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不欲屈節曹氏”辨析

司馬懿與諸葛亮的巔峰對決,是三國後期最精彩的一部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

司馬懿年輕之時聲名不顯,直到中年以後,才通過在西線抗蜀戰事中的出色表現,從而為天下人所知。

司馬懿“不欲屈節曹氏”辨析

事實上,的確如此。司馬懿正式加入曹魏集團,是建安十三年(208年)。當時曹操剛剛定鼎北方,曹魏集團的霸業也基本成型。所以司馬懿在此時加入,不過是錦上添花,並沒有引起太大關注。

還有一種說法指出:司馬懿本不欲仕曹,故而在進入曹魏集團中始終默默無聞,沒有什麼表現的慾望。如此一來,便不得不令人懷疑:既然如此司馬懿對曹氏不喜,那他又是如何走向高位的呢?

一、“不欲屈節曹氏”辨析

關於司馬懿不願仕魏,見於《晉書·宣帝紀》記載:“漢建安六年,郡舉上計掾。魏武帝為司空,聞而闢之。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痺,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堅臥不動。及魏武為丞相,又闢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覆盤桓,便收之。”帝懼而就職。”

從這段資料中能看出,司馬懿對曹氏唯恐避之不及。早在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擊敗袁紹之後,當時擔任司空一職,想要徵辟司馬懿入自己的霸府,但後者便已經表示拒絕了。

司馬懿“不欲屈節曹氏”辨析

當時曹操剛擊敗袁紹,還要繼續消滅他的殘餘力量。見司馬懿沒有想法,索性沒再管他。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徹底肅清了袁氏餘黨,定鼎河北地區,而後又進封丞相,開設霸府,將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再度拔高。

當司馬懿再度接到曹操的命令後,他感到畏懼,只好無奈接受了這個任命,從此成為丞相府中的一個文學掾吏。為何司馬懿此時會感到驚懼呢?站在他的角度來看,一是曹操已成氣候,司馬懿根本無力反抗;二是曹操打擊士族集團的動作愈發明顯,讓司馬懿所在的河內司馬氏也愈發惶恐。名氣大如孔融,不也是被曹操所殺就殺了嗎?

當然,按照以上這個解釋,後者學者難免會認為:司馬懿與曹氏父子從一開始,便結下了樑子。但事實卻截然相反,畢竟這個說法,只是《晉書》所載,對司馬氏難免有維護之意。

二、司馬懿不仕曹,實乃待價而沽

因此後世有不少學者認為:司馬懿“不欲屈節曹氏”,不過是司馬氏故意粉飾的說法。

司馬懿“不欲屈節曹氏”辨析

宋人葉適便說:

“按懿是時齒少名微,豈為異日雄豪之地,而曹操遽憚之至此?且言‘不欲屈節曹氏’,尤非其實,史臣及當時佞諛者,意在誇其素美而無辭以述,亦可笑也。”

對此,筆者持相同意見,理由有二:

其一,司馬氏一族的其他人,始終與曹氏保持著密切關係。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便對曹操有提攜之恩。後者剛入仕途,年輕氣盛,司馬防當時為尚書右丞,便舉薦曹操去擔任洛陽北部尉。

曹操來到任上後,還做了一件大事。他誅殺宦官頭目的叔叔,從而名聲大噪。故而曹操上位後,司馬防一直在他手下做事;就連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也是曹魏前期的名臣之一。由此可見,司馬氏一族與曹操的關係也比較親密。

司馬懿“不欲屈節曹氏”辨析

正因如此,司馬懿才入仕曹魏以後,才會被曹操看重,於是“使與太子游處,遷黃門侍郎,轉議郎、丞相東曹屬,尋轉主簿”。正是因為這段交情,曹丕才對司馬懿頗為看重。倘若司馬懿不願意入仕曹魏,他又豈會與司馬懿相交呢?

其二,司馬懿有待價而沽的嫌疑。《晉書》雖是唐人編纂,但多數取材於晉朝史料,難免受司馬氏粉飾的影響。對此,筆者反而認為一本較早的史書《魏略》更加可信。就司馬懿不仕曹氏而言,該書有另一個說法。

據《北堂書鈔》注引《魏略》記載:“晉宣帝好學,曹洪自以麄疏,欲屈自輔帝,帝恥往訪,乃託病拄杖。洪恨之,以語太祖,太祖闢帝,乃投杖而應命也。”

這裡的記載,顯然與晉書有較大出入。司馬懿拒絕仕曹,並非是不想入仕,只是他覺得曹洪的分量不夠。直到曹操這邊下令,司馬懿這才欣然前往。

司馬懿“不欲屈節曹氏”辨析

倒不是說司馬懿懼怕曹氏,前面也說了,司馬氏與曹氏一族來往還算比較密切。哪怕是司馬懿直接拒絕曹操,後者也不見得會拿他怎麼樣。實際上,司馬懿此舉便是在待價而沽。

在當時,“入仕不就”是一種抬高自己身份和名氣的常見做法。曹操、袁紹在面對朝廷招攬時,都曾拒絕。但經過這麼一番拒絕,他們的名氣反而又上了一個臺階,以致西園軍組建後,曹操袁紹都能成為掌有實權的八校尉之一。

顯然,司馬懿拒絕曹洪而答應曹操,也同樣抱有相同心思。不出司馬懿所料,他在進入曹魏集團後,果然收到曹操重用。而司馬懿能與太子曹丕交遊,也足以說明曹氏父子對他的器重。

三、“不欲屈節曹氏”的本意

既然司馬懿有想法仕曹,為何司馬氏還要搞出這麼多花樣來呢?其實,這是他們故意而為。因為司馬家的天下,是從曹氏手中篡奪來的。在此情形之下,他們將曹氏豎立為司馬氏的敵人,便能有效洗去身上的篡位之嫌。

司馬懿“不欲屈節曹氏”辨析

試想一下,司馬氏與曹氏關係很好,而司馬氏卻背叛曹氏,這個說法是不是令司馬氏立於不義之地呢?而司馬氏與曹氏關係不好,司馬氏選擇篡曹,是不是又顯得合情合理了呢?

作為將司馬氏發揚光大的老祖宗,司馬懿與曹氏之間的“矛盾”,便這麼根植下來了。司馬懿“不欲屈節曹氏”,便為日後司馬氏與曹氏的矛盾,做了一個鋪墊作用。這麼看來,司馬氏倒是煞費苦心。

參考文獻:

《晉書》

《三國志》

《北堂書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