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讀悽美悼亡詩:他們在文字中追憶愛人,闡述思念

清明節是傳統祭祖節日。此時,生死兩相隔,思念無盡,追憶愛人的悼亡詩也應運而生。《辭源》對悼亡詩解釋為:“潘岳妻死,賦《悼亡》三首,後因稱喪妻為悼亡”。

清明时节读凄美悼亡诗:他们在文字中追忆爱人,阐述思念

吳薇制

潘岳(247-300),即潘安,字安仁。他被譽為“古代第一美男子”,據《世說新語·容止第十四篇·七則》記載,“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意思是說潘岳有美好的容貌和優雅的風度,年輕時夾著彈弓走在洛陽大街上,遇到女粉絲無不東拉西扯圍觀一番。潘岳駕車走在街上,女粉絲著迷地不知所措,紛紛向他車裡扔水果,這就是成語“擲果盈車”來歷。

潘岳不僅貌美而且還有才情,當時有“陸(機)才如海,潘(嶽)才如江”之語,將潘岳與陸機才華相提並論。潘岳所作的《秋興賦》《閒居賦》《懷舊賦》等在當時文壇首屈一指。

比顏值和才情更可敬的是,潘岳極重情義,他和妻子楊氏十二歲訂婚,婚後潘岳任長安縣令,兩人過著兩地分居的生活,但兩人長期鴻雁傳書,關係非常親密,後人用“潘楊之好”比喻夫妻恩愛。

潘岳五十二歲時楊氏去世, 楊氏的去世給潘岳沉重打擊,他悲痛欲絕,寫下了許多詩來懷念妻子,其中以悼亡詩命名的三首最為著名。《悼亡詩·一》中有一聯“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意思是說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魚的分崩離析,情真意切,令人感動。李商隱評價說:“只有安仁能作誄,何曾宋玉解招魂。”

在古代,男子的情感是含而不露的,以“悼亡”為題公開懷念亡妻在歷史上是第一次,“悼亡”兩字用作詩題成了潘岳首創,後世將悼亡詩約定俗成地理解為丈夫悼念亡妻的專稱。

唐代的元稹,也寫了很多悼亡詩。元稹(779-831)出生敗落的官宦之家,字微之。

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負責教導太子的官員)韋夏卿年方二十的小女兒韋叢,嫁給二十四歲的詩人元稹。韋叢並沒有嫌棄貧小子,非常持家,元稹沒有可換的衣服,她就翻箱倒櫃去搜尋,看到身邊沒錢,就拔下頭上金釵去換錢。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韋叢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元稹為妻子韋叢創作了多首悼亡詩。其中《離思》其四成為千古名篇: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繼潘岳、元稹等人創作的悼亡詩之後,從宋朝開始悼亡題材進入了詞的創作領域,蘇軾為悼亡詞之首。

蘇軾(1037-1101),四川眉山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軾一生有兩任妻子,一位侍妾。蘇軾的第一任妻子是王弗,王弗十六歲時便嫁給了蘇軾。對蘇軾來說,王弗不僅是妻子,也是諍友,可惜,王弗二十六歲就去世了。熙寧八年(1075年)因思念妻子王弗,蘇軾寫下了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該詞一經傳出便廣為傳誦,被稱為千古悼亡之首。

比蘇東坡稍晚些的北宋另一位詞人,也同樣寫了一首悼念妻子的詞,字裡行間呼喚著對亡妻的思念,讀來令人無限傷感,他就是與蘇軾並稱“悼亡雙壁”的賀鑄。賀鑄(1052-1125),祖籍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出生於衛州共城(今河南省輝縣市)。賀鑄是賀知章後裔。

據史料記載,賀鑄喜歡議論國家大事,不媚權貴,性格豪爽,愛打抱不平。他面色青黑,身高七尺,眉毛直豎,人稱“賀鬼頭”。賀鑄的妻子趙氏是北宋宗室家的千金小姐,趙氏勤儉持家,夫妻伉儷情深。宋大觀二年(1108年),賀鑄為亡妻趙氏作《鷓鴣天》。其中一句“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將哀思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賀鑄《鷓鴣天》與蘇東坡《江城子》在宋詞悼亡詞中均屬千古絕唱。

近代詩人中,納蘭性德的悼亡詩也非常哀婉。納蘭性德(1655-1685)的原配夫人是盧氏,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史書記載,盧氏“生而婉孌,性本端莊”。他和盧氏結婚三年後,盧氏難產亡故,盧氏棺木曾暫厝於雙林寺(現北京紫竹院公園內)一年有餘,納蘭宿夜守靈,寫下《望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在他所寫的一系列悼念亡妻盧氏的詩中,流傳較廣的是《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納蘭性德因寒疾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納蘭在妻子盧氏的祭日去世,他倆的墓地都在海淀上莊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