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康復患者:期待心理“解封”找回從前的日子

(抗擊新冠肺炎)對話康復患者:期待心理“解封” 找回從前的日子

中新社武漢4月6日電 題:對話康復患者:期待心理“解封” 找回從前的日子

中新社記者 梁婷 楊程晨

從康復驛站回家,舒邦偉下廚頻率明顯增多。親自動手的踏實感,讓他逐漸找回“從前的日子”。

2月13日,舒邦偉出現發燒、腹瀉症狀,幾日後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18日被沌口方艙醫院收治。

剛入方艙,一些患者焦慮、抱怨情緒影響到他。醫院心理諮詢團隊介入,安撫大家情緒。為了早日康復回家,舒邦偉開始調整心態。經過治療,3月4日,舒邦偉轉至康復驛站隔離觀察;兩週後,他終於等到期待已久的歸家之日。

回家的感覺是熟悉的,唯一讓他不適應的是社區的詢問電話。他坦言“封閉環境待久了,人有些敏感”。為家人下廚、打遊戲、與朋友聊天,他努力找回原本的生活,也更加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尋常”。

舒邦偉當初加入的方艙醫院醫患群,至今依然活躍,有人抒發鬱悶、有人分享日常、有人尋求幫助……他說,大家都在努力讓生活回到從前,雖然或多或少面臨一些障礙。在他看來,共同的經歷,讓大家彼此更能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抱團取暖。

出院兩個多月,除了倒垃圾、取快遞等必要的外出,63歲的熊友富(化名)很少下樓。在武漢金銀潭醫院“與死神抗爭”的經歷,讓他更加珍視健康,珍惜與家人相伴。

居家時光,大部分時間在看書、靜養中度過。他時常懷念去公園散步、與老友相聚的日子。即便如此,這樣的念頭最終因“擔心給別人帶來麻煩”而打消。他說,偶爾下樓碰到老熟人,也只是遠遠地揮揮手,打聲招呼。

他一直關注疫情動態,得知醫院號召康復患者捐獻血漿,他也想盡一份力,但由於年齡不符條件只能作罷。“配合社區管理,減少不必要外出,也是作貢獻。”他說。

於程勁松一家而言,這場疫情,讓他們遭遇了“一次魔幻、戲劇性的經歷”。1月23日得知即將封城,程勁松出門購物囤菜。豈料25日發燒並持續3天。兩天後,其妻子亦出現發燒症狀;兩個女兒也在2月初相繼發燒。

夫妻二人先後於2月5日、12日被送至武昌及漢陽方艙,女兒們14日起在隔離酒店醫學觀察。9日晚,由於症狀加重,程勁松被轉至集中接收重症患者的武大人民醫院東院區。43天后,程勁松達到出院標準,被轉至隔離酒店觀察。症狀較輕的妻女則分別於2月末、3月初回到家中。

4月5日全家終於團圓。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程勁松感言是醫生無微不至的照料、診治讓自己順利恢復。“現在回想,應該就是那天早上去菜場買菜感染的。”程勁松為當初的大意懊悔不已,“病毒是我帶回家的,對她們三個,心裡有歉疚。”

小女兒程雨晨說:“我們其實也很幸運,起碼還能團聚。我感覺自己長大了。”

湖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會長、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肖勁松表示,疫情之後,部分人對家人產生愧疚心理,可以通過與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釋放情緒,如復工後為家庭貢獻收入;日常生活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為大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有助於緩解愧疚情緒。

針對部分患者出現“心有餘悸”心理,他建議在家保持適度鍛鍊,必要時尋求心理援助,進行專業心理評估。

肖勁松表示,離漢通道即將“解封”,但人們“心理防線”的“解封”仍需時間,康復患者依舊是需要關注的群體。(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