新時代蘭州大學的“奮進之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