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有夜生活嗎?

歷史走廊


夜生活是自古以來所有躁動不安的人心之所向,心之所往的,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夜生活是必不可少的,雖然在古代有不同的宵禁制度,但是也阻擋不住那一顆顆騷動的心。要問古人夜生活都怎麼過,其實在一首首古詩裡都已經體現出來,且看:

1、睡覺

古代沒有電,晚上照明一般就是用油燈蠟燭,達官貴人倒也罷了,一般人家是捨不得的,所以睡覺可以作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夜生活方式。有詩為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靜坐

那要是睡不著怎麼辦呢?那就自己坐坐,憶古思今,也是一種夜生活的方式。

人閒桂花落,夜靜深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很有意境對不對?

3、喝酒

提到喝酒,從古至今,都是傳播最廣的一種夜生活方式,無論是自斟自飲,還是呼朋引伴,喝的就是一種感覺,一種心情。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4、下棋

約一知己,圍桌而坐。棋子起落,分外愜意。即便是我們現代,晚上在公園還能看到老大爺在棋盤上捉對廝殺。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5、會友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6、相思

相思之苦,是夜晚抹不掉的一種情緒,多少詩句,都是在講相思情。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親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要論這夜生活,可謂是千千萬萬種,但是無非是吃喝玩樂等諸類,打發時間,抒發情緒罷了。




史曉生


古人肯定是有夜生活的,不要小瞧我們的祖先!

古人的夜生活,雖然不能跟我們現在的夜生活比,但是古人的夜生活也是比較豐富的。

在古代每個朝代的也生活都離不開一樣東西,那就是燈籠!古人的燈籠五花八門,基本都是油紙造的,我就納悶了,古人怎麼就不怕燒起來呢?這個話題扯遠了,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諮詢百度。

作為古代的夜生活燈籠是必不可少的,皇后啊,官府啊,富貴人家啊,這些我們都可以從電視劇裡面見到。

古人夜生活分多少種,這個恐怕沒人能給出正確的答案,反正古人的夜生活必不可少的肯定有,怡紅院,賭場,當鋪,飯館那時候也有很多24小時營業的。

最為典型的夜生活那就是:漢朝,唐朝。跟清朝,還有就是晚清了。

以上三個朝代,漢朝帝國百姓夜生活比較多元化,在長安城內,基本都是燈火通明。來來往往的商人,絡繹不絕,時間長了,長安也就成交一座實實在在的不夜城了。

唐朝盛世那就更不用說了,百姓們過的好,尤其是以書生為夜生活的重點,比如一家飯店容納20多號書生聚在一起飲酒,吟詩作對!舉報對明月。甚至有的閬中羞澀呢書生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還是吟詩作對。正所謂唐詩宋詞嘛。

大清帝國,百姓們的夜生活就是男同們的天下,有錢的花酒喝起,小妞抱起,然後賭場走起,銀票銀子押起,天亮了輸光了,該回家睡覺了。還有就是各國的商人翻山越嶺,來到大清做絲綢買賣,夜裡飯店吃頓飽飯繼續上路,這都屬於夜生活。古色的夜生活的定義就是,天一黑就屬於夜生活,不像我們現在,不到午夜12點不屬於夜生活。

如果古人那時候有酒吧的話,我估計古人們會創造一段不朽的傳奇!

官人們,小姐們,A喂8雷,跟著大漢朝的音樂搖起來!來死GO!


LL屎殼郎


“夜生活”似乎是一個很現代的詞彙,隨著近代化社會的出現,夜生活才逐漸走入大眾。它似乎與燈火酒綠、鶯歌燕舞有著某種分不開的聯繫,那麼古代人是否也能享受這種“夜生活”呢?



(古代夜景)

在我們想象中,古代中國是農耕社會,似乎不太具備“夜生活”的條件,而在各種古裝電視劇中,似乎總能看到痴男怨女在夜市中相遇的場面。這種反差讓很多人有一種錯覺:電視都是假的,古人並沒有夜生活!

其實,中國古人是有夜生活的,只是這種夜生活受到了嚴格的限制,並不像今天這般自由隨意。

古人真正的夜生活出現在宋代,唐朝以前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夜生活。史書記載,自周朝時,我國便開始施行嚴格的“宵禁制度”,以晝夜劃分,白天人們可以出行,到了晚上則禁止百姓外出。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政府派出專門的巡夜人員,在夜晚進行巡邏。日落之後,城門便會關閉,直到次日黎明時分才會再次開啟。



(更夫)

西漢時,飛將軍李廣外出打獵,回來時已是深夜。此時城門已經關閉,李廣無可奈何只能在城外露宿,直到次日城門大開才得以進城。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當時的人們沒有一點夜生活。古代,元宵佳節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每到此時,天子便會下令取消“宵禁”三日。這三日,無論男女老幼皆可走出家門,看花燈,賞夜景,開始享受一年一度的夜生活。

唐安史之亂後,隨著國家的混亂,宵禁制度開始有所鬆動,經歷五代十國,入宋之後,中國的古人才真正的開始享受豐富多彩的夜生活了。



(古代夜景復原)

北宋時,汴京城每晚三更夜半開始宵禁,到五更時分便又熱鬧起來。即便是遇到大雨天、大雪天,深夜仍然有夜市。宋之前,我國城市施行的是“坊市制度”,商品交易有嚴格的時間地點限制;宋朝時,取消這種限制,大街上便可以擺攤賣貨,這也為宋朝的夜生活提供了基礎。

宋代,一些大城市的食品店鋪即便到了三更之後仍然在營業,已方便來往的“公私營幹”在此吃飯。二十四小時營業,這和如今的快餐店經營模式已很相似。



(歌妓)

宋朝人不但擁有夜生活,而且十分豐富。大街上各種小吃隨處可見,膘皮子、酸兒、羊脂韭餅、糟羊蹄、姜蟹等應有盡有。達官顯貴可以到京城最大的酒樓樊樓享用美酒佳餚,普通市民也可在茶樓酒肆享受悠閒。

此外,宋人夜晚娛樂生活也十分豐富。除了紈絝子弟嚮往的秦樓楚館可盡情享樂外,宋朝的勾欄瓦舍也是老少咸宜的娛樂場所。在勾欄瓦舍中有各種藝人表演,雜技、戲曲、說書人、算卦人,形形色色,應有盡有。

宋朝的皇宮也置身鬧市中,夜晚宮外的喧鬧常常會打擾天子的清淨。北宋仁宗皇帝時,深夜聽到宮外絲竹管樂之聲好不熱鬧,便詢問宮人:“哪裡這麼熱鬧?”宮人回答:“是宮外的茶樓酒肆。”那宮人也好不羨慕道:“官家您且聽,這外面多熱鬧啊!倒是我們宮中顯得冷冷清清。”仁宗皇帝道:“你懂什麼?正是因為宮中冷清,這宮外才得以快活。若是這宮中整日快活,宮外到要冷清多了。”宋仁宗是北宋在位最長的皇帝,也是著名的“垂拱而治”的皇帝。正是宋朝政治的開明才造就了宋朝百姓豐富多彩的夜生活。



(宋仁宗像)

後來,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國家危難,但宋朝政府並未因此禁止夜生活。在哪個風雨飄搖的年月,宋朝百姓仍可享受夜晚的快樂。

宋朝滅亡後,如此開明的政治環境一去不復返。明清時期,“宵禁制度”再次出現,直到辛亥革命之後,夜生活才重新回到百姓當中。

所以說,中國古代是有夜生活的,以宋代最為盛行。


野史著作郎


“夜生活”,古代的人和我們一樣的。只是古代得時候,由於政治的原因或是為了政權的穩定,大多實行宵禁制度。

漢朝時,都有了酒肆和酒店了,甚至有了公共澡堂。達官貴人先沐浴更衣,再去喝酒吃飯。只不過當時治安不好,關門要按規定。

到了唐朝,古長安一片繁華。到了晚上也是一樣的熱鬧非凡。很多影視劇裡都有這樣的鏡頭,僕人提著食盒,一刻間就把桌子擺滿了精美的菜餚。

事實上,唐朝時的飲食業已經很發達了。李肇的《國史補》記載,唐德宗臨時招見吳湊,任他為京兆尹,且要立即赴任。可是時間緊迫,吳湊還是儘快的通知親朋好友晚上到家裡吃飯踐行。客人們陸陸續續到了,酒宴已經擺好了。客人們不解問怎麼這麼迅速呢?下人回答說“兩市日有禮席,舉鏜釜可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饌,可立辦也”。

就是說,大街上做這種酒席的很多,日夜都有,即使三五百人一起吃飯,你只需要拿著盛飯的東西去,可以立刻辦好。“立辦”,這相當於今天的快餐啊!可見,夜市的繁華景象。

到了北宋初年,宵禁就基本解除了。當時比較流行“籠袖嬌民”四個字。意思是你到街上一望瞭然。城裡的老百姓夜裡生活很豐富多彩,汴京城燈火通明,人潮湧動,紅燈高掛。酒樓,茶樓,不時傳出唱曲的,猜拳的,高談闊論的嘈雜聲。


在汴河虹橋附近聚集了一些有名的茶館,常常引來人們鬥茶取樂。以競賽的方式“茗戰”鬥茶,評比茶的優劣。奪魁者獎一壺龍井茶。當然,鬥茶也不是單純的鬥茶,人們一邊喝茶,一邊聽說書,唱曲,磕著瓜子,當然更有點心賣。

當時的開封可以說是繁華而又開放。“八方爭湊,萬國鹹通”“萬國舟車會,中天像魏雄”。

宋朝,是崇楊文化自由的朝代,士族文化盛行,即使有文化的官員們,也把上妓院聽曲,喝酒,喝茶當做身份的象徵,很是盛行。連皇帝都是晚上出來逛街逛妓院的。


可以說,宋朝是中國歷史上飲食文化發展的最高峰,更是古代人們夜生活最豐富的時代!


路遙lgy


唐代長安,街道分為坊,坊有圍牆,夜晚禁止宵禁,禁止百姓在街上走動,違者會被判刑。

到了北宋,汴梁城中夜晚並不宵禁,人們夜生活豐富,吃的、玩的夜晚到處都是。

唐代長安城中東西、南北交錯的二十五條大街,將全城分為兩市一百零八坊。其中以朱雀大街為界將城區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隸屬萬年縣,本應有五十五坊,因城東南角曲江池佔去兩坊之地,故實領五十三坊;西部屬於長安縣,有一市五十五坊。

長安朱雀大街南北有六條高坡,呈乾卦之象。所以就在九二的位置建皇宮,為帝王居——見龍在田;在九三的位置立百司,以應君子之數——君子終日乾乾;而九五至尊——飛龍在天,則設玄都觀及興善寺以鎮之。

長安城建築上的最大特色,是城內街道均為東西或南北向,排列整齊、方向端正、寬暢闊達,宛如一塊規則明朗的棋盤。唐代詩人白居易曾非常形象地描繪唐都長安城的佈局為“千百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此處十二街為虛指)說的就是長安城的裡坊制,整個長安城有108個坊,採用的是中軸對稱佈局,每個坊用意不同。

長安城內的“裡坊”是由外郭城中的東西向十四條大街、南北向十一條大街交叉分割而成,隋文帝初建大興城時將此棋盤式網格區域定名為“坊”,煬帝時改稱“裡”,唐時又稱“坊”。因此,在唐人詩文中常可見到“裡”、“坊”並用的情形。

唐代詩人姚合其《新昌井》詩:“舊客常樂坊,井泉濁而鹹。新屋延壽裡,井泉清而甘。”與姚合併稱“姚賈”的賈島有詩《延壽裡精舍寓居》,也稱其為延壽裡。

唐長安城到底有多少個“坊”,歷來說法不一。隨著都城建設的發展,長安城裡坊之數前後是有變化的:“以東西十四條大街和南北十一條大街來分割,本可以區劃為110坊另東西兩市,並且在分佈上以朱雀大街為中界,街東與街西數目相等,各有55坊另一市。

但事實上是隋初營建大興城時,都城東南隅曲江一帶,雖佔兩坊之地卻並沒有設坊,所以東城減去兩坊,53坊與西城55坊,應該是108坊並兩市。這是隋初至唐初長安城中的裡坊之數。”但隨後,裡坊數又發生了兩次變化,分別是唐高宗龍朔二年和唐玄宗開元二年。


跪射俑


最近幾年很多穿越的電視劇和小說引起了大家對穿越的廣泛興趣。很多朋友就對古代的夜生活產生了興趣。那麼中國古人是如何過夜生活的呢?

第一,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古時候的生活大背景。我們經常說古代生產力水平發展低下,那究竟是如何低下的呢。古代中國,封建社會時期是農耕社會。農耕社會就意味著社會上沒有工業時代的這些機械設備,沒有工業社會的文明跡象。所有的東西都是純手工製作的。所以,如今我們豐富的夜生活在古代是沒有存在的基礎的。

第二,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精彩。在沒有手機,電視,電腦,甚至收音機,不能上網,不能看電視,看電影,逛街的時代他們在幹什麼呢。不同層次的人有不同的樂子。普通人家,在農耕社會最多的就是農名,在晚上,女人就在織布紡紗,做做手工。男人就修補修補農具。一家人也是其樂融融。

第三,我們印象裡的古人的熱鬧的夜生活估計指的是元宵節的花燈市場上的熱鬧吧,不過這個不常有。達官顯貴們可以到秦淮河畔這樣的溫柔鄉里流連忘返,過著縱情聲色,紙迷金醉的生活。普通的老百姓就沒有太多的樂子,只有在像元宵節這樣喜慶的日子裡,連女人也可以一塊出來熱熱鬧鬧地遊玩,賞花燈。所以,非常難能可貴。

第四,不同階層的夜生活是不同的。普通的小老百姓就只能做做家務,拉拉家常。而權貴之家,或者那些鐘鳴鼎食的富貴之家,他們的夜生活還是有樂趣的。上述提到聲色犬馬主要是男人們的事,而在家庭裡他們都是養著戲子的,沒事也可以去家裡的戲園子裡聽聽戲,看看錶演。如果是逢年過節,更會請唱戲的來熱鬧慶祝。可能我們覺著戲曲沒什麼聽的,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現場去看,哎戲臺子下看的感覺非常好。

第五,當時還有宵禁制度,不能太晚還逗留在外。所以,他們說的三更半夜到我們今天其實才十一點到一點的樣子。那是我們很多人上網追劇,聊天,夜生活才剛剛開始的時候。

第六,因為古代夜生活相對今天貧乏,所以他們才有足夠的時間去寫詩,去相思。比我們如今這些快餐式的體驗要來的深厚,來的感人。


輕風乍起水微漪


1、逛青樓。至於這個,就太多了。大明朝,文武百官下了朝就去逛青樓,都成家常便飯啦。古代的文人,不但去逛青樓,還能和青樓的姑娘們成為很要好的小夥伴。柳永去世的時候,沒錢買棺材,還是青樓的小夥伴湊錢葬了他。真是無青樓,不夜晚啊。

2、會基友古人晚上聚會,大多是好基友聚在一起,喝酒、猜謎、下棋等。

3、聚會喝酒。喝酒對國人來說,酒是聚會的必備。高興喝酒,不高興也喝酒。古人喝酒,喜歡露天喝,在四面透風的亭子裡喝,在河邊喝。送別的時候喝,相聚的時候也喝。

4、8、讀書。古人挑燈夜讀,大多為的是考取功名,夜間安靜的環境適合讀書思考,所以讀書也是古人的夜生活之一。


抹茶偏執狂


當然有,因為人有不同,只是程度較輕。


知俠


古人基本沒有所謂的夜生活,一個受能源的限制,街道上黑咕隆咚的,第二古代實行宵禁制度,隨便夜間上街會被抓


飄渺清秋


夜生活必須有,今人有,古人也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古人夜生活的時間是非常短,不會像現代人那樣亢奮到凌晨好多點。

所以,更多應該關注和考證的應該是古人的夜生活是怎樣的,會持續到幾點什麼時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