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使然,由平凡到母儀天下,歷經七朝,漢元皇后“傳奇”的一生

  • 導語

孝元皇后,王莽姑也。

西漢傳十二世,王莽篡位。王莽之所以能達到篡位的目的,主要得力於他姑姑漢元帝王皇后助推。這位皇后,漢史稱之為元后。

命運使然,由平凡到母儀天下,歷經七朝,漢元皇后“傳奇”的一生

她一生經歷七個皇朝,歷盡滄桑。她雖沒有失德的行為,但愚庸無能,沒有見識,對大事沒有決斷,只能寵信庇護孃家的兄弟子侄。

後文中參考紀年:

漢宣帝劉詢,本始4年、地節4年、元康5年、神爵4年、五鳳4年、甘露4年、黃龍1年;

漢元帝劉奭,初元5年、永光5年、建昭5年、竟寧1年;

漢成帝劉驁,建始4年、河平4年、陽朔4年、鴻嘉4年、永始4年、元延4年、綏和2年;

漢哀帝劉欣,建平4年、元壽2年;

漢平帝劉衎,元始5年;

漢孺子嬰,居攝3年、初始1年;

新王莽,始建國5年、天鳳6年;地皇4年;

漢宣帝(劉詢)(~公元前49年)

翁孺生禁,字稚君,少學法律長安,為廷尉史,本始三年,生女政君,即元后也。

元后名王政君,魏郡元城人,出生於官宦人家。父親王禁性情豪邁,不修小節,喜酒好色,除正妻李氏外,多娶姬妾,生了四女八男,是一人丁旺盛的大家庭。王政君同胞有一兄二弟。兄名王鳳,弟王曼、王崇。因為王禁內寵多,家庭之內時生勃谿。其母李氏自請離婚,改嫁苟賓為妻。

王政君很小就失去母愛,養成柔順與人無爭的性格。長大後,父親為她擇婚,還沒有過門未婚夫就死了。後來東平王聽說王政君柔婉,禮聘政君為姬妾。政君能入王府本是件喜事,誰知這位小姐命運多舛,還是沒有進王府的門,東平王又病死。兩次婚事受阻,就有人說她命硬,不利夫家。

禁獨怪之,使卜數者相政君,“當大貴,不可言。”禁心以為然,乃教書,學鼓琴。

這時她父親才想起,當年她母親懷她的時候,曾夢月落入懷中,夢日月入懷,生男有帝王之命,生女有皇后之命。王禁相信這個女兒不凡,平常人家承受不起,所以才有這種現象。

五鳳中,獻政君,年十八矣,入掖庭為家人子。

王政君十八歲時,其父將她送入皇宮。這是當時的習尚,如果有幸能獲得皇帝垂青,則富貴有望。

歲餘,會皇太子所愛幸司馬良娣病,且死,謂太子曰:“妾死非天命,乃諸娣妾良人更祝詛殺我。”

當時太子劉奭寵妃司馬氏剛剛病逝。太子憐司馬氏的死,悲傷過度而病倒,對眾姬妾也都沒有好感,一概拒不見。這情形被宣帝聞知,想寬慰太子,要皇后在後宮家子人中,選幾個容貌端莊有才藝的給太子,用以娛慰太子。皇后遵命選了五個人。某日,太子朝見皇后,皇后命五女列坐於廊下,靜待太子選擇。

"皇帝聽說你因為司馬氏病死,成天悶悶不樂,特意要我為你物色幾個美女,讓你去挑選。你去看看,喜歡哪一個。"皇后指著廊下五個盛裝的宮女對太子說。

太子沒有言語,他還在悲傷之中,對什麼都沒有意興。皇后見太子沒有表示,就命侍從女官問太子究竟喜歡哪一個。太子怕母親不高興,就隨便指了一個。其時王政君坐位靠近太子,她所穿衣服繡有紅色花邊,不同於其他諸女,女官以為太子喜歡的就是王政君,於是稟知皇后。皇后命宮臣二人,將王政君送到太子府。這次偶然的機遇,就註定了她的一生。

命運使然,由平凡到母儀天下,歷經七朝,漢元皇后“傳奇”的一生

得御幸,有身。先是者,太子後宮娣妾以十數,御幸久者七八年,莫有子,及王妃一幸而有身。甘露三年,生成帝於甲館畫堂,為世適皇孫。宣帝愛之,自名曰驁,字太孫,常置左右。

一個人的命運真是冥冥中有安排。王政君給太子生了一個兒子,此子就是後來的成帝劉驁。

漢元帝(劉奭)(公元前48~33年)

後三年,宣帝崩,太子即位,是為孝元帝。立太孫為太子,以母王妃為婕妤,封父禁為平陽侯。後三日,婕妤立為皇后,禁位特進,禁弟弘至長樂衛尉。永光二年,禁薨,諡曰頃侯。長子鳳嗣侯,為衛尉侍中。

元帝因為他唯一的兒子是王政君所生,只能立她為皇后,其父兄也先後被加官進爵。王政君雖貴為皇后,但元帝另寵傅昭儀,極少和皇后見面。王政君一生,並未享受過夫妻之愛,她生性柔和,與人無爭,一受命運擺佈的女子。

元帝所寵傅昭儀,頗有才幹,在宮中極得人緣。她處下寬厚,待人接物也頗得人心。也為元帝生了一個兒子,名劉康,封為山陽王。

而傅昭儀有寵於上,生定陶共王。王多材藝,上甚愛之,坐則側席,行則同輦。

元帝好音樂,喜書史,能鼓琴瑟,吹洞簫,並且自己還能作曲。在晚年體弱多病,常以音樂自娛。有時興到,自己擊鼓,緩急舒徐,深中音節,後宮左右習知音樂者多不能,唯有劉康能擊出鼓音之妙。元帝稱其才能,甚為喜愛。

傅昭儀為使自己兒子取代太子地位,乘機策動,

太子壯大,寬博恭慎。其後幸酒,樂燕樂,元帝不以為能。

“太子喜酒好色,成天陶醉在酒色之中。別的不要緊,怕日久糟蹋的身體,將來怎能擔當大任。”傅昭儀用話來試探元帝。

“太子內寵太多,只知享樂,我也常為此而心憂。”元帝這樣表示。

時間久了,元帝經不住傅昭儀的軟言蜜語,漸漸被打動,而有廢太子的意圖。

常有意欲廢太子而立共王。時風在位,與皇后、太子同心憂懼,刺侍中史丹擁右太子。上亦以皇后素謹慎,太子先帝所常留意,故得不廢。

當王皇后知道這個消息,十分驚恐。這一關係重大的事,只有找她兄長王鳳來商量。可是王鳳官職不顯,在元帝面前說不上話,而且在朝中也沒有勢力。因此,皇后、太子、王鳳都憂急而不知所為。幸好有元帝所敬重的親密近臣駙馬都尉史丹,乘元帝獨寢之時,直入鬥內,冒死諫言道:“太子以嫡長子立為皇太子已近有十幾年了,天下歸心。現在朝中風傳,皇上欲廢太子改立山陽王。太子無過被廢,皇上雖然愛山陽王,但朝中公卿大臣,必定會以死力爭,那時皇上恐怕會遭到阻力。”史丹抬頭停了一停,望著元帝,繼續說道:“如果皇上決意廢太子,請先賜臣死,以示群臣,讓他們不敢出來阻難。不過這件事,關係國家根本,恐怕還是會有人不怕死來力爭的,請皇上考慮。”

“我身體日漸衰弱,太子和山陽王還有信都王都還年輕,我只是心中常常眷念他們而已,改立太子,我再三考慮,恐怕會動搖根本。況且皇后謹慎,太子又是先帝所愛,我豈能違背公議而出此。”元帝素性仁厚,見史丹說得懇切,亦有所感悟,斷斷續續說出他內心的話。

命運使然,由平凡到母儀天下,歷經七朝,漢元皇后“傳奇”的一生

元帝在這次秘密談話中,打消了廢太子的意圖,太子地位才算穩固。王政君再次受到命運的眷顧。

漢成帝(劉驁)(公元前32~8年)

元帝崩,太子立,是為孝成帝。尊皇后為皇太后,以風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益封五千戶。王氏之興自鳳始。

元帝在位十六年,壽四十三時駕崩。成帝即位後第一件事,太后便要封兄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大司馬大將軍這個官位,自漢昭帝時,霍光以大將軍輔政,從此這個職位雖然位在丞相之下,但實權卻在丞相之上,以後遂為外戚輔政的專職,歷宣帝元帝都是如此。但宣帝英斷,不假外戚以權柄,所以外戚雖居此職位,並無作為。現在王鳳居此職,因太后信賴外戚,成帝又是個喜酒好色的皇帝,於是將政事全委託於外家孃舅,王家開始弄權。

成帝安排完“政事”後,迫不及待,馬上就要選良家美女充實後宮。但自己不好意思用皇帝的名義下命令,假太后之名下詔書,蓋太后的玉璽,命全國選美給皇帝受用。太后只有成帝一子,凡成帝之所好,無不依從。尤其是過寵趙飛燕姊妹,縱慾傷身。

上即位數年,無繼嗣,體常不平。

她不能以太后之尊出而制止,只知深居長信宮,自享清福,任由成帝獨行其是,終於戕害了漢家的基業。

成帝為討太后歡心,大封孃舅。

上悉封舅譚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紅陽侯,根曲陽侯,逢時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謂之“五侯”。

外戚五人同日封侯,為前代沒有過的事。太后意猶不足,太后生母李氏,早年離婚後改嫁苟賓,又生一子名苟參,太后也要封為侯。這回成帝沒有答應,只給他一水衡都尉的官職,做皇宮內院府庫的總管。

成帝在深宮之內享樂,少問政事,大小事情都由王鳳裁決。

其時光祿大夫劉向有一子名劉歆,為人敏捷有文才。成帝時常召見他,命誦讀詩賦,甚為稱意,想任命他為近侍,命左右拿一套中常侍的衣冠,作為直接任命後賞賜之用。誰知左右侍從告訴成帝,這件事大將軍不知道,還是先問問大將軍再任命。成帝認為這乃是一件小事,何必一定要問大將軍。左右口頭力爭。因為不通知王鳳,就任命一個新官,王鳳一定會罪責成帝的左右的近侍。第二天,成帝見王鳳告知此事,王鳳竟認為不可,成帝也就不再堅持而打消了原意。

上於是語鳳,鳳以為不可,乃止。

王鳳之所以能得到成帝信任而專權,一方面因有太后的撐腰,另一方面他極力投成帝之所好。他以成帝無子為由,為帝物色女子,不論門第身世。王鳳甚至將他小妾曾嫁過人的小姨,說有宜子之相,獻入成帝后宮。成帝對於女寵,來者不拒,多多益善。酒色的薰陶,身體日弱,更不願多問政事,使王鳳全力日增。

自是公卿見鳳,側目而視,郡國守相、刺吏皆出其門。

王鳳雖沒有政治野心,卻恃恩固位,排除異己,培養王氏一門勢力。王家一門都封侯,王氏子弟分居要津,郡國守相刺史等地方官,也大多出於王氏門下。王鳳及諸弟大修府第,競相爭奇鬥勝。亭臺樓閣,高廊甬道,連綿相望。各方饋賂珍寶,後庭姬妾童僕,千百成群。馳逐犬馬,歌舞絲竹,使路人側目。兄弟間並以此相誇耀。

王鳳輔政十一年,因諸弟太奢侈,不能為事,故死前力保他的堂弟王音輔政。

陽朔三年秋,鳳疾,天子數自臨問,親執其手,涕泣曰:“將軍病,如有不可言,平阿侯譚次將軍矣。”鳳頓首泣曰:“譚等雖與臣至親,行皆奢僣,無以率導百姓,不如御史大夫音謹敕,臣敢以死保之。”

王音輔政八年,死後王商輔政四年,後又由王根輔政。王根久病體弱,輔政五年,有意退位讓賢。照當時情形,王氏諸舅現存者只有王立和王逢時。王逢時才能見識不當人望,只有王立可以繼任。但成帝不相信他,而對另一個王氏親屬,太后姊之子淳于長較信任。淳于長當時也是以外戚居九卿之位,只要王根保薦,由他來輔政事屬必然,但這時卻竄出一個王莽來。

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

太后的二弟王曼早死,有一子名王莽。王家一門顯貴,只有王莽父早死,沒有封侯。王莽年輕時,刻苦讀書,侍奉母親和寡嫂盡孝,外表英俊,內侍奉諸叔伯,極恭謙有禮。王鳳生病時,王莽侍奉湯藥,衣不解帶,不辭辛勞,有幾個月之久。因而王鳳對他極有好感。

鳳且死,以託太后及帝,拜為黃門郎,遷射聲校尉。

王鳳將死之前保薦他,後來成帝封他為新都侯。

王莽深沉而有野心,在獲得封侯後,要進一步建立聲譽,不但禮賢下士,而且極力在細微的地方,矯情以立譽,好讓別人來稱讚他。王莽娶媳婦時,家中賓客滿座,王莽故意使童僕數次稟告其母病痛,要飲用湯藥。王莽一次又一次從筵席上踉蹌入內,為母親調藥。賓客眼見王莽這樣孝順,無不讚譽。

王莽環顧左右,如果把淳于長和六叔王立打倒,則自己就有希望坐上大將軍的高位。

是時,淳于長私娶廢后許皇后的寡姊許孊為妾。由於許孊的關係,廢后賄賂淳于長,要他在成帝面前說好話,能重回到成帝身邊。淳于長自吹可相機說成帝再立她為左皇后。王莽認為這是戲侮廢后的不法行為,大可利用,作為打擊淳于長的好武器。

王莽找了一個機會,故意將此事說給了王根。王根本就惱恨淳于長什麼事都不和他商量,但他也知道淳于長現在正為成帝所寵信,該籌謀如何處理。

“淳于長是太后所喜歡的人,他這樣目無尊長的情形,不如先稟告太后知道,看太后的意思怎樣再辦。如何。”王莽看出王根拿不定主意,才這樣建議。

“也好,就請你去一趟,就說是我派你去的。”王哥這樣決定。

太后聽說後,大罵淳于長。要王莽稟報成帝,不過對於戲侮廢后的一節,因沒有確實證據,他也不敢隨便說出,對於淳于長的結論就是“目無君上”。

是時,太后姊子淳于長以材能為九卿,先進在莽右。莽陰求其罪過,因大司馬曲陽侯根白之,長伏誅,莽以獲忠直。

成帝得知,大為不快,就免除了淳于長的一切官職,令其回家閒居。

命運使然,由平凡到母儀天下,歷經七朝,漢元皇后“傳奇”的一生

淳于長雖被罪而去,但並未受到嚴重處分,加之在朝中還有相當勢力,將來未始不可復出。這時王立的兒子王融,開始極力拉攏淳于長,認為他父親有機會輔政,想利用淳于長在朝中的勢力來支持他父親。淳于長也想將來王立替自己說話,好有復出之機會,雙方一拍即合。這件事又給王莽知道,並讓王根提醒成帝注意。成帝知道王立和淳于長素來不洽,現在反替他說話,引起疑心,派人查究。王立知道事情鬧大,於是迫令王融自殺滅口。這樣一來更令成帝疑心,遂將淳于長逮捕下獄,這時王莽又揭發他戲侮廢后,拷問結果,淳于長種種驕奢不法情形,全部暴露,淳于長死在獄中,王立也敕令廢退不用。

故曲陽侯根薦莽以自代,上亦以為莽有忠直節,遂擢莽從侍中騎都尉光祿大夫為大司馬。

王莽的兩個政敵都被打倒,王根之後並重不起。王莽如願上位為大司馬輔政。

漢哀帝(劉欣)(公元前6~2年)

歲餘,成帝崩,哀帝即位。

成帝酒色過度,在位二十六年,忽然中風,暴病而亡。成帝沒有兒子,曾預立元帝次子定陶共王之子劉欣為太子,是為哀帝。尊王政君為太皇太后,成帝后趙飛燕為皇太后。

哀帝祖母就是當年元帝的寵妃傅昭儀,現在她的孫子坐上皇位,她到了長安後,就要遷入皇宮,和王氏太皇太后並尊。丞相孔光知道這位傅太后長於權謀,性情又剛強。而哀帝從小就由傅氏撫養,擔心將來傅氏干預朝政,因此奏知太皇太后,以太皇太后懿旨,要傅氏和哀帝生母丁氏,住在宮城外的北宮,每十天到哀帝所居未央宮探望一次。

誰知北宮有一暗門複道,可通達未央宮。傅氏從這個複道天天去到哀帝宮中,要求哀帝封她為太后,並貴顯傅氏親屬。

後二歲,傅太后、帝母丁姬皆稱尊號。

哀帝鑑於王氏一門貴盛,也想分王氏的權,於是親下詔書,封他的祖母傅氏為恭皇太后,後來又改稱帝太太后,母親丁氏為恭皇后,後來改稱帝太后。各置官署,一如太皇太后長信宮的體制。又封舅丁明為安陽侯,丁明之子丁滿為平周侯,封皇后父傅晏為孔鄉侯。如此,新皇登基,重用外家親屬,又將形成新的權力鬥爭。

這位王氏太皇太后,一如既往地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好人。

太后詔莽就第,避帝外家。

王政君不但不爭權,反而用太皇太后懿旨,要大司馬王莽辭退官職,回家養老,以避太皇太后外家爭權的嫌疑。

哀帝覺得自己新即位就讓首輔退位,怕遭議論,遣丞相孔光等大臣,要求太皇太后收回成命。

莽上書固乞骸骨而退。上乃下詔曰:“曲陽侯根前在位,建社稷策。侍中太僕安陽侯舜往時護太子家,導朕,忠誠專一,有舊恩。新都侯莽憂勞國家,執義堅固,庶幾與為治,太皇太后詔休就第,朕甚閔焉。其益封根二千戶,舜五百戶,莽三百五十戶。以莽為特進,朝朔望。”

這樣太皇太后才收回成命,王莽也復起視事。

哀帝置酒未央宮,內侍令左右為傅太后設座於太皇太后之旁,和太皇太后座位相併。酒筵尚未開始,王莽巡視,看到這個情形,立即斥責內侍說:“定陶傅太后只是一藩妾,怎能和太皇太后並坐。”於是令撤其座,安置在另一旁。傅太后聞知,大為憤恨,不肯與會。對王莽更是痛恨,必欲去之而後快。王莽見情形不對,未免後患,乃自行告退,辭去官職,回家隱居。於是哀帝舅丁傅兩家興起。

這時有人告發王根等人不法,哀帝本就對王家不滿。

於是天子曰:“先帝遇根、況父子,至厚也,今乃背忘恩義!”以根嘗建社稷之策,遣就國。免況為庶人,歸故郡。根及況父商所薦舉為官者,皆罷。

哀帝免去他們的官職,或廢為庶人,一時王家大為失勢。

命運使然,由平凡到母儀天下,歷經七朝,漢元皇后“傳奇”的一生

傅太后日漸驕奢,王氏太皇太后位雖尊,處處退讓。傅太后在平時談話時竟稱她為“老太婆”,根本不把她放在眼裡,而王氏太皇太后也不計較。丁傅兩家也迅速暴起,做到公卿列侯的很多。

哀帝在位的第五年,傅太后病死。

漢平帝(劉衎)(公元1~5年)

明年,哀帝崩,無子,太皇太后以莽為大司馬,與共徵立中山王奉哀帝后,是為平帝。帝年九歲,當年被疾,太后臨朝,委政於莽,莽顓威福。

做了六年的皇帝劉欣病死。王氏太皇太后又出來主持大計,她召見大司馬董賢,問他怎樣辦理大喪,董賢只知道陪哀帝遊樂,哪裡辦過什麼事,一點主意也沒有。太皇太后也無別人可信賴,派人把新都侯王莽請出來。

王莽復出,馬上令人參奏董賢罪惡,以太皇太后命令,罷免董賢大司馬之職。董賢自知大禍在後,和妻雙雙自殺而亡。王莽又以太皇太后命令,將董、丁、傅三家的人,一律罷免流放。

哀帝沒有兒子。王莽當政最重要的就是要立一新皇帝。王莽便於弄權,不願意立長君。太皇太后當這重要關頭卻拿不定主意,一切聽王莽擺佈。哀帝死後兩個月,才決定立元帝另一孫中山王劉衎,是為平帝。平帝劉衎這時只有九歲,由太皇太后臨朝,大司馬王莽執政。

王莽工於心計。對上儘量想法娛悅太皇太后,讓她覺得自己是個恭順忠誠,漢室唯一可信託的人;對下則大施其沽名釣譽的障眼法,儘量買好朝中公卿。另一方面,他不讓平帝親生母親來長安,使其母子分隔,以免新皇帝外家來爭權。又略施手法,把自己一個女兒給平帝做皇后。

命運使然,由平凡到母儀天下,歷經七朝,漢元皇后“傳奇”的一生

王莽大權獨攬,到平帝五年,帝已十四歲,恨王莽分隔他們母子,恨怨成疾。

漢孺子嬰(王莽攝政)(公元6~8年)

平帝疾,莽作策,請命於泰畤,戴璧秉圭,願以身代。藏策金滕,置於前殿,敕諸公勿敢言。十二月,平帝崩,大赦天下。

王莽擔心平帝長大後不易控制,暗中下毒酒中,將平帝毒死。是時,太皇太后已七十五歲,垂暮之年,一切只能聽王莽擺佈。

時元帝世絕,而宣帝曾孫有見王五人,列侯廣戚侯顯等四十八人,莽惡其長大,曰:“兄弟不得相為後。”乃選玄孫中最幼廣戚侯子嬰,年二歲,託以為卜相最吉。

王莽拖延了三個月,才立了一個年齡更小,只有二歲的劉嬰做皇帝。其實王莽已是事實上的皇帝了。

是月,前輝光謝囂奏武功長孟通浚井得白石,上圓下方,有丹書著石,文曰:“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符命之起,自此始矣。

到第三年,王莽假借天象符命天書等祥瑞,發動朝臣,奏稟太皇太后,為應祥瑞天命,應由王莽即位為真皇帝。太皇太后雖然反對,實在也無可奈何。

命運使然,由平凡到母儀天下,歷經七朝,漢元皇后“傳奇”的一生

新(王莽)(公元6~)

及莽即位,請璽,太后不肯授莽。

王莽為了向天下人表示自己得位合法,要求太皇太后將傳國玉璽交出來。太皇太后不肯。

傳國玉璽原是秦始皇用藍田玉製作,命李斯篆書。印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後子嬰降漢,將這個璽獻於漢高祖。高祖以後,歷代相傳,稱之為傳國璽。當年平帝死後,劉嬰太小,這個璽就由太皇太后收藏保管。王莽認為取得這個璽,就等於取得正統合法地位,所以非要到手不可,他派侄子王舜去向太皇太后索取。

舜即見,太后知其為莽求璽,怒罵之曰:“而屬父子宗族蒙漢家力,富貴累世,即無以報,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餘,天下豈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匱符命為新皇帝,變更正朔服制,亦當自更作璽,傳之萬世,何用此亡國不詳璽為,而欲求之?我漢家老寡婦,旦暮且死,欲與此璽俱葬,終不可得!”太后因涕泣而言,旁側長御以下皆垂涕。

王舜見到太皇太后說明來意,太皇太后將王莽、王舜叔侄一起痛罵,願同玉璽一同埋葬也不肯交出玉璽。最後王舜懇切並帶有威脅地說道:“新皇帝一定要這個玉璽,天皇太后什麼都答應了,對這塊玉還有什麼捨不得。勸太皇太后看開點,不要鬧開,那時有失太皇太后威儀。”

太后聞舜語切,恐莽欲脅之,乃出漢傳國璽,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滅也!”

王莽如願得到玉璽,正式取代漢,改國號為“新”。將王氏太皇太后的尊號,改稱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為討好這位老太后,將漢元帝的宗廟毀廢,為老太后另修一廟,以為將來奉祀之用。因為老太后尚在,名之為“長壽宮”。

王莽置酒長壽宮,請太皇太后駕臨,原是為討她開心,不料老太后見她丈夫的宗廟已被毀,大為震驚。

泣曰:“此漢家宗廟,皆有神靈,與何治而壞之!且使鬼神無知,又何用廟為!如令有知,我乃人之妃妾,豈宜辱帝之堂以陳饋食哉!”

老太后不勝悲傷,對左右侍從說到:“此人侮嫚神靈,必不為神靈所護佑。”

太后年八十四,建國五年二月癸丑崩。

太皇太后王政君在悲痛中又活了五年,八十四歲含恨而死。老太后死後十年,漢兵誅殺王莽。

命運使然,由平凡到母儀天下,歷經七朝,漢元皇后“傳奇”的一生

王政君,一悲劇人物,她的一生,丈夫一點都不愛她,只因她生了一個兒子,坐上皇后寶座。身歷七朝,也是歷盡滄桑。可悲她既無見識,又無權謀,只知護持孃家的兄弟子侄。王氏一門,因她出了五個大將軍,十個侯爵,使國家權柄倒持,最後助推王莽竊國篡位。

位號已移於天下,而元后卷卷猶握一璽不欲授莽。婦人之仁,悲夫!

這是班固對她最確切的論斷。

文內引用部分為《漢書》之元后傳、王莽傳、元帝紀、成帝紀、哀帝紀、平帝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