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謀略家群像素描(四)

在蜀國,諸葛亮、龐統輔助劉備復興漢室,而在江東,魯肅則輔助孫權維護東吳霸業,魯肅是孫權的大謀士,他深謀遠慮,富有遠見卓識。魯肅一直堅持為孫權謀劃吳國的大計,深得孫權的器重。當時,周瑜把魯肅推薦給孫權後,魯肅就向孫權提出了類似於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構想。

當時,孫權約見魯肅時,和魯肅交談得很愉快,後來,眾賓客都走了,孫權還留下魯肅合榻對飲,孫權對魯肅說:“如今漢王朝已有傾塌的危險,到處亂哄哄的,我繼承父兄傳下的基業,很想有齊桓、晉文的功績,先生既然來了,如何輔助我呢?”魯肅說:“當年高皇帝僅僅要尊奉義帝都不能如願,就是因為被項羽所害的。現在的曹操,就像當年的項羽,將軍您以什麼理由能成為齊桓、晉文呢?我私下推斷,漢王朝已經不可能復興,曹操也不可能除掉,我為將軍考慮,只有佔領江東,形成鼎立之勢,以靜觀天下爭端,有這樣的規模,也不必不滿意了。為何呢?北方實在是很多事端,乘此多事端時,剿滅黃祖,攻伐劉表,把整個長江沿岸,佔為己有,然後建號稱帝,以圖謀天下,這就像高皇帝當年建基業一樣的。”(參看《三國志•吳書•魯肅傳》)這就是魯肅為孫權策劃的吳國發展戰略,這常常被成為魯肅版的《隆中對》,足見魯肅也是很有戰略眼光的謀略家。

中國古代謀略家群像素描(四)

魯肅(劇照)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採納魯肅的策略,命令大將甘寧領軍徵西邊,攻取江夏,斬了太守黃祖,然後準備乘勝奪取荊州。曹操本來無暇顧及南方,如今見孫權攻取了江夏,唯恐他進一步攻取荊州,成大氣候,於是他在七月份領兵開始南征,集結大軍於南陽。同年八月,劉表病死。魯肅急忙向孫權進言:“荊楚與我國相鄰緊接,水順流到北方,外面連帶著江漢,裡面有山陵阻隔,猶如金城一般牢固,同時,沃野萬里,士民殷富,如果能佔據此地,是成就帝王的重要資源。現在劉表剛死,兩個兒子素來不相和睦,軍中各位將領,也各有幫派。而且,劉備是天下梟雄,與曹操有矛盾,現在正寄居在劉表那裡,劉表知道他很有能耐而不敢重用。如果劉備與劉表他們能夠協調,上下同心,則應該去安撫他們,與他們搞好結盟;如果他們矛盾加大了,應該分開來攻伐他們,以成就大事。”(參看《三國志•吳書•魯肅傳》)於是,魯肅向孫權請命,想到荊州去弔喪,慰問劉表軍中主事的人,並說服劉備,去安撫劉表的眾兵將,表示願意和劉備他們同心一意,共同抗拒曹操。劉備也會很高興的。魯肅知道,如果能和劉備和劉表的力量協調一致,天下還可以安定,如果不迅速到荊州去搞聯盟,恐怕會被曹操佔領先機。孫權批准了魯肅的請求。這裡也表現了魯肅很有大局的眼光,看得很遠。

可惜的是,當魯肅剛到夏口,聽到曹操已向荊州進兵,魯肅日夜兼程,但當他到了南郡,劉表的兒子劉琮已經獻出荊州投降曹操了。這時,劉備準備南撤渡江,魯肅當機立斷,去找劉備。在當陽長阪坡,魯肅追上了劉備,說明了孫權派他來搞聯盟的使命,並詳細說明了孫權的情況和江東的實力,極力勸說劉備與孫權聯合,共同抗拒曹操。劉備接受了魯肅的建議,率部進駐夏口後,便派諸葛亮隨魯肅去柴桑面見孫權。魯肅在曹操強大兵力壓向南方時,及時地創造條件,啟動了孫劉聯盟的應急機制,對於三國鼎立之勢的形成,貢獻很大。

中國古代謀略家群像素描(四)

魯肅與諸葛亮(劇照)

孫權得知曹操準備渡江東侵消息後,急忙召集眾文武官員商議,江東的多數官員都勸孫權歸降曹操,回到孫權身邊的魯肅卻一言不發,當孫權去上廁所時,他跟在後面,孫權知道他有自己的意見要說,就拉著魯肅的手問:“愛卿有什麼話要說嗎?”魯肅回答說:“剛才我觀察了眾人的建議,都是要貽誤將軍您,很難與他們共圖大事。如今魯肅等可以迎接曹操,而將軍則不可以,為什麼呢?魯肅迎接曹操,曹操會把魯肅當成親近的人,其名義地位,也不會太低,有豪華車乘,有官兵跟隨,能交結士林,如做官,官位不會低於州郡。而將軍迎接曹操,能得到什麼呢?所以,願將軍能早定大計,千萬不能採納眾人的愚蠢建議。”孫權聽完,嘆氣地說:“這幫人的建議,很令我失望,現在愛卿有此宏圖大計,正和我的想法一樣,這真是上天把愛卿賜給我的!”(參看《三國志•吳書•魯肅傳》)魯肅知道,孫策臨終時曾對孫權有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周瑜更能說服孫權抵抗曹操,於是,他建議孫權召回周瑜。周瑜回來後決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孫權命周瑜為都督,統領吳軍,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協助周瑜籌劃和指揮抗曹的大事。終於,周瑜、魯肅領兵,聯合諸葛亮,在赤壁打敗曹軍。

赤壁大戰中,劉備、諸葛亮與東吳聯手,為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大戰之後,劉備派人謁見孫權,請求借用荊州,呂範等勸孫權用計扣留劉備,周瑜也從外地呈來書信提類似的建議,只有魯肅從大局出發,力勸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進一步鞏固孫劉的聯盟,以繼續聯合抗曹。魯肅對孫權說:“將軍您雖然神武蓋世,但曹操的勢力太大,我們剛佔領荊州,恩德信義尚未能廣佈與民眾。假如把荊州借給劉備,讓他去安撫百姓,是很好的計策,因為由此曹操就多了一個敵人,我們則多了一個朋友。”(參看《三國志•吳書•魯肅傳》)孫權接受了魯肅的建議,把荊州借給了劉備,曹操知道了很震驚。

後來,孫權認為魯肅做了三件大事,一件是與他同宴密語,謀劃成就帝王大業的大事;另一件是當曹操領大軍壓向江南時,當時多數的大官都主張孫權歸降,只有魯肅極力主張抗擊。這兩件是讓孫權感到非常快樂,但孫權認為魯肅做的第三件事是錯的,即勸他把荊州借給劉備,但一個過錯不能掩蓋兩件成功的事情。其實,孫權沒有認識到,借荊州給劉備建議,更證明魯肅的長遠的眼光,在當時的情況下,孫劉聯盟是最重要的,只有聯盟才能抗曹,才能穩保江東的基業。所以,魯肅是孫權身邊最有戰略眼光的謀略家,為孫權做了高明的策劃。

孫權身邊,還有一個書生出身的大謀士陸遜。陸遜有三個方面令人稱道的,第一個方面是,他屬於江東的世家大族,祖父陸纖官做到城門校尉,父親陸駿當過九江都尉,陸遜可以說是將門之子;第二方面是,他很年輕就當官,還當得挺好,他曾任海昌屯田都尉,領縣事,旱災時開倉濟民,督興農桑。後來,降服賊寇,被拜為定威校尉。陸遜的功績引起了孫權的注意,孫權把孫策的女兒嫁給了陸遜,陸遜成了孫家地位顯赫的乘龍快婿;第三個方面是,建安二十四年,呂蒙假裝生病,欺瞞關羽,陸遜則獻上了“驕兵計”,讓吳軍暗渡攻取荊州,使智勇雙全的關羽狼狽走麥城,後來,陸遜任大都督,用計使劉備輕敵,並用火攻,燒了劉備的七百里連營。其中,用“驕兵計”和火燒連營,最能表現陸遜的智謀。

中國古代謀略家群像素描(四)

陸遜(劇照)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八月,關羽水淹魏國七軍,生擒大將於禁,乘勝圍攻敗退樊城的曹仁,一時威震北方。曹操採納司馬懿的計策,利用劉備拒不歸還東吳荊州的事,派人勸東吳襲擊關羽的後方,並許諾把江南封給孫權。此時,東吳大將呂蒙認為,關羽又兼併江南的野心,是東吳的大威脅,建議孫權趁機消滅關羽,以解除後患,孫權採納建議。閏十月,呂蒙開始實施計策,他稱病回到建業,以掩蓋真實意圖,迷惑關羽。在回去的路上,陸遜前去拜訪呂蒙,說:“關羽正緊挨這我們這邊,你如何能遠遠離開,難道不擔憂嗎?”呂蒙說:“確實是像你所說的,但我病得很重”。陸遜說:“關羽嬌氣十足,盛氣凌人。現在有了大功,會更驕傲而意志鬆懈,只會籌劃著向北進軍,並未對我們產生嫌疑,如聽到說你病了,必然更沒有防備。如今應出其不意,自然可以將他擒拿。在下來見尊長,建議好好設計。”呂蒙聽了大驚,但為了不洩露軍機,便說:“關羽素來勇猛,已是很難與之為敵,而且現在已佔據荊州,恩德信義大行於百姓,更兼現在有大功,膽勢更威猛,不可輕易去動他。”(參看《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此次的對話交談,讓呂蒙發現陸遜是個可以委以重任的人才。後來,呂蒙極力推薦陸遜替他鎮守陸口,指揮吳軍,並對孫權說:“陸遜思考問題很深,才智足以擔任重任,觀察他的考慮籌劃,終究是可以當大任的。而現在還沒有大名聲,不會為關羽所猜忌,少了很多麻煩。如果能用他,應當令他對外隱藏韜略,對內要注意有利形勢,然後就可攻克。”(參看《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孫權同意呂蒙的提議,拜三十六歲的陸遜為偏將軍右部督,代替呂蒙。陸遜到了陸口,立即寫信給關羽。他在信中說:“您善於尋找機會而採取行動,善於以律法來管理軍隊,小小的舉動就有大的勝利,實在很偉大!”讚揚後又說敵人被打敗了,我們聯盟很重要,要要和他共同努力,並謙虛地說:“最近我這不聰敏的人,受命來西邊防守,非常仰慕關羽的光輝形象,很想接受他的好經驗。”又吹捧說:“于禁等被抓獲,您已名聞遐邇,廣受讚歎,將軍您有此功勳,足以揚名後世,就是以往晉文公的城濮之戰、淮陰王的破趙戰略,也相形見拙。”(參看《三國志•吳書•·陸遜傳》)接著,陸遜提示關羽,說曹操狡猾,可能會增兵江南,勸關羽戰勝後不能輕敵,請他周密計劃,以爭取全勝。陸遜謙虛地說他自己是一介書生,粗疏遲鈍,非常慚愧,很高興能感受關羽的恩德,實在是快樂無比。

在此,陸遜正是抓住了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在書信中以卑謙的語言辭,吹捧關羽,頌揚他的功德,表達仰慕之心他的仰慕,使關羽更加輕敵大意。果然,關羽看信後,很輕視陸遜,更為大意,完全喪失對東吳的警惕性。他把守後方防備東吳的軍隊調到北方攻擊曹軍的前線,抗曹的前線是很順利,但後方卻處於危機中,守江陵、公安的將領靡芳、士仁因供應軍資不及時,關羽要嚴懲,兩位將領怕被嚴懲,頓生異心。

此時,陸遜見進攻荊州的時機已經成熟,就上報孫權,孫權即命呂蒙與陸遜同時分兵攻取荊州。呂蒙率軍攻打公安、江陵。陸遜則領兵直指荊州,不久,陸遜攻下荊州、南郡,孫權任命他為宜都太守,拜撫邊將軍,封華亭侯。之後,陸遜又攻下宜都、房陵、南鄉等,守城的太守,或逃或被擒,陸遜指揮的吳軍所向披靡,勢如破竹,佔領了秭歸枝江、夷道,守住了峽口,堵住了關羽退回西蜀的大門。當關羽知道情況後,勿忙從樊城撤軍回救,這時,公安、江陵已被糜芳、士仁獻給吳軍。蜀軍進退維谷,走投無路,軍心動搖。關羽只得領兵退守麥城,不久,關羽率少數騎兵從麥城突圍逃出,被吳將潘璋部的馬忠擒獲,接著被東吳斬首。陸遜打破蜀軍,被孫權拜為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鎮撫荊州。

中國古代謀略家群像素描(四)

陸遜與孫權(劇照)

蜀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欲為關羽報仇,不顧諸葛亮、趙雲等群臣勸諫,決意出兵伐吳,命駐閬中的張飛率部前往江州與劉備的主力會合,張飛在途中為部將所殺。七月,劉備令丞相諸葛亮留守成都,令上將趙雲在江州為後軍督,親統大軍沿江東進。劉備大軍壓境,孫權欲講和,遭劉備到拒絕,他轉而與曹魏修好,曹操趁勢離間孫權、劉備,封孫權為吳王。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統率5萬兵將,抗拒蜀軍。面對著劉備的復仇大軍,陸遜採用了堅守不攻,誘敵深入的計策,集中兵力,待機破敵。劉備求勝心切,積極行動。他派吳班、陳式率領水軍深入夷陵,封鎖長江兩岸。自己親率諸將由山路進發,進至夷陵一帶,坐鎮猇亭指揮。蜀軍從巫峽至夷陵沿路紮下了幾十個大營,劉備還命黃權為鎮北將軍,率江北諸軍進抵夷陵以北,與江北吳軍相拒,同時監視魏軍動向,以防來自北邊的襲擊;命侍中馬良率兵進駐武陵郡,策應反吳投蜀的少數民族首領沙摩柯部,威脅吳軍側翼。

蜀軍頻繁向吳軍挑戰,東吳眾將氣憤難忍,都爭著要去迎擊挑戰,陸遜耐心勸止,吳軍堅守不出。陸遜的目的是讓蜀軍疲憊勞累,削去銳氣,然後再攻擊。陸遜說:“劉備舉軍東下,銳氣正盛,且居高守險,很難攻取。”(參看《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九》)陸遜一面下令堅守,一面請大家出謀劃策,待機破敵。諸將都不理解,以為是陸遜畏懼敵人,心裡都很憤怒。一些老資格的將領不服管束,陸遜動用軍法,嚴加制止。並說:“劉備是天下名士,連曹操都有所憚懼,今在其境內,是強硬對手。各位大人身受國恩,本應團結和睦,共同對付劉備,以上報國恩,而今則不相和順,令人失望。我雖為書生,但受命於主上,之所以委屈各位歸我指揮,實是因為我尚有些優點,我能夠忍辱負重。”(參看《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劉備設大隊伏兵于山谷中,令吳班在平地紮營,誘吳軍出戰。陸遜認為有詐,仍不與戰。劉備只好領兵從山谷中出來,陸遜說:“之所以不讓諸君去攻擊吳班,是揣測到此事很蹊蹺的緣故。”(參看《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吳蜀兩軍相持半年之久,到了盛夏時期,天氣酷烈,蜀軍無法急戰速勝,開始感到睏乏疲憊,士氣低落。此時,蜀軍水師奉命移駐陸上,失去水陸兩軍相互策應主動局勢。蜀軍在陸上,延綿數百里連營結寨,戰線過長,補給困難。六月,陸遜知道反攻的時機已成熟,就上書孫權:“夷陵是個要害,是國家的重要關隘,雖然容易取得,但也容易失去。一旦失守,就不是損失一郡之地了,荊州也堪憂。”陸遜認為,劉備違背天意,不固守在自己的巢穴中,反而自己送上門來,敗局已定。陸遜向孫權表示:“臣下雖非大材,但憑奉主上威靈,以順討逆,破敵就在近期。想想劉備領軍作戰,多敗少勝。由此推論,是不足以為慮的。臣下當初是擔心蜀軍水陸並進,如今他們反而舍船登陸了,處處結成營寨,觀察他們的佈置,必然不會有大的變化了。住上可以高枕無憂了,大可不必擔心。”(參看《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各位將領說,攻擊劉備應該在當初,至今已相持半年多,一些要害都被守住了,現在進攻是非常不利的。陸遜說:“劉備是狡詐之人,更加上經歷的事多,蜀軍初期集結時,考慮很周到,不可進攻。到如今駐兵久了,又得不到便宜,兵力疲乏,意志消沉,已無計可施了,擒拿此寇,正在今日。”

陸遜先進攻蜀軍一營,但交戰不利,諸將皆埋怨,陸遜則說:“我已經有破敵之計了。” (參看《三國志·吳書·陸遜傳》)陸遜用火攻破了蜀軍的營寨,隨後令諸軍趁勢發起攻擊,迫使劉備撤退。陸遜命水軍封鎖長江,命孫桓扼守夷道,將蜀軍分割於大江的東西兩邊,然後各個擊破。吳軍持續放火,火燒連營四十多個營寨,蜀軍死傷慘重,蜀將有的投降,有的被殺。劉備敗退至馬鞍山,依險據守。陸遜集中兵力,四面圍攻,蜀軍土崩瓦解,被殲數萬。劉備趁夜突出重圍,狼狽逃走。吳軍大獲全勝。這時,諸將才不得不折服陸遜的才略。陸遜在擊敗劉備後,並沒有乘勝大舉進攻,而是適時地停止追擊,使北邊的曹魏軍隊也無機可乘,很有全局的戰略思想。顯然,陸遜忍耐固守,以靜制動,以逸待勞,而後以火攻燒連營的計策,是當時打敗蜀軍的最佳的策略,如果按東吳諸將的想法,一遇蜀軍,便憑毅勇拼殺,必然敗於劉備,只有陸遜後發制人,以智取之,方能獲勝。陸遜後來被孫權孫拜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並改封為江陵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