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出自西漢,歷史上還有類似名句嗎?

天佑大唐,國祚綿長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先說一下這句話出自哪裡,這句話出自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是表明擊退北匈奴郅支單于的功績 。這句話是誅殺完再說的而不是誅殺前所說(可能就更有底氣了吧)。

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出自西漢,歷史上還有類似名句嗎?

全句為:“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釋義:“應該把砍下的頭懸掛在蠻夷居住的槀街,讓他們知道,敢於侵犯強大漢帝國的人,即使再遠,我們也一定要殺掉他們。”

這句話體現了我國國人的尊嚴,表達了軍人誓死保家衛國的決心。後來在很多影片中也經常用到這句話,比如《戰狼2》中的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就是由此改變而來。

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出自西漢,歷史上還有類似名句嗎?


我認為能夠與之媲美的就是“天佑大唐,國祚綿長”(事先聲明一點,歷史上是否有這句話無從考證,這是小編看《長歌行》時發現的一個句子)

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出自西漢,歷史上還有類似名句嗎?

我為何推薦這個句子,原因有很多點

首先,這個句子朗朗上口,而且好記,有沒有感覺,我當初看了一遍,幾年後的今天我還覺得回味無窮,當初我的高考作文便是以此為題。

其次,天佑大唐說的是保佑大唐,而事實上大唐在很多時候早已可以代表中華民族,如外國華人聚集之地便呼之“唐人街”。因此這個句子也可以理解為,我中華氣運綿長,國力強盛,生生不息

然後,這兩句話的相似之處在哪呢?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體現的是不畏懼外敵,一種與他國相比,我國必勝的自信。而“天佑大唐,國祚綿長”則更進一步,我國國運由天定,上天早已註定我中華國運強盛,是一種自己與生俱來的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