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媒體:黃山遊客"限流",評論之前,請先回歸常識

  原標題:安徽媒體:黃山遊客“限流”,評論之前,請先回歸常識

  4月5日,黃山景區5小時內連發4條公告,稱因景區遊客限流2萬,建議遊客至黃山市其它景區遊覽。

  按照黃山市文旅局發佈政策,4月1日至4月13日期間開展“江淮大地串門遊”,安徽省居民均享受包括黃山風景區在內的黃山市31個A級以上景區免票政策。該官博4月4日發佈的“清明小長假到黃山風景區旅遊溫馨提示”稱,景區也對2020年廣大醫護工作者免門票。

  據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官博披露,受免費政策影響,安徽省內遊客出行意願較高,其中4月3日進山遊客達到1萬餘人。昨日(4日),清明節的第一天,黃山風景區在10時許也達到了2萬遊客上限,10點31分,通知停止售票。

  這是今天佔據各大媒體要位置的新聞,一度,這條新聞還上了熱搜。隨後,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等媒體都發表評論,要麼“提醒”“別讓防控成果‘黃’了”,要麼思考“景區疫情後開放如何蹄疾步穩”,要麼指責黃山風景區“心太大了。是典型的‘顧頭不顧尾’”。溫和也罷,尖刻也罷,都是一副憂心忡忡的神態。

  在一個新聞事件面前,任何意見和建議都值得傾聽,這對包括黃山在內的景區做好以後的工作,尤其是在當下防疫與復工兩條線作戰的關鍵時期,都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任何評論都應該切合實際,考慮到新聞的實際情況,而要切合實際,首先要做的是迴歸常識,讓觀點包括指責都貼著實際飛,這樣的意見和建議才是善意的、建設性的,也才是媒體該有的態度。

  關於今天黃山遊客“爆滿”的新聞和評論,個人覺得必須普及一下幾個常識:

  1、黃山風景區日遊客最大承載量是5萬人,今天遊客到2萬就停止旅客進入,拉閘限行,應該說是有提前量的,所以黃山的做法沒有問題。

  2、免票政策明確說明,免票對象是針對安徽省居民。而安徽半個月前就已經是低風險地區,而且所有遊客都是驗證了安康碼後才能進入,所以,不能指責黃山風景區沒有防控措施。

  3、山嶽景區最大的特點是遊客爬一段山路然後到達一個主要景點,一邊休息一邊觀景。所以,即便黃山只有5000遊客,但在熱門景點,一定也會出現擁堵和扎堆現象。

  4、黃山有三個大門,南門、北門和西門。疫情期間全部關閉封山,從2月21日開放後,黃山一直只打開南門迎客。所以,公眾從新聞當中看到的遊客摩肩接踵的圖片,其實是大量遊客排隊等著進山和一些熱點景點前的景象,這不足以證明整個黃山上游客都是這種狀態。

  5、4月4日至5日,正值清明,天氣大好,在家憋了很長時間的人回鄉祭祖或者踏春,也是共同的社會和消費心理。很多遊客原本不準備上黃山的,路上得知黃山免票政策後,臨時起意上山一遊,導致扎堆排隊上山,這也是客觀原因。而且,很多臨時遊客中也有很多老年人沒有下載使用“安康碼”,在進山前臨時下載安裝,也導致了進山的擁堵,這是另一個不爭的事實。

  基於以上常識分析,一味指責黃山風景區的管理,是對常識的無視。不要以為往正確和道德高地一站,自己就成了“光明頂”。遊客享受免票的“紅利”也無可厚非。真正應該反思的,反倒是那些圖免費而沒有保持適當距離的遊客。

  另外,中央明確要求有序復工復產,黃山景區的先行一步,實為試水之舉,也有利於提振消費信心。如果不是黃山,也會是另外的景區,總要有人做先行者。整個疫情期間黃山風景區旅遊收入損失6000萬元,但黃山並沒有利用所謂的遊客“報復性消費”心理去彌補損失,而是推出免票政策,哪裡談得上“顧頭不顧尾”呢?

  黃山,只不過是幫著其他景區“吃螃蟹”而已。但這種試水,客觀上講是應該鼓勵的。

  當然,如果說黃山有什麼欠缺,個人認為,黃山風景區管委會應該在遊客網上預約、隔段(時)放行上做足工作,並且在沿途尤其是熱門景點前安排供工作人員提醒遊客保持適當距離。工作做得越細,防控的網眼越小,相應的風險就越小。這是景區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如果可能,黃山市文旅部門應該向遊客及時發佈流量提示,提醒遊客分流至黃山其他景區,防止扎堆及可能造成的疫情防控風險。事實上,黃山周邊其他景區比如宏村、西遞等景區,景色一點不比黃山山上遜色。

  欣喜的是,黃山風景區今晚已經發布了類似遊客分流的提醒。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