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居家”轉戰“教室”!開封教師要做好這些事兒

教師:專業出發,平穩對接第一線


1.參與學校防控預案演練

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是學生在校的負責人,責任重大。學校制定了詳細的制度,每一項制度都有規範的流程和應急處理辦法,如果不用心學習,一旦班級裡出現問題很容易造成情況失控。全體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到學校的防控預案演練中來,反覆學習學校發佈的視頻和方案文稿。


2.向學生和家長做好方案解讀

班主任要反覆強調方案中學生和家長應知應會的內容。面對疫情防護,再仔細也不為過。學校也可以加大宣傳,讓學生和家長了解學校在防疫物資方面的準備,增加復課的信心。


3.挖掘疫情中的教育資源

收集和整理學生的抗“疫”作品,佈置為教室展板,重新打造教室成長環境,重建班級文化。進一步開展疫情教育必修課,既應弘揚疫情中的典型事例,又可引導學生關注到學校的具體復課保障工作中來,培養學生對“責任擔當、家國情懷、人類命運共同體、人與自然”等人生課題的理解。


4.設計一個富有儀式感的“復課禮”

為避免聚集性活動,也許開學典禮等環節將會從簡,但班級內部不妨來一場“復課禮”。儀式可以與居家學習總結相結合,引導學生對這一特殊階段進行復盤和總結。比如給每個學生髮一張《無字獎狀》,讓學生選擇一個表彰的對象並親手寫上頒獎理由。再比如,來一次小組研討展示會,將線上學習(特別是小組討論)的情境在教室裡再現,或者用思維導圖、學習報告等呈現個性化學習成果,進行系統再建構等。


5.制定線上線下課程銜接方案

為了保證線上教學的效果,老師們做了大量的教學調整,如難度的調整、學習模塊的調整、教材整合的處理等,迴歸線下課堂,必然要更新計劃。線上學習的效果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差異化明顯,各學科需要統籌考慮,制定銜接方案。


6.發佈問卷調查,分主題、分考點統計學生學習情況

拿到學生反饋後,教師要全局考慮,分析學情。掌握較好的內容開學後就少講或由學生講,掌握不好的內容就巧妙設計,或與新課結合建立知識圖譜,或獨立安排課時進行難點突破。


7.找到個性化教學的“關鍵”起點

學生居家學習情況各異,老師要了解:學生已知什麼、未知什麼,學生想知道什麼、能知道什麼,學生網上學習疑難、關鍵性問題有哪些,為什麼有這些問題,等等,與學生一起找到他的“零起點”。


8.制定知識內容清單

通過多種方式摸底和評估學生線上學習的效果,將線上所學內容進行雙向細目表的制定,明確能級要求,發給學生逐項評估掌握情況。可以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知識清單繪製思維導圖。建立知識框架,捋清內在聯繫,在繪製的過程中審視自己在相關知識上的掌握情況。


9.復課後,採取個性化選擇補學,實現差異化的異步學習

選擇適合自己班情、學情的補學方法。復課後開始學習新課,遇到前面知識點、概念、定理、公式,可以用舊知鏈接形式進行系統補習。即學新課,用什麼,補什麼,以新聯舊,以新帶舊,讓補有新收穫、學有新提高。


10.可以讓學生自行列出考點,設計考題

教師對學生提交的考題進行精選,彙編成摸底卷,在開學時供集體測試使用,這樣做既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又便於教師掌握學生所學情況,找出問題,後續跟進。


11.在正式授課中應注意學生個體輔導和集體教學的相互補充

班級學生掌握情況較好,可將學習新課與補學鞏固講解並行;對於兩極分化的班級進行同伴互助式教學,班內統一教學與課後補學同時進行;對於班內學生知識掌握參差不齊的情況,可採取分層教學;對部分學習困難、注意力不易持久、獨立性自覺性較弱而產生的新學困生,教師應給予特別輔導補教;課後應儘可能地發揮學生小組和同伴互助作用。


12.釋放學生內心鬱積,減輕學生焦慮情緒

通過年級視頻分享會、班級班會、心理輔導課、社團學生會的社會實踐成果展示等活動,使學生獲得應對危機的技巧,促進他們成長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