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母乳媽媽而言,漲是“非”常態,不漲是常態


對於母乳媽媽而言,漲是“非”常態,不漲是常態

很多媽媽都經歷過,剛生好時候經常感覺“漲”,而寶寶大了就不漲了,於是就慌了,是不是奶不夠了。真心不是這樣的啊!對於母乳媽媽而言,漲是“非”常態,不漲是常態!

泌乳原理

首先,母乳是吸的時候就分泌,不吸的時候就很慢很慢分泌,甚至不分泌。這源於乳汁的分泌原理,寶寶的吮吸刺激大腦,血液中釋放泌乳素,泌乳素使得乳腺腺泡細胞從血液裡吸收水和養分,從而生成乳汁。也就是說,寶寶吮吸的時候乳汁生成,不吮吸的時候乳腺幾乎是停止工作的,或是很緩慢的工作。

然後,供需平衡是最佳狀態。對於供需平衡的媽媽,一般是不會“漲”的,吸的時候奶陣感明顯,正好滿足寶寶需要。奶不在多,夠吃就行!

為什麼會漲奶?

再然後,為什麼會奶脹,就是那些“很慢很慢”分泌出來的乳汁,充盈了乳腺的管道。這裡說兩個問題。

1. 這些管道組織都是細細細細的,你說能裝多少?就算全部充盈,也裝不了多少啊,而且稍微充盈得厲害點,還會成硬塊……所以,奶水是“攢”不了多少,也“漲”不出多少的。寶寶吃到的大多數乳汁,是吸的時候即時分泌的

2. 媽媽們一定要知道的是,這個“漲”本應該是“多出來”的才導致的,是不正常的。每次“奶漲”,那麼媽媽大腦接受到的信號就是“我分泌的寶寶根本吃不完,都多出來了,接下去可以分泌少一點”,於是,奶水就越來越少了。所以,千萬不要等漲奶。等漲奶就是回奶的開始!

乳房會自我調整

同理,對於要追奶的媽媽,讓寶寶更多的吮吸,媽媽的大腦就會收到信號“我要加油,我要分泌更多來滿足寶寶”,這樣媽媽就會分泌更多乳汁。對於奶很多的媽媽,就會經常感知“奶漲”,然後感覺寶寶吃不完,其實此時身體會自動吸收掉一些多餘的,並且會給媽媽的大腦傳遞信號“寶寶不需要我分泌那麼多,我分泌那麼多她吃不完”,那麼媽媽自然就會少分泌了,這樣奶量也就自動調整了。

為什麼剛開始更容易漲奶

再換個思路來說~

新產婦常常奶脹,大家看看是不是可以這樣去理解。剛當媽媽,乳房還沒有適應角色,這時候的泌乳系統是很緊張很不知所措的,所以,經常會自己給自己下錯分泌命令,於是,就搞得經常漲奶。

而這時候,如果媽媽自己能有條不紊地淡定地“按需哺乳”,身體力行地去教乳房應該怎麼樣去滿足寶寶的需求,那麼久而久之,乳房就會和寶寶去磨合,最終達到一個供需平衡的狀態。

如果在這個磨合的期間,媽媽不顧寶寶的實際需求頻繁使用吸奶器使勁吸,那麼就像剛開始說的那樣,乳房就會不停地分泌,於是供大於需,頻繁奶結就這樣開始……

如果在這個磨合期,媽媽以為要漲才有奶,於是每次都是等到感覺漲了才喂,那麼乳房每“漲”一次,就會得到一次“我分泌得太多”的信號,那麼慢慢就會減少分泌,可能剛開始你是兩小時漲一次,接下來就會三小時,再就是四小時,再下來6小時……8小時……最後完全消失……(這是最多的誤區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