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快遞被感染”?宜用“規範流調”廓清疑雲

“取快遞被感染”?宜用“規範流調”廓清疑雲

資料圖,圖文無關。圖為工作人員對公共場所全面消殺。圖/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取快遞也能感染?4月4日,武漢市衛健委通報該市4月3日新增確診病例1例,通報還提及這名本土病例是無症狀感染轉確診,患者多次取快遞,沒戴手套,有幾次沒有洗手。一時間,當事人“疑因取快遞被感染”的說法迅速流傳開來、上了熱搜,不少“當心!”“警惕!”“驚呆!”開頭的震驚體標題也順勢出街。

據媒體報道,該病例大劉(化名)回應稱,輿論認為他感染與取快遞有關,這說法有點武斷,不科學。除取快遞外,他3月27日前後還曾外出購物、修車、拿茶葉,“我是怎麼感染的,就像個謎一樣。”

不得不說,在快遞外賣成了人們開啟“家裡蹲”模式後高頻需求的背景下,取快遞可能感染的消息,確實頗具衝擊力。在感慨“新冠病毒太狡猾”之外,很多人還由此生出擔心和後怕。

但取快遞真的能感染嗎?按專業人士的說法,確實有可能,但做好防護就可無虞,病毒在非活體上不具備繁殖複製條件,存活不了多久。時至今日,確認因取快遞被感染的病例微乎其微,在公開報道中尚未出現。人們若因此多些警覺、加強對取寄快遞等日常生活情形中的風險防範與安全防護,固然是好事,但無需由此淪為驚弓之鳥。

就目前看,當事人是不是所謂的“取快遞被感染第一人”,還不好說。按他自己所說,雖然“封城”後他就居家隔離,沒和太多人接觸過,但3月27日前後,他有去修過車、買過菜、拿過茶葉。這就跟很多人想象的“除了拿快遞,門都沒出過”情形有些出入,部分網民做的“排除法”也錯估了其生活場景的多樣性。

而當地衛健系統有負責人也表示,將其感染原因歸結為取快遞不準確,“原因很難弄清楚,有沒有外出?是不是社區感染?都不好說。”所在區疾控中心人員也稱,“只能說可能是拿快遞過程中被感染”,“但這個結論只是通過流行病學史調查得出的一個可能性結論。”

但毫無疑問,無論是因什麼被感染,是跟取快遞有關還是另有其由,該病例的感染原因都需要被釐清,以解公眾心頭之惑,也消除某些借題發揮者借發驚人之論收割注意力的空間。

當事人大劉稱,自己怎麼感染的“像個謎一樣”,可就算再玄乎,這道謎題都需要揭開——他被感染,涉及的不止是他一人,還關涉到傳播鏈條鎖定。

要知道,除了“零號病人”,新冠肺炎感染者都是鏈狀傳播網絡上的節點,他們都有“上線”,不會是憑空沒來由地“中招”。

所以針對該病例,循著既有的閉環管理網絡,展開軌跡溯源與密接排查,順藤摸瓜般倒推其發生全過程,進而實現“來源明、去向清”,尤為重要。

而流調倒查過程中,還有必要將其活動軌跡及時公開,排查進展也實時披露:如果是拿快遞跟快遞員有接觸,那接觸者是誰;如果是社區感染,誰又是源頭……不排除跟他接觸者沒發現問題,但也得“以防萬一”。據瞭解,當事人檢測結果呈陽性後,當地相關排查工作已經展開,有修車工已被隔離,接下來也期待“後文”。

也只有揭開謎底,把來龍去脈都拎清了,把“傳播路線圖”都高清還原了,並公開翔實情況,才能消除很多人沒必要的恐慌,才能避免跟他有過接觸者“應隔未隔”——無症狀感染者也能傳染,這點從河南漯河1人確診牽出郟縣3名無症狀感染者中已得以確證,也需防範。

而在謎底完全揭開前,渲染“取快遞被感染”的聲音不妨先剋制下——善意提醒沒問題,製造恐慌就過了。

□仲鳴(媒體人)

編輯 胡博陽 實習生 張曉雨 校對 何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