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深圳會淪為“二線”城市嗎?

十年後,深圳會淪為“二線”城市嗎?

在剛剛過去的2018

深圳,又交出了一份非常“亮麗“的成績單,正如它過去38年一樣,這座城市,總是讓人充滿驚喜和力量。

據媒體統計,過去一年,

深圳在十七項指標上收穫了“全國第一“:

如政府財政收入、如城市經濟競爭力、如上市公司總市值、如城市營商環境、如人口吸引力、如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如人口和創業密度……

看到這些指標和數據,你不得不為深圳叫好,似乎,人類已經無法阻擋這座城市繼續高歌猛進的步伐。

……

但與此同時另一份數據讓瑞先生陷入了迷惑:

日前,任澤平先生整合了胡潤、CB Insights科技部火炬中心和PitchBook的數據,編制發佈了《2019年中國獨角獸排行榜》:

目前中國未上市獨角獸企業(估值10億美元以上)合計161家。

其中深圳僅12家,佔比約7.5%,不僅遠遠落後於一線城市中北京(72家)和上海(34家)、甚至比不上二線城市的杭州(16家)。

而在超級獨角獸前十名中,深圳僅有微眾銀行1家(北京5家&上海2家&杭州2家)。

或者這從一個側面表明或說警示,作為“創業之城“:

深圳在代表新經濟活力和大趨勢方向的獨角獸排名中,無論數量上還是質量上,已全面落後北京、上海,甚至杭州。

……

雖然,任何單一指標,都無法給一座城市一個全面的定義。

但不能否認的是:

一座城市的創業和企業活力,尤其是新興產業的代表,在相當大的程度和比重上,代表著這座城市的活力和後勁。

與世界灣區內時常拿來和深圳對標的舊金山灣區為例,這裡聚集了除微軟和亞馬遜外,幾乎所有美國頂級IT公司的總部。

從60年代的仙童半導體開始,先後誕生了英特爾、蘋果、雅虎、谷歌等大批引領全球信息革命的科技巨頭。

並且幾乎每十年就會誕生至少一傢俱有全球示範和領先優勢的超級巨頭,繁星璀璨,生生不息。

正是在信息科技領域“後浪推前浪”的滾滾浪潮,讓舊金山晉身全球三大灣區,而硅谷,則成為過去數十年,推動世界新經濟革命的火車頭。

……

目前

整個中國正處於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的大拐點,傳統產業的動能逐步減弱,新經濟是國家和城市幾乎必爭之地,也是經濟可持續的必由之選。

在大灣區建設的時代背景下,深圳更是必須在這方面承擔起引領者的角色和時代使命。

作為中國外向度和市場化程度最高的深圳,不僅創造了經濟和城市發展的奇蹟。

在過去三十多年,也誕生了一大批如華為、騰訊、平安、招行、萬科、中集、順豐、比亞迪等超級獨角獸。

但細心者可以發現,這些企業大多誕生在九十年代或以前。

雖然近年大家也常常說起如華大、如大疆、如柔宇等新生力量,但這些企業與前輩們相比,無論在規模還是產業引領力上,依然難符盛名。

……

深圳,有著創業密度和資金密度的疊加優勢,並且有著良好的信息化基礎。但在新經濟新產業發展中,卻出現了“落後”的態勢,更多少有點讓人意外。

而作為一名堅持多年的草根創業者,瑞先生從自身和朋友圈中,也能明顯感覺到:雖然激情猶在,但這些年深圳的創業和創新活力確實在下降。

反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成本和壓力越來越大。

越來越多朋友逃離創業的圈子,或馬放南山,或轉換疆場,或成為機會型的投資者,如投身房地產。

……

說到房地產

在前文提到的2018深圳眾多“第一“中,有一個指標被媒體排到了首位:

那就是:

深圳摩天大樓新增數量連續三年世界第一。

2018年,深圳誕生了18座200M+的超級建築,全球每新增10座摩天大樓,就有一座在深圳。

提到摩天大樓,也許不少人會想到“勞倫斯魔咒”:摩天大樓落地之時,往往是經濟行將衰退之日。

這個由德意志銀行家安德魯.勞倫斯1999年提出的“摩天大樓指數”概念,在過去一百多年的國家和城市發展進程中,一再被驗證,如1920-30年代的紐約、70-80年代的東京、90年代的吉隆坡……

而最近:

曾被譽為全球摩天大樓“故鄉”的芝加哥,因為巨大的財政赤字,被國際評級機構拉入“垃圾級”名單,而2015年,這座城市的GDP還位居全美第三,高達達3.4萬億。

由衷的希望:

在勞倫斯魔咒面前,深圳將會是又一個偉大的意外。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