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展覽海報

張大千逝世36週年忌日的前一天,臺北故宮博物院為了紀念這位“五百年來第一人”,特別攜手臺北歷史博物館,用整個臺北故宮正館二樓西側的書畫展廳舉辦“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畫松林亭子》軸,1962年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據展覽策展人劉芳如介紹,展覽從張大千留存的3萬餘件作品中,精心挑選了173件文物,其中包括張大千及其舊藏書畫精品87件,大千自用印80餘方。通過“大千師友”、“大千摹古”、“大千與敦煌”、“大千自運”、“大千鉅作”、“大千自畫像”、“大千與臺灣”、“大千自用印”八個部分,全面展示張大千從敦煌臨摹開始,到摹古創新,最後在臺灣終老的傳奇人生。全面反映張大千早、中、晚不同時期的藝術特色與精神。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摹敦煌莫高窟第三二七窟宋代伎樂》 軸 51.4x72.4cm 張大千先生捐贈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摹敦煌莫高窟初唐藻井》 軸 64.6x65.1cm 張大千先生捐贈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張大千、張心德《摹敦煌西千佛洞第十一窟釋迦說法圖》 軸 119.7x96.9cm 張大千先生捐贈

這位有著“五百年來第一人”、“東方之筆”之稱的藝術家,是靠什麼成就了他傳奇的一生?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他。

關於張大千


張大千(1899.5.10-1983.4.2),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自幼跟隨母親習畫,後於上海拜曾熙、李瑞清為師,學習詩文書畫,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臺灣。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畲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名號多如牛毛。與黃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齊名。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五十九歲自畫像》軸 1957年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他的人生經歷豐富多彩,頗具傳奇。18歲那年被土匪抓走,土匪本來只想從他身上打劫點錢,結果發現,張大千還頗有文采,就讓他當了自己的軍師,在土匪窩當了三個月的軍師之後張大千偷偷溜走,後因初戀情人謝勝華病逝而看破紅塵,於松江禪定寺出家當和尚。“大千”這個名字,正是他出家時由逸琳法師為他所取的法名。因為大千不願接受燒戒,而且他家中長輩們反對他遁入空門,最後由二哥張善孖將他抓回四川成婚。從此,他不再起意出家當和尚,而且前後一共娶了四位夫人。他雖然再也不當和尚,但是“大千居士”的名號,他卻延用終生。

▲《墨荷四聯屏》 軸 359.6 x 148.6cm 1945年 臺北歷史博物館寄存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1917年,張大千赴日學習染織。由於染織並非他的興趣所在,因此他在課餘自學繪畫,一同赴日的二哥張善孖也為他購買金石書畫的參考資料,並且經常在書畫方面指點他。再加上日本各寺院及博物館公私收藏的中國畫也相當豐富,甚至有一些國內較少見的畫派、畫家的藏品。這對他一生的藝事生涯,也有不可低估的影響力。

▲《畫八德園景》 軸 1961年 173.3x94cm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之後回國先後拜入名師曾熙和李瑞清門下,從師學習詩詞、書法,臨摹“三代兩漢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由於二師皆特別愛好石濤、八大山人,受二師影響,張大千開始學畫的同時,開始學八大畫墨荷,效法石濤繪山水。在書畫鑑賞和收藏方面,張大千更是得益於二師的耳濡目染、傳承親授,二師把自己收藏的八大、石濤等歷代名家的作品盡數出示給他,讓他反覆觀賞、研究、臨摹。通過兩位名師的引薦,使張大千結識了許多當時的海派畫家任伯年、吳昌碩以及黃山畫派的梅清以及南京的張風等詩書畫名家,以及收藏和鑑賞家黃賓虹先生,大大開闊了他的見識,也漸漸廣泛地學習古人。曾李二師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在上海拜二師,是張大千一生藝術事業重要的起步關鍵和轉折點。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 《畫華陽仙館》 軸 1949年 148x71.4 cm

1932年,張大千為了安心作畫,不受外界干擾,由上海遷往蘇州網獅園。自此,他的居住再也沒有離開奇花異木的園林勝景。北京的頤和園、四川的青城山、昭覺寺、巴西的八德園、美國的環蓽庵、臺北的摩耶精舍,所到之處,大千都要蒐集奇石、種植花木盆景、豢養珍禽異獸,這些都為他的藝術成就提供了豐富的養料。在這鬧中取靜的名園中,張大千的住宅裡經常是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名流雲集,精英薈萃。章太炎、陳石遺、李印泉等前輩經常攜杖而來,徐悲鴻也是常客。當時,謝稚柳先生也曾在網獅園中小住,而葉恭綽先生更是與他朝夕相處,親如一家。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山高水長》軸 青綠潑墨紙本 1976年 張群捐贈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他交友廣闊,不論社會名流、軍政要員、文人雅土、戲曲家、裝裱師、廚師、司機等都有他的朋友,且均以誠招待,有求必應,有難即幫。不時向知名人士或曾幫助他的老師、醫生和廚師贈送畫作。為接濟朋友、收購古畫及其他心愛之物,往往是揮金如土,寅吃卯糧。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一切惟心造》石印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張大千一生都在結交達官貴人,享受豐富人生,飽覽名山大川。他好美色不拘小節,一生娶了三位夫人,還有多位戀人,行為詭異屢有驚世之舉,世人對他的評價分兩極。

繪畫的三個時期

張大千的繪畫藝術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1940年以前)、中期(1941至1957年期間)、晚期(1957年後)。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廬山圖》 本幅絹本 178.5x994.6cm

早期,張大千集中精力臨摹,由石濤、朱耷追徐渭、陳淳及宋元諸家,直至敦煌莫高窟壁畫。其畫風亦由近似石濤而變為晉唐宋元風範。後在國內畫壇叱吒風雲,山水畫有“南張北博”(溥指溥儒)之稱;花鳥畫有“南張北齊”(齊指齊白石)之譽;人物畫則有“南張北徐”(徐指徐燕蓀)之說。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長江萬里圖卷》 本幅紙本 53.2×1979.5cm

中期,即1941至1957年期間。敦煌面壁三年後,張大千的人物畫特別是仕女畫創作進入十年黃金時期,作品顯得華彩富麗,最終形成工筆重彩的人物畫風格,堪稱張大千人物畫中最精彩的題材。山水畫除在皴法、設色上仍然有石濤的影子外,創作手法豐富多彩,用筆圓潤簡潔,設色明快清麗。這時期的工筆青綠或金碧山水作品也有所增多,風格富麗堂皇、雍容華貴。花鳥畫則一度由水墨寫意轉向金碧輝煌,並以最擅長的畫荷為代表,之後多見較為清麗淡雅的粉荷。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天女散花》 1935年作 167×72cm

晚期,即1957年後。張大千突患眼疾,不得不將細筆改粗筆,畫風趨向寫意,但潑墨潑彩的荷花已經出現。63歲以後,張大千的山水畫創作逐漸進入晚期,也是集傳統大成之後走向個人創新巔峰時期,並開創了潑墨潑彩新畫風,代表了張大千最高的藝術成就。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荷堵野趣 四屏通景》 1947年 154×78cm×4


這個階段是張大千其山水畫構圖新穎,大氣磅礴,不拘一格。無論全景式、局部式,或一水兩山式的自然分疆法他都採用。在墨色的運用上,以設色居多,往往多是工筆重彩,大紅大綠,泥金鋪底,燦爛奪目,與一般文人畫崇尚淡雅明顯不同。以70歲所作《長江萬里圖》為標誌,他邁入了創造性的高峰期,潑彩成為最富個性的畫法。其過程大略是:先以筆墨略勾大形,然後託裱一層紙(或將畫裱在板上),再潑墨潑彩。其潑法近似現代西方繪畫的自動技法,用手牽動畫紙或畫板,使墨彩蔓延自流,以形成某種偶然效果,再憑感覺注水或加濃顏色,或用筆添補房屋、山腳、枝幹或人物,造成半抽象的、墨彩交輝的境界與情調,他以“超以象外,使其環中”,“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等古人言論解釋這些作品,認為它們是符合傳統美學原則的。事實上,張大千晚年的這一突變,不僅把他的藝術從古典畫風引向了現代畫風,也把他推上了中國畫革新新大家的行列。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臨王蒙《夏日山居圖》 1947年 181×69.5cm

他的畫藝深受石濤(1642-1707)和八大山人(1626-1705)影響,並溯源至隋唐、北魏,長年沉浸於古代諸名家,盡收傳統筆墨技法之精髓,從山水到人物、花鳥、畜獸等,各種畫科無一不臻妙境。熱衷於古書畫的研究學習,讓他成為重要的鑑賞家,對繪畫史也有精闢見解。晚年發展出氣勢撼人的潑墨潑彩畫風,開拓水墨新境界,成為標誌性的代表。書法兼擅諸體,善於臨仿不同書風,更融合成奇肆雄強的鮮明書風,與其精妙畫風相得益彰。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紅拂女》 1944年 125×75cm

張大千從早期的具象走到印象,再由印象走進晚年抽象,實現了三步跨越。從世界美術史上看,一個繪畫藝術家能在具象、印象、抽象上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恐怕鳳毛麟角。

再來看看他的作品在市場上的成交情況。

市場成交TOP10

1.《桃源圖》成交價:2.707億港元(約2.25億人民幣)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桃源圖》成交價:2.707億港元(約2.25億人民幣) 蘇富比香港2016春拍

《桃源圖》是張大千晚年時期的作品,也是他眾多潑墨與潑彩山水畫中較為成功的一件作品,畫中大面積的墨彩交漬、畫幅邊緣的山石與桃樹的精緻描繪,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畫面左下方的小船與山澗引導觀者從圖式中去找尋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的意境。然而,張大千並沒有急於描繪“桃花源”的具體景緻,畫中主要部位大面積的變幻墨彩,讓“桃花源”繼續保留著那份千古的迷人魅力。這正是繪畫藝術的魅力體現與神韻所在。這件作品於蘇富比香港2016春拍成交,成交價為2.706億港元。

2.《瑞士雪山圖》 成交價:1.64億人民幣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瑞士雪山圖》 173×344cm 1965年 成交價:1.64億人民幣 北京保利2016秋拍

此幅作品張大千捨棄了具體的造型塑造,先用淡墨鋪寫出雪山的造型,再用大塊色墨表現山色,水、墨、色融為一體,最後用筆稍稍點出青草的形狀,用筆不多,用色直接、簡練,卻層次豐富,出色地將雪山的形象、瀰漫的霧氣等各種充滿自然變化的山水奇景凝鍊在畫面上,創造出了極具魅力的詩韻意境。他的潑墨潑彩作品既實現了東方與西方藝術表現形式上的交融,又為傳統中國畫通向現代化的進程中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鏈接,其藝術史價值非比尋常,《瑞士雪山圖》作為張大千藝術巔峰時期的一個關鍵實驗作品,值得深讀。此幅於北京保利2016秋拍成交,成交價為1.64億人民幣。

3.《嘉耦圖 》成交價:1.91億港元(1. 599億人民幣)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嘉耦圖 》設色紙本 1947年 184x90cm 成交價:1.91億港元(1. 599億人民幣)蘇富比香港2011春拍

該幅出自著名的"梅雲堂",以荷花入畫,寓意佳偶天成。畫中精工細緻的描金朱荷,在墨綠漬染的田田茂葉的襯托下,富麗堂皇而無匠俗之氣,濃蔭中的雙棲鴛鴦色彩斑斕、悠然自得。全畫氣度宏大、層次井然,是張大千潑彩潑墨畫法的代表作。從張大千的藝術發展歷程看,當時他正在經歷由早期細筆臨摹各派大師向後期自創的潑彩潑墨風格轉變的轉型期,作品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也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該件於蘇富比香港2011春拍成交,成交價為1.91億港元。

4.《伊吾閭瑞雪圖》 成交價:1.627億港元(1.39億人民幣)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伊吾閭瑞雪圖》 鏡框 潑墨潑彩羅紋紙本 1969年 101×196cm 成交價:1.627億港元(1.39億人民幣)蘇富比香港2019春拍

此幅由畫家寫贈張學良長女張閭英及女婿陶鵬飛伉儷,畫中佈局以醫巫閭群峰巍然之姿為主體,松嶺碧翠,蓋此為張閭瑛家族祖山,亦同籍遼寧之陶鵬飛故鄉,以圖寄喻家業萬古長青,世澤綿延;而漫天飄雪,峰上飛舞,對應畫題“瑞雪”,以兆豐年,無乃對兩代世誼之祝願。這幅作品於蘇富比香港2019春拍成交,成交價為1.627億港元。

5.《江堤晚景》 成交價:1.323億人民幣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江堤晚景》 設色紙本 1946年 187.5×120cm 成交價:1.323億人民幣 中國嘉德2017秋拍

此幅堪稱張大千摹古創作承前啟後的經典範本,承前是大師“上崑崙尋河源”,對南宗高峰的不斷追溯;啟後是大千“闢混沌手”,自此大開大合進入潑彩世界的新篇章。這幅作品於中國嘉德2017秋拍成交,成交價為1.323億人民幣。

6.《雲山古寺》 成交價:1.25億港元(約合1.09億人民幣)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 《雲山古寺》 卷軸 1965年 成交價:1.25億港元(約合1.09億人民幣) 佳士得香港2017春拍

此幅為張大千潑墨時期的巔峰之作,曾在蘇富比拍賣行2011年春拍“梅雲堂藏張大千畫”專場拍賣以6786萬港元成交。畫中山勢沉雄,雲霧氤氳,在金箋的映襯下墨與彩相融貫通,煥爛輝煌,氣勢憾人。以直幅寫的雲山之景幾乎全以潑墨之法完成,佔據畫面主體的高山拔地而起,直入雲霄。凌空的雲嵐和山腳的植被則用石青石綠色潑彩而成,色澤絢麗,點綴於畫面中,與大幅潑墨互相映襯,營造出強烈的視覺效果。又以簡略筆法于山間和山巔鉤勒殿宇古寺,於抽象之中加入具象,同時區隔中景和遠景,令山水的層次效果呼之欲出。該作品於佳士得香港2017春拍成交,成交價為1.25億港元。

7. 《仿巨然晴峰圖》 成交價:1.035億人民幣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 《仿巨然晴峰圖》設色紙本 1946年 168.5x85cm 成交價:1.035億人民幣 北京嘉德2016秋拍

此幅是張大千1940年代中後期的成熟之作,畫面借鑑了元人《萬山積雪圖》的構圖,是其臨古創作的巔峰之作,《萬山積雪圖》大約五尺整紙,今藏無錫市博物館,明人沈石田曾有臨本。所畫之精絕繁複,可使巨然束手,山樵避席,堪稱其進入藝術成熟期後極其稀見的銘心極品。該幅作品於北京嘉德2016秋拍成交,成交價為1.035億人民幣。

8.《水月觀音》成交價:1.012億人民幣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水月觀音》1943年 鏡心 設色特製畫布 158.5×87.5cm 成交價:1.012億人民幣 中國嘉德2017秋拍

此幅為張大千在榆林窟所創作,整幅敷色醇厚,勾以金線,其面部五官柔和,莊嚴慈容。被認為是臨摹敦煌壁畫中最具神韻之作,也是市場唯一所見工筆重彩青綠描金的水月觀音。該作品於中國嘉德2017秋拍成交,成交價為1.012億人民幣。

9.《愛痕湖》 成交價:1.008億人民幣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愛痕湖》(1968年作)76.2×264.2cm 成交價:1.008億人民幣 中國嘉德2010春拍


此幅是張大千1968年所作巨幅絹本潑彩,巧妙地結合了傳統水墨畫用筆的輕重緩急,也加入了西方繪畫的筆觸感,色彩上還考慮到了自然光和環境色,通過畫面的效果可以看到山巒和湖泊明顯抽象化,山間屋舍卻是簡潔、優雅,周圍的湖水洶湧澎湃而來,形成一動一靜相結合的態勢,給人留下餘味的空間。該作品於中國嘉德2010春拍成交,成交價為1.008億人民幣。

10.《天女散花》 成交價:8453萬人民幣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天女散花》 立軸 設色紙本 1935年 167×72cm 成交價:8453萬人民幣 北京保利2018春拍

此幅通體描金,是所見的尺幅最大的張大千描繪佛教人物作品,畫中背景、敷色及人物姿態、開臉全從壁畫中來。所繪人物氣象安詳嫻靜,造型雍容華貴,線條的運用圓潤自如,轉折之處則頓挫有力且富節奏感,整幅作品盡顯唐人氣度,是張大千描繪佛教人物的經典作品。該作品於北京保利2018春拍成交,成交價為8453萬人民幣。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瑞士瓦浪湖》 卷 30.6x129.2cm 1960年 臺北歷史博物館寄存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張大千行書五言聯

以上為張大千2010年至2019年近十年在市場上的最高成交記錄,10件作品成交額逾13億人民幣。統計顯示,張大千是中國藝術家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他在中國拍賣場上拍的拍品已逾1.4萬件,已成交的拍品8546件,總成交金額39.43億元。他的作品成交破億已成為標誌性事件並有望繼續刷新拍賣紀錄。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散華圖》張大千 軸 177×93cm

張大千畢生的創作,達到了“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的境地。他集文人畫與作家畫、宮廷藝術與民間藝術為一爐,舉凡人物、山水、花鳥、蟲魚、走獸、工筆、寫意,無一不能,無一不精。其書法得力於《瘞鶴銘》、《石門銘》,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采。其題畫詩工七絕,詩風真率豪放。早年多自刻印,清俊靈秀,與畫風相一致。晚年的張大千每每思鄉懷舊,黯然神傷。1979年他81歲時曾自書一聯:“獨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正寫出了這位藝術家的性格與心境。

十幅畫13億,他憑什麼這麼貴?

▲張大千《摹榆林窟唐菩薩立像》軸 張大千捐贈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由此可見,張大千的一生豐富而充滿傳奇色彩,他的成長經歷,所見所聞,交友交遊,都是其創作道路的靈感源泉。他活了85歲,長達六十多年的畫齡,加上勤於創作,傳世作品數量空前龐大,作畫超過4萬幅,涉及人物、山水、花鳥、魚蟲和走獸,涵蓋白描、工筆、寫意和潑墨潑彩,而且數次變法均有建樹,他在每個創作階段都給世人留下了不朽的精品,成為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和收藏家爭相追逐的寶物。這位多產的藝術家,平均每年創作近600幅畫作。而他自己,也被徐悲鴻稱讚為“五百年來第一人”,成為中國藝術史上一個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重要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