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財務造假致多家公募基金“踩雷”,投資者如何防“雷”?

4月2日,瑞幸咖啡發佈公告自爆造假,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中就波及到“投資專家”公募基金。

2019年公募基金的年報顯示,國內持有瑞幸咖啡的公募基金有2只:工銀瑞信香港中小盤人民幣、匯添富全球移動互聯,分別持有208.6萬元、302萬元,股數分別是0.76萬股、1.1萬股,佔資產淨值比分別有2.49%、0.84%。2019年基金年報還顯示,持有港股神州租車的只有一隻被動型股票基金,廣發港股通恆生A僅持有2.4萬股,佔基金淨值比例只有0.18%。

事實上,不僅是上述公募基金被“打臉”,部分國內的證券公司也被“打臉”——


今年2月份,瑞幸咖啡經歷渾水匿名報告做空後,瑞幸在納斯達克IPO的聯席賬簿管理人(JBR)中金公司曾力挺瑞幸,表示草根調研數據的樣本數量較有限,匿名沽空報告對單店運營數據虛增的指控缺乏有效證據。中金公司表示,草根調研數據從2019年4季度開始,但用推斷方式指控瑞幸咖啡2019年3季度數據的真實性,存在時間錯位。

對於國內投資者來說,如何鑑別靠譜分析師?如何防範投資“踩雷”呢?


瑞幸財務造假致多家公募基金“踩雷”,投資者如何防“雷”?


哪些證券分析師推薦的股票靠譜?


瑞幸造假牽涉出很多所謂的“專業”證券分析師,這些分析師們中有的人甚至直到最後一刻還在寫報告鼓吹瑞幸咖啡的投資價值。對於投資者來說,鑑別好壞分析師甚至比鑑別一隻股票還重要,畢竟,一隻股票可能只是一筆投資,而好的分析師可以服務投資者一輩子。


那到底不靠譜的分析師有哪些特徵呢?首先,去上市公司調研,經常是坐在富麗堂皇的會議室裡看PPT,與上市公司的CEO(首席執行官)、CFO(首席財務官)、董秘、證券代表等“管理層”翹腳聊天、商業互吹,加個微信、發發紅包,要個業績指引,回去調模型——根本沒有去實地調研公司的產品和服務;


其次,搞所謂的專家調研。從凱盛、六度諮詢等所謂的第三方諮詢機構付費請幾個不知真假的“行業專家”,打電話或開個小會,問一大堆不專業的問題,然後收穫一堆不專業的回答——根本沒有真正瞭解透徹產品和服務,也不知道行業前景。


再次,搞所謂的“草根”調研。即下載一個App或者購買部分服務試用幾天,或者買一個商品試用幾次,或者去一個營業場所逛逛,拍幾張照片、發幾條朋友圈,美其名曰“體驗生活”——根本沒有可持續的論證或者跟蹤調研,結論自然“摻水”。


最後,“泡在”行業展會里,其實大部分時間沒花在展廳裡,也沒花在認識業內人士上,而是花在與參加展會的同行喝茶聊天,以及自拍發朋友圈上。


總之,這類分析師推薦的股票要慎重購買,資本市場內的部分投資者甚至早就給出這類賣方分析師評語:“

上市公司的傳聲筒”,“炒概念的”,“不懂行”。


那麼,真正的靠譜分析師應該是啥樣?捨得花時間、花精力、花金錢到實地調研上市公司的產品、服務、績效上面,長期跟蹤行業和企業發展數據,不靠專家,但也不排斥專家,報告有說服力,真正為投資者有參考價值,這樣的分析師值得投資者長期敬仰。


瑞幸財務造假致多家公募基金“踩雷”,投資者如何防“雷”?

↑近期被國內部分證券、保險、基金等機構調研的上市公司情況。圖片來源:WIND


常見財務造假還有哪些?


國金證券分析師劉毅介紹,總體上來說,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動機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為了美化業績,可能是為了避免持續虧損引發的ST或者退市風險,也可能是為了拉高股價,也可能是為了實現業績對賭承諾;

二是為了融資需求,融資的成本和規模與公司大小息息相關,因此公司有動力通過虛增資產來增強自己的融資能力。房地產企業也會通過明股實債、操作子公司並表等一系列手段來進行造假,進而隱藏負債;

三是其他需求,比如為了滿足監管要求虛增資本,安邦就是典型案例。


那麼,常見的造假手段有哪些?首先,利潤表造假主要通過三類科目來進行:

一是虛增收入,比如康得新通過虛構海外銷售業務來虛增收入,永泰能源通過隱瞞關聯關係來虛增收入,凱迪生態則是偽造工程進度涉嫌提前確認收入;

其次是虛減成本,比如營口港在建工程不及時轉固,通過利息過度資本化、少計提折舊來虛減成本,虛增利潤;

再次是虛增非經常性損益,比如雛鷹農牧涉嫌確認高額的投資收益來調節利潤,中弘股份和印紀娛樂通過避免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損失來粉飾報表。


最後,資產負債表造假需要關注幾個重點科目:虛增貨幣資金,比如康美;虛增存貨,比如獐子島;

虛增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比如錦州港;虛增資本,比如安邦;隱藏負債,比如房企通過利用“明股實債”、子公司不併表、ABS等手段達到隱瞞負債的目的,從而掩蓋真實資產負債率和淨資產。


瑞幸財務造假致多家公募基金“踩雷”,投資者如何防“雷”?


如何看待市場化做空機構?


此番瑞幸被市場化做空機構渾水發佈的報告質疑,有部分國內投資者詬病渾水,稱其壞了瑞幸的好事,說渾水是一家“壞公司”。事實果真如此嗎?渾水這類公司到底算什麼公司?


渾水(MuddyWatersResearch)是一家做空機構。所謂做空是股票、期貨市場的操作方式之一。簡而言之,做空買的就是“跌幅”,跌得越多,賺得越多。同類機構還有香櫞研究、JCapitalResearch(簡稱“Jcap”)等。


在成熟的資本市場,市場化的做空機構是必不可少的力量。做空機制一直是存在於美國資本市場的合法交易,早在1991年,就有25家只做空頭的基金掌管了大約30億美元的資產。渾水公司成立10年,大約做空18家中概股(與中國聯繫密切或中國企業)。自2010年成立至今,渾水做空的中概股均名聲不小,例如分眾傳媒、新東方、輝山乳業、安踏體育,除少數幾次外均得手。


在看待市場化做空機構時,國內投資者分為兩派:反對者認為,做空機構愛吃“臭雞蛋”的行為不光彩,屬於一條灰色的做空利益鏈條,很可能摧毀一隻股票,讓投資者蒙受損失;支持者認為,資本市場需要這樣的“啄木鳥”,幫助投資者和監管機構把上市公司中的“害蟲”找出來,維護健康的投資環境。


景泰利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英飈認為,部分上市公司在回應做空時,一般會指責機構是在“惡意做空”“摧毀股票”,但實際上做空就是看空企業的基本面,沒有善意或惡意之分,即是一種投資判斷。職業的做空機構一般不會特別針對某個市場、某家企業,做得好的做空機構和做得好的做多機構一樣,一定是基於企業的基本面,為了投資而做空而已。但是,由於部分地區的資本市場沒有做空機制,沒有人能通過做空獲益,而潛在的做空機構也就不會費心去做市場的做空報告。總體看,職業的做空不存在個體的偏見,純粹是一種投資行為,只要上市公司“行得正,坐得穩”,就不應該害怕做空,而做空機構不應被過度詆譭為“壞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