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擔當永遠在路上

每個城市都是有氣質的。

認識一個城市,如果拋開歷史和文化,就很難理解他的稟性;認識一個城市,如果不懂他的精氣神,就很難理解他的作為。

那麼,上海這座城,你真的瞭解麼?

上海,擔當永遠在路上


“拎得清”的上海人你未必真懂

“拎得清”這裡恐怕要昇華一下,顧大局、識大體、豁得出,是歷史欠上海人的一個公平評價。

1952年至1957年,上海得以加速為國家積累大量建設資金,靠的就是廣大工人發自內心地響應國家號召,拼了命增加產量,降低成本;無數上海工人、工程師奔赴全國各地,一去就是一輩子,老工業基地的上海支援外地建設20多萬人,實實在在推動了全國重點建設項目。

80年代困難時期,又是勒緊褲腰帶的上海人民,貢獻了六分之一的全國財政收入。

90年代,上海百萬工人下崗,壯士斷腕,以一己犧牲,默默承受改革陣痛,配合完成上海產業結構大調整。

上海,擔當永遠在路上

50年代上海遷建至內地的紡織廠

有人說,上海人打相打,講出去,別人要笑的。你眼裡的上海人,吵架不敢打架,謹小慎微,最慫最怕死,然而最需要的時刻,他卻比你更無私更能扛。給力的城市果然有給力的人民,每一代深明大義的上海人,不管他們承不承認,都明白自己的使命,在歷史舞臺上,他們從來沒有怯場,從來都是耀眼的。

“危機見真功”的上海你未必真懂

一個擔當的上海,來自於一次又一次迎戰危機的鍛造。

1988年,上海面對30餘萬人感染的甲肝疫情,臨危不懼,較短時間阻斷疫情,由此開始重視突發傳染病防控,率先創立疫情應急預警機制。

2003年“非典”,上海作為國內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僅有8人感染,是全國最早實行市、區(縣)、社區醫院三級防護網絡,並率先開始培養全科醫生的地方。

2008年金融危機,上海歷經16年高速增長,經濟出現下行,關鍵時刻果斷減少“四個依賴”,率先創新驅動、轉型發展,重塑城市功能,實現了歷史性一躍。

上海,擔當永遠在路上

今年,面對來勢兇猛的新冠疫情,上海延續了打硬仗的傳統,早佈局,高標準,及早出臺和調整應急策略、應急程序,近期增設18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哨點,升級疾病監測系統,織牢織密讓人放心安心的防控大網。

你可能覺得,這不過是偶然。那麼多次的偶然,其中必有必然。這座城市一直保有著深深的危機意識,平時未雨綢繆,戰時應對自如。


“值得託付”的上海你未必真懂

小平同志曾講過,“請上海的同志思考一下,能採取什麼大的動作,在國際上樹立我們更加改革開放的旗幟……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

牢記小平同志的教誨,改革開放以來,上海一直有著那股子敢拼敢闖敢擔當的精氣神。進入新時代,上海以更加開闊的視野、非凡的魄力、昂揚的鬥志,面向全球、面向未來,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不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今年,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四個中心”將基本建成,科創中心形成基本框架。

兩次進博會的成功舉辦,向外界傳遞了中國“主動擴大開放”的決心。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兩翼齊飛”,構建改革開放新格局。科創板及註冊制試點,擔起中國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重任。營商環境從1.0版到3.0版步步升級,“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高效運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手硬,3月31日,4418億元的152個重大產業項目集中籤約,吹響經濟復甦的號角。

上海,擔當永遠在路上

2020年上海市重大產業集中籤約暨特色產業園區推介活動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


擔當源於使命,強者恆強。為了高光的每個瞬間,上海在背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上海,擔當永遠在路上


上海,擔當永遠在路上


上海,擔當永遠在路上


一千個人眼裡

有一千個不一樣的上海

有人看見長三角的上海

有人看見中國的上海

還有人看見世界的上海

無論哪一面

上海都是那個擔當中前行的上海

從未停歇

上海,擔當永遠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