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蘋果切兩半,一直切下去,是不是永遠切不完?

走在北京的金山上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需要明白一點:嚴格來講數學並不是科學,它只是一種工具,人類認知世界的工具,科學不斷髮展的工具。數學並不等同於現實!

明白了這點,問題就很容易理解了!

所謂的“一個蘋果切兩半,一直切下去”其實就是中國古代“日取其半,永世不竭”的道理,這各道理講的就是現實,是物理,而非數學!

如果單純地從數學概念來理解,一個蘋果切下去,確實一直切不完,畢竟無論如何切,都切不到最後,因為永遠沒有最小的數。即使再小的數,都可以分成兩個更小的數之和。

但正如剛開始所說,數學並不等同於現實。蘋果並不是數,而是現實。在現實世界中,有一個最小的極限,它就是普朗克長度,是非常非常小的長度單位,任何小於普朗克長度的單位都沒有意義!

這就決定了,一個蘋果一直切下去,終有一天會切到普朗克長度的大小,然後你就不可能再切下去了。

而普朗克長度的是根據普朗克常數,光速等概念推導出來的概念,是非常嚴謹的概念,是用於描述物理和現實的概念!

所以,數學固然是人類瞭解世界很好的工具,但僅僅是工具而已,我們不能套用數學概念來詮釋宇宙和現實的本質!


宇宙探索


《莊子》中有一句話“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意思是一根一尺長的棍子,每天取它的一半,永遠也不會取完。莊子說這句話是想表達物質無限可分的哲學思想,在兩千多年前能夠說出這樣的話,說明莊子是一位有思想的人物。不過他的這句話放在現在看並不能算是正確的,在實際中也不可能做到。

如果是當作數學運算,棍子一直分下去也只能是無限趨近於0。而實際上我們劈棍子也好,切蘋果也罷,切到一定的程度就不能繼續分下去了。物理學中有“基本粒子”這個概念,基本粒子是不可再分的。現在的理論認為電子是一種基本粒子,電子是沒有結構的,也是不可再分的,不存在半個電子之說。

哲學上可以有連續的概念,數學上也有連續的概念。在哲學和數學裡,一根棍子永遠取不完,其中就蘊含著連續的思想。在物理學的世界裡,深入到微觀後就會發現世界不是連續的,是離散的,是量子化的。想把蘋果無限分割下去,那是不可能的。普朗克長度會限制你,不確定性原理會限制你,基本粒子會限制你……

蘋果能不能無限地分下去,這不是哲學問題,不能用哲學思想來指導。事實上哲學已經從曾經高貴的位置跌落下來,哲學早已不能指導科學。當今的科學家很多明確表達過對哲學的不看好,霍金甚至在他的數字明確喊出“哲學已死”。依我看,哲學現在就像是孔乙己,明明已經淪落到站著喝酒的程度,卻仍要穿著一件多年不洗的長衫充門面,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沒落事實。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誰若是認為能,可以找一根棍子試試,先試一個月。科學上講實驗,不是講哲學,也不是靠鬥嘴。


刁博


這個問題古人都知道,即便一直切下去,那麼終有一天無法下刀,因為已經切無可切,把物質分解為最基本的元素。在古代,人們認為世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故而,當物質分解到最基本元素的時候,就無法繼續再分割了。



進入現代之後,人們認識到組成物質最基本的元素就是原子,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也就是說,當把蘋果分割為單個原子的時候,物質就無法再分解下去了。所以說,即便我們把蘋果一直分解下去,那麼最終得到原子的時候,那就會無法分解。不過後來人們發現,原子並不是最小的基本粒子,電子和原子核比原子還小。經過人們的研究發現,組成物質最基本的粒子就是:電子夸克中微子等等這些最基本的粒子。也就是說,窮盡我們的極限,我們也只能把物質分解為這些基本粒子。



所以說世界並不是連續的,而是離散的。就像量子力學講述的一樣,很多物質都是可分割的,具有最小的組成單位,沒有比這些最小單位更小的物質存在了。所以一個蘋果絕對不可能無限分割下去。


科學探秘頻道


一l個蘋果切兩半,一直切下去,是永遠切不完的。理論上應該是正確的。但現在生活中,是不正確的。

理論上切不完,是必須要用科學上,用在技術上,用在高端課題上。如此,切不完是正確的,也是真理。

現實生活中,切不完是不正確的。如果硬要在生活中,現實上較勁說蘋果切不完,那就是書呆子,也必將被生活的現實打敗。

現實生活中,四捨五入是準則,得大頭,讓小頭是原則。

靈活,機智地適應雙贏原則,才是最正確的原則。

現實生活中,必須要學會包容,必須學會放下,必須學會捨得,不能斤斤計較,鑽牛角尖。

生活不是學木,學術要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而生活要的是通融,兼顧。

理論能指導行動,但反過來,行動也能修正的你的理論。

生活中任何事都不能死般硬套,一塵不變。變就是不變的保證,要想不變,必須學會變。

理論和生活有時會出現分歧,這也是正常,正確的。

理論和生活是兩碼事。一個求精,一個求實。

科學上必須求精,生活上必須求實。做人絕不可書呆子,

做事絕不能鑽牛角尖。必須有的放矢,有所取捨。




雪化了是春天Lee


不是。

理論上的無限可分只存在於數學世界。

在物理學中有一個普朗克常數,根據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學理論,科學家們得出了物理學上最小的距離單位普朗克長度,由引力常數、光速和普朗克常數的相對數值決定,它大致等於1.6x10的-35米,即1.6x10的-33釐米,是一個質子直徑的10的22次方分之一。

一般來說,一個蘋果切到一定程度會先到大分子,然後是原子,最終接近普朗克長度就再也無法切分了。



金鼎大仙解說


不是,日取其半,永世不竭只存在於數學。而數學不是科學,而是工具。

因為是工具,所以前沿的數學理論是在不斷髮展,用來為現實觀測服務和推導的。作為工具,它必須準確。事實上初中數學知識只是數學學科的底層,大學微積分也只是起步,而作為物理學伴生工具的新的數學公式裡,已經很少會有無限這樣的描述。因為不符合現實觀測的工具,沒有存在的價值。

放在切蘋果的問題上,首先得回答,什麼是蘋果?空氣是蘋果嗎?電子是蘋果嗎?質子中子是蘋果嗎?夸克是蘋果嗎?微小到幾乎無法震動的背景弦是蘋果嗎?不是!因為它們不是蘋果特有的物質。事實上世界上本沒有蘋果這種物質,而是很多種氨基酸,果糖和膠質物的混合。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可以被稱作蘋果的物質,必須至少包含組成蘋果的絕大部分有機物分子,同時以類似蘋果的結構組織在一起。這個體積很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大的多,或許並不比頭髮絲小多少。


水天一色20079409


不是。

理論上的無限可分只存在於數學世界。

在物理學中有一個普朗克常數,根據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學理論,科學家們得出了物理學上最小的距離單位普朗克長度,由引力常數、光速和普朗克常數的相對數值決定,它大致等於1.6x10的-35米,即1.6x10的-33釐米,是一個質子直徑的10的22次方分之一。

一般來說,一個蘋果切到一定程度會先到大分子,然後是原子,最終接近普朗克長度就再也無法切分了。



網絡不是口嗨之地


不是。

理論上的無限可分只存在於數學世界。

在物理學中有一個普朗克常數,根據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學理論,科學家們得出了物理學上最小的距離單位普朗克長度,由引力常數、光速和普朗克常數的相對數值決定,它大致等於1.6x10的-35米,即1.6x10的-33釐米,是一個質子直徑的10的22次方分之一。

一般來說,一個蘋果切到一定程度會先到大分子,然後是原子,最終接近普朗克長度就再也無法切分了。


無限奇異果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這個句子出自《莊子 天下篇》,是由莊子提出的21個辯題之一。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一尺之捶”,今天取其一半,明天取其一半的一半,後天再取其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如是“日取其半”,總有一半留下,所以“萬世不竭”。於是後人拔高了說:“①一尺之捶是一有限的物體,但它卻可以無限地分割下去。②這個辯論講的是有限和無限的統一,有限之中有無限.這是辯證的思想。③數學思想。

至此,對照“辯題”,其抽象的數量變化規律,即數學理論意義就在於構成了

這一幾何序。如果不論正數怎樣小,總有這樣一個自然數m。,使得對於任何n≥0,成立,我們就說該數趨向於極限0。通過上述數學運算和分析,對於“辯題”本身,已得出科學的無可辯駁的真理答案。即“辯題”其數學意義在於隨著“日”無限增長,“O"”是它的極限。但是,問題並不是這樣簡單。如果不限於抽象的量的側面考察,而是深入到具體事物本身的辯證運動,那麼上述數學結論是不能說明物質的深遠的無限性的。恩格斯說過:“純粹的量的分割是有極限的,到了這個極限它就轉化為質的差別。"一尺之捶\


經常用了


當你切到只有兩個原子的時候蘋果也就不叫蘋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