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解”神似“八股文”?錯覺?還是……

在B站有一位UP主,大家都尊敬得稱他為老師,在他最新得一期視頻當中提到了閱讀理解這個惡習是來自於漢朝的“微言大義”的傳統,因此董仲舒還寫了本《春秋繁露》。談及閱讀理解筆者也有些話想談一談。

“閱讀理解”神似“八股文”?錯覺?還是……

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體現了文學的胸懷以及思想的獨立。而我們的閱讀理解不僅沒有擺脫過分解讀的惡習,即“微言大義”的傳統,更是將一段話賦予了一個標準的答案,至於這個標準答案是如何確定的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已一家之言就否定了其他的言論真的可取嗎,這麼做雖然便利了閱卷老師但似乎隱隱埋下了禍根。“八股文”最令人詬病的地方就是束縛了人們的思想,而今標準答案似乎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完全背離了“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的含義。

“閱讀理解”神似“八股文”?錯覺?還是……

每當開學前夕下雨,有一個段子就會在網上流傳著——“1.揭示了故事發生的背景 2.渲染了淒涼的氣氛 3.暗示了主人公悲慘的命運 4.揭露了悽慘的社會環境 5.為即將開始的悲慘故事埋伏筆 ……”這個段子博了諸君一笑,但細想來又何嘗不是對閱讀理解體系莫大的諷刺呢。

“閱讀理解”神似“八股文”?錯覺?還是……

很久之前也曾聽聞過這麼一個小道消息——試卷上標註了一句話,要求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用筆尾抵著下巴思索了片刻,在乾淨的空白處寫下了‘作者並沒有想表達什麼,只是很隨意的一句話。’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學生獲得了十字大紅棍。這個時候的年輕人總是叛逆的,不受規矩的,他感到十分的憤慨,他渴望證明自己,他最終學生為自己的行為感到自豪——作者的本意就如同他所寫一樣。雖然結果只是學生精神上的勝利,並沒有為他帶來什麼實際的好處,但卻埋下了一粒種子,這粒種子也是異常的鐵石心腸,也許明天發芽,也許百年之後,也許。。。

“閱讀理解”神似“八股文”?錯覺?還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