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傳世名作,是書、畫、詩詞的統一體,怎麼看待三者關係?

俏漁妹海鮮


我國有許多傳世名畫,最著名的無疑是“十大傳世名畫”,它們分別是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唐代閻立本《步輦圖》,唐代張萱、周昉《唐宮仕女圖》,唐代韓滉《五牛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明代仇英《漢宮春曉圖》,清代郎世寧《百駿圖》,除過十大名畫,實際上還有許許多多的傳世名作,如唐代李公麟《五馬圖》,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明代唐伯虎《春山伴侶圖》,等等,都是藝術瑰寶。

從這些名作可以看出,每一幅畫不論在技巧和構圖上,還是在立意和境界上,都非常高,體現出來了畫家的綜合修養,只因為畫家在修煉自己的繪畫水準之外,對書法、詩詞都下了許多功夫,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文化素養很高的標準文人。

傳統的中國畫,不僅看畫家的繪畫水準,更多的是看畫家在詩書畫印上的綜合實力,綜合實力越全面,畫出的畫就越有味道。

畫中的書,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

一個是繪畫的用筆,以書法用筆為宗。中國畫裡,畫所有物象,包括山水、石頭、花草樹木、人物、動物,首先需要用線條去造型,然後依靠皴擦點染的技法,進一步完善畫面的質感,再使用線條和其它技法時,都涉及到筆法的問題,國畫中的筆法,在用筆上跟書法中的筆法是一樣的,如果書法功底不紮實,連基本的造型都很難解決好。

二是畫中的落款,完全是書法形式。落款對畫面起到補充的作用,是為了調整畫面的重心結構和章法佈局,特意用到的補充形式。

落款有窮款、中款和長款之分,窮款只是畫家簽上自己的名字。中款不僅簽名,還要寫上畫的名字,以及簽上創作年月日。長款就更復雜了,還要寫出這幅畫的創作背景,對畫面起補充、說明的作用。

不論哪種落款,都要用書法技藝去表現,不會書法,肯定落不好款。

尤其是長款,不但要體現畫家的書法水平,還要體現畫家的文學修養。

文學修養高的畫家,在落長款時,會寫一首詩或一首詞,或者寫一篇短文,更能深化畫面的意境。

畫中的詩詞,除過以落款的形式表現之外,還通常指畫面流露出的意境。

人們常說: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優秀的畫作,要體現出詩情畫意,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國畫在營造意境時,在手法和技巧的表現上,實際上跟詩詞有許多相似之處,如,留白、象徵、隱喻、誇張、對比,等等。只畫出一半,剩下一半讓觀者去思考。

像北宋時期,宋徽宗主持翰林畫院錄取畫師的考試時,出了一個題目《山中藏古寺》,讓應聘者用這個題目進行創作。

其中,一名應聘者畫了一幅畫:山腳下一條小溪旁,兩名和尚抬著一隻大木桶在舀水,小溪旁邊有一條小路,一直通向了山林深處。

很顯然,有和尚的地方必定有寺院,只不過山林很茂密,把寺院遮住看不見,但整個畫面的意境很符合主題“山中藏古寺”,把詩意的含蓄和畫面的含蓄結合得恰到好處,這就是詩畫合一的有力體現。

中國畫本身就是把詩書畫印糅合到一起的綜合藝術形式,詩書畫印之間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越是修養高的畫家,越能把它們融合得完美統一,越能表現出強烈的藝術張力。


鴻鵠迎罡


比如鄭板橋,詩書畫三絕,融合的非常完美。一有幅墨竹是這樣題的: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表達了詩人厭惡官場,憤然離去,要遠遁江湖的思想,顯現的淋漓盡致!如果沒有詩,就是幾枝竹子,作者的思想根本表達出來。

還有另一幅板橋名作: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亂巖中…把作者的耿介,不畏強暴,不向惡勢力低頭,都一一表現出來。可見題詩是多麼重要,猶如畫龍點晴。沒有這一筆,整幅作品將黯然失色。

而且題款還能平衡畫面,調整作品的單一,使得畫面更加豐富等等,那講究多了。

近代藝術大師,吳倉碩、徐悲鴻、齊白石極其注重題款,溶合的異常完美,精妙絕倫!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所以搞藝術需要雜家,而不是專家!希望有志於此道的朋友,在各方面都下一凡苦功,有助於作品的昇華。




楊志勇68


誰說的?唐宋絕大部分繪畫就沒有題字、題詩。

在畫面上普遍題詩是元代的事了。至於三者是否統一,也要從具體的作品來看。有些作品上的題詩是畫家寫的,可能緊扣畫意,也可能風馬牛不相及。明代董其昌就厭惡了當時畫畫必題詩的俗流,乾脆就在畫上寫些毫不相關的詩句。

至於後人題寫的東西,不要說和畫面是統一體,很多都是在破壞畫面。

詩書畫印四絕,是明代以後的事了,元明時期能做到詩書畫一體的大家,也屈指可數。明代有一幫子畫很業餘,詩很一般,書法尚可的文人,為了“取長補短”,才斤斤計較於所謂三絕,這樣可以打壓一批職業畫家。明四家中的仇英,畫好得不得了,畫上往往只寫個名字,頂多再加個年份。因此不少文人對他發出“遺憾”之聲,但仇英依然是明代偉大的畫家。

清代中後期,隨著趙之謙、吳昌碩等篆刻大家、書法家參與繪畫,詩書畫印才真正成為一時的“行業標準”,這一標準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老一輩傳統文人畫家的離世,到了當代,真正能作詩、刻印的書畫家已是古董般的稀缺。

三絕也好,四絕也罷,都是伴隨著文人畫的發生、發展、衰落而形成的。現在連文人這個群體都消失了,“幾絕”這種要求也就不了了之了。試問:當代畫家誰出過律詩詩集?





徐榴堂


詩書畫乃同源,皆是人性道種之存留,一幅好的作品不管書法繪畫或詩詞,都會令人蕩氣迴腸。如柳宗元之《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狐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此詩入畫,空靈寂闊,回味悠長,用書法書此詩,也別有嗞味在心頭。


陽光明貞


中國畫更注重神韻,輕於寫實。所以由此可見詩之於畫,就是最好的解讀和註釋,一幅傳世名畫怎能離開一首好詩的註解。那麼,書法就更好理解了,好畫好詩,字當然要好啦!集中在一起,再加上一枚古樸的印章,那就更加完美了!詩書畫章,四者缺一不可啊!





方文Sonny


在古代來講多數人幾乎都會琴,棋,書,畫,這裡面蘊含了文化的底色,詩詞歌賦。不說名作不名作來講,每一位老藝術家也都是結合文化底色來巧妙的構思藝術作品,你指的名作是出名的名人作品,實際上還有些不出名的藝術家老師們藝術作品也是精彩絕倫,惟妙惟俏的。只不過名氣問題罷了。





潤欣畫錦鯉


1.你是說的傳世作品是特指以畫作為主,配以題款詩詞及其體現出來的書法藝術的集合體。單獨的書法作品一般沒有畫,詩詞作品以文字形式體現,也有詩詞配畫的。

2.書法、畫作和詩詞,三者統一,自古以來非常少見。實際上,還要加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篆刻印章,四者的完美統一,才能稱之為好的傳世作品。

3.以上四個方面的要素,很多人只能精通一項,就足以成名成家。兩項精通的也比較常見,三項全能的就比較少了,四四如意的基本上要翻江倒海去尋找了。因此,就出現了珠聯璧合的作品,就是幾個方面各具優勢的大家,合作完成一幅作品。包括詩詞在內,每一項都是原創的最好。還有,有後代業內名家大腕甚至皇帝等加題款、加上收藏印章等的“加持”,就更是傳世佳作中的精品了。



法共體律所聯盟劉劍冰


一般情況下名作都是詩書畫印統一體,歷史上流芳百世的大畫家在書法、繪畫、詩詞、制印等方面都超越眾人,甚至顏真卿、岳飛能文能武,趙孟頫,蘇東坡能詩能畫能詩,唐寅琴棋書畫皆精。自古有種說法“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一幅好的作品能夠突出地展現作者的某種情懷。以下是本人作品,謝謝大家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