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繼承並超越新寫實主義手法,揭示底層人物的三種困境

導言

《風景》是方方1987年創作的中篇小說,這篇小說被評論界認為“拉開了新寫實主義序幕”,也是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的小說。

故事講述了苦大仇深的碼頭工人帶著自己的妻子和7男2女住在漢口河南棚子,一個13平米的板壁屋子裡,發生了一系列家庭糾葛。父親是權威,母親風騷了一輩子,但只對父親忠誠。倆人17年的時間生了8個兒女,但第8個兒子生下來半個月就夭折了。

作者便以第八個兒子也就是夭折嬰兒魂靈的視角,冷靜客觀地描述家庭發生的故事,父母打架,父子爭吵,兄弟姐妹鬥毆,悉數著他們的艱辛和悽惶。

看完後,不禁感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普通老百姓的原生態生活竟是如此悽惶和落魄,底層小人物的“生活風景”,真實而荒誕。愚昧和無知籠罩著家庭,物質的窘迫帶來的是精神的困境,還原人物的真實本相時,社會底層的生存世界展露無遺。

《風景》:繼承並超越新寫實主義手法,揭示底層人物的三種困境

這篇小說之所以能成為新寫實主義小說的扛鼎之作,因為它在繼承新寫實小說的手法時,進一步超越了新寫實主義。那是在哪些方面超越的呢?

首先,傳統的新寫實主義的定義是這樣的:在1989年《鐘山》雜誌第三期的專欄卷首語提到了新寫實主義,並對其做了闡述:“新寫實小說的創作手法仍以寫實為主,但注重現實生活原生態的還原,真誠直麵人生,直面現實。”

新寫實小說中“新”的具體內容是:

  • 人物塑造上,放棄典型化的人物形象,關注普通人的生存境況,寫凡人瑣事
  • 敘述方式上,採取客觀敘述的態度,“零度介入”,拋卻主觀情感
  • 主題模式上,消解意義與主題,解構歷史與價值,赤裸裸的再現與還原

但方方的《風景》在繼承這三方面的內容時,超越其手法,揭示了人物存在的三種困境,並指向對底層小人物的終極關懷。

因此,現從以下三方面來深度解析小說呈現的內容和意義,旨在對我們當代人的生存困境帶來一些啟示和思考。

  • 人物塑造:在描寫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刻畫典型人物,通過凡人瑣事還原底層人物眾生相,揭示傳統與現代交織中人們真實而荒誕的生存困境
  • 敘述語調:以死亡的嬰兒小八子的視角,冷靜觀看家庭裡親人的不幸和悽惶,懷有愧疚之情地揭示冷漠無知的親情困境
  • 主題模式:拒絕消解,深層思考,挖掘生活背後的真相,指向人類終極關懷時,揭示物質窘迫所帶來的精神困境

一、在描寫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刻畫典型人物,通過平凡瑣事還原底層人物眾生相,揭示傳統與現代交織中人們真實而荒誕的生存困境

1.平淡生活中的典型人物

在平淡的故事情節中,作者主要塑造了父親、二哥和七哥這三個人物形象。而這三個形象就是當時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最真實的人生眾像。

首先,父親作為棚屋的主宰者,他想要統治並影響著妻子和兒女,顯示自己的父權傳統。每次喝酒都要沒完沒了地講他跟隨祖父做草莽英雄的“豐功偉績”,他的兒子也必須老老實實聽他的傳統教育。

他始終相信拳頭和暴力,崇尚粗俗野蠻,並且希望自己的兒女繼承自己的生存理想。大哥和三哥就是父權影響下的人物,過著頹廢卑微的生活。

其實當時棚子住著很多這樣的人物,他們都是傳統癖性文化背景下的代表,但在現代文明的衝撞下,他們的生存狀態與理想將湮滅於時代洪流中。

其次,塑造了

二哥,這樣一個反抗父權追求文明的典型形象。本以為夫妻打架,父子鬥毆,兄妹吵鬧是家再正常不過的樣子,而當他遇到楊家——自由民主、溫情脈脈,文質彬彬的一家人,他非常詫異,這也成為自己追求文明與真善的啟蒙時刻。

而楊朗父母的身亡,讓他重新思考生與死,生命意義與價值,最後選擇用死亡來捍衛生命的崇高和對知識情感的尊重。

二哥作為當時知識分子的代表,身上帶有父親影響下的封建教化的殘餘。當接觸到新文明時,不免成為傳統與現代交織中時代的犧牲品。

最後就是七哥前後對比反差強烈,也是窮苦家庭想要翻盤的典型形象。前期膽小懦弱,但荒誕之中卻進入最高學府,最終成為錢權控制之下物化的人。

他只相信權力能夠讓他過上想要的生活,保持居高臨下的地位,能換來尊重和崇敬。他既不認同父親的拳頭,又不認同二哥所謂的知識就是力量。

既是進入現代文明被物化的代表,也是當代人所處的物質與精神困境中的代表。

這三類人不僅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眾多家庭的再現,也是傳統與現代交織中典型的底層人物本相,真實而荒誕。

《風景》:繼承並超越新寫實主義手法,揭示底層人物的三種困境

2.圍觀群眾的“看與被看”

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了悲壯劇;如果顯得觳觫,他們就看了滑稽劇。——魯迅

除了塑造家庭中的人物形象,故事中還有很多描寫圍觀群眾真實樣態的內容。他們就像魯迅筆下麻木的國民,“看與被看”也是他們生存方式中的集體無意識行動。殊不知自己在這個模式下,既是施加暴力的一方,也是時代的被看者,亦是受害者。

故事中寫到父親和母親倆人吵架,然後左鄰右舍都來看熱鬧。一個觀眾端著碗在門前圍得密密匝匝,他們不僅沒有去勸和,反而對父親和母親評頭論足。

說母親吵架的姿勢換了,說父親砸碗時發出的聲音沒有砸開水瓶的聲音好聽;甚至說不砸開水瓶的原因是家裡沒有水瓶等等之類荒謬的話。

他們作為圍觀的一方,總在尋找使自己愉悅的快感,殊不知自己或許也是別人眼中的被看者。而他們在嘲笑別人的時候,也就是在嘲笑自己。

譬如母親張嘴便說誰家的公公與媳婦如何,誰家的岳母勾引女婿。小屋裡散發著永遠的潮溼氣,這氣息總是能讓七哥不由自主地打寒噤。

母親和白禮泉揹著父親在一起,大哥和白禮泉的妻子互相勾搭,他們互相知情,卻互相調侃。甚至母親逢人就誇口,一副洋洋得意的樣子:“別看白禮泉的女人一扭三擺的妖精樣,可在我大小子懷裡比貓還乖哩!” 而且這種“看與被看”還發生在自己家庭中,簡直荒誕至極。

正因為自己的“圍觀”,最後也讓自己成為“被看者”。而這也是當代普通人存在的一種生存困境。

《風景》:繼承並超越新寫實主義手法,揭示底層人物的三種困境

3.小結:

在小說中,無論是主張暴力與拳頭的父親,還是相信知識與文明的二哥,亦或是崇尚權力的七哥,都能體現當代人的生存真相。同時在圍觀者“看與被看”的模式,更諷刺性地揭示了普通人生活的真實而荒誕的生存困境。

二、以死亡的嬰兒小八子視角,冷靜觀看家庭裡親人的不幸和悽惶,在愧疚之下地揭示無知冷漠的親情困境

1.從夭折嬰兒的獨特視角直觀冷漠的親情

.....在浩漫的生存佈景後面,在深淵最黑暗的所在,我最清楚地看見那些奇異世界......——波德萊爾

故事在開篇就引用波德萊爾的這句話寫到在世不足十六天的”我“所看到的奇異世界,也就是小八子的視角去寫家庭中的生存故事。

他說:”我寧靜地看著我的哥哥姐姐們的生活和成長,在困厄中掙扎和在彼此間鬥毆......原諒我以十分冷靜的目光一滴不漏地看著他們奔波勞碌,看著他們的艱辛與恓惶。“這就是佈景之後,奇異世界的主宰者,也就是自己最親的家人。

“我常常懷有內疚之情凝視我的父母和兄長”,因為“我”被埋在窗臺下,即使我看穿了一切,但是也再無法調和他們,只能冷靜地看著這一切,滿懷愧疚地觀望而倍感無奈。

這是作者在正面交代老八在直觀地”監視“家庭生活的困境。

除此之外,故事中多次描寫到兄弟姐妹在羨慕逝去的老八。譬如"七哥對我能永遠安寧的躺在那下面,羨慕至極”,父親孤苦伶仃在家時會說“還是老八陪我吧,老八最好了”等等這些話語背後體現著自己的親人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中對現實生存困境的無奈。

嬰兒本身是天真無邪的身份象徵,作者借用逝去的甚至不會哭笑的嬰兒眼睛來看這個現實生活,就包含著一種悲劇意味。而在這個家庭中看到自己親人的掙扎與鬥毆更讓死者不寒而慄。

彷彿他們皆是處於“生不如死”的困境中,而這樣的視角和筆觸更讓人體會這冷漠麻木的親情困境。

《風景》:繼承並超越新寫實主義手法,揭示底層人物的三種困境

2.父母的冷漠無情,兄弟姐妹的相互傾軋

除小八子直面說出親情困境,小說更多地是描寫父母與兄弟姐妹之間的事件來凸顯這無知冷漠的親情世界。

首先是父母對孩子的冷漠無情。父親打傷七哥後,傷勢很嚴重,二哥勸阻父親不要讓他住在又溼又悶的床底下,以防傷口復發。父親則給他一耳光,愚蠢地罵道:”讓你讀點書,就在老子面前咬文嚼字!“對自己親兒子總是揮舞拳頭,用暴力解決彰顯自己高人一等。

四哥是個啞巴。他在六個月時發高燒,但是父親那天打碼頭負了傷,母親卻為父親忙碌把他丟至家中,四哥萬幸活了下來卻喪失了聽和說的能力。他只會叫一聲爸爸,母親並不因為他的殘疾而憐愛他。母親只知在外風騷,對自己的兒女就像陌生人般冷漠,也不管不顧。而類似這樣父母對孩子冷漠無情的細節還有很多。

其次,是七個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鬥毆和傾軋。姐姐大香和小香從小欺負七哥,讓他像狗一樣爬不能站立,用指甲拼命地掐他;當二哥死去,大哥告訴七哥,他聽到死訊也像聽到陌生人之死一樣表情很淡薄;七哥常在肚子裡用最惡毒最尖刻的話罵五哥和六哥,童年時代五哥和六哥給七哥的傷害令七哥永生難忘。

他們之間除了爭吵就是鬥毆。唯一過著平淡而順暢的生活就是四哥。因為他聽不到外界的紛爭,也感覺不到親情的冷漠,因此能夠無慾無求的過著平淡的日子。而作者這樣設置四哥的形象,其實更加側面烘托出其他姐妹之間所掙扎著的親情困境,是一輩子也無法擺脫的。

他們兄弟姐妹之間就像鐵軌,糾纏一起又分離開來,蜿蜒著扭曲著延伸向遠方。但不知道它從何處而來,又將指向何處,就這樣交叉著,像一座圍城。而家庭親情鑄就的圍城,逃不了,因為骨子裡流淌著一樣的血脈。這便是這個家庭永遠的牢籠。

《風景》:繼承並超越新寫實主義手法,揭示底層人物的三種困境

3.小結:

在夭折嬰兒的獨特的視角下,小八子從直接語言和對故事的間接描寫中展露著自己家庭的生存困境和每個人在困境中無法逃脫的宿命。 讓我們看到家庭雖然給了我們生命,但是卻影響著我們的未來的生活指向與生存價值的實現。

三、拒絕消解,深層思考,挖掘生活背後的真相,指向人類終極關懷,揭示物質窘迫所帶來的精神困境

1.物質的窘迫帶來人性的扭曲和異化

生活環境和時代背景對人的影響很大,主要對人的性格、思維、心態有重要的影響。——方方

河南棚子其實是當時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貧民窟,各地逃難的人都住在這裡。這樣的生活環境,必然造就平民窟文化的粗劣和人性的變異。

這十幾口的一家人僅僅住在十三平米的棚屋裡,連睡覺都從沒舒展開過。父親僅僅依靠拳頭來搶佔碼頭獲取利益,地位低下。還自私狂妄,覺得不識字挺好,竟有“都去唸書誰去幹苦力”這樣的憂愁。

家裡窮到沒有錢買煤,只能無條件的向外界索取,二哥和三哥打小從鐵路外運貨場偷煤回來,父親還稱讚兩個人聰明能幹是塊好料。而這就是當時饑荒都難以解決的時代背景下所發生的習以為常的事。

當父親知道二哥去家庭優越的楊家學習時,他卻告訴二哥,要有骨氣,不能跟有錢人打交道,他們是吸百姓的血才富起來的。而這就是

物質的窘迫所帶來的精神愚昧與無知,重要的是,他們還不自知。

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物質窘迫,素質低下,連接受教育都是奢侈。

七哥因為家裡的窘迫,選擇一個不會生育的女人,只為攀權附貴。他把那個女人帶到家裡告訴她, “你如果在這樣的地方生活過一年,你就明白我所做的一切是多麼重要。我選擇你的確有百分之八十是因為你父親的權力。而那百分之二十是為了你的誠實和善良。我需要通過你父親這座橋樑來到達我的目的地。”

當他說出這句話時,那張青春已逝的臉如被人扭了一般,歪斜得可怖。

可是再看看七哥從小的生活處境,就能理解他為何說出這樣的話。

七哥從小就沒有說話的權利,以撿破爛來討好家裡人,長大以後無數次想要殘酷報復。就連上小學也是父親極不情願的事情。後來偶然遇到了能上大學的機會,才逃離了那個窮家。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逼迫下他急迫地想要出人頭地。

因為窮怕了,再不想過這種食不果腹的苦日子,更不想被人瞧不起,沒有尊嚴的活著。

因此想法設想想將他的窮根全部斬斷埋葬,改變命運,拯救自己。

物質如果十分窘迫,時代的土壤如果萬分貧瘠,那精神境界的提升只會是一種奢侈,最終帶來的便是人類的無知和狹隘,人性的扭曲和變異。

《風景》:繼承並超越新寫實主義手法,揭示底層人物的三種困境

2.精神的困境靠死亡來救贖

一個活人和一個死者之間又有多大差距呢?死者有沒有可能在他們裡說他們本是活著的而世間芸芸眾生則是死的呢?死,是不是進入了生命的更高一個層次?

故事中的二哥可以說是精神困境裡的犧牲品。他是個文質彬彬的兒子,父親總說他讀書讀木了腦袋。他在物質窘迫的家庭中出身,但是卻有機會讀高中,接觸到知識和文化,看到了世界上還存在著精神高尚的人。

直至認識了楊朗一家人,他才看到了什麼叫做民主平等,文質彬彬,溫情脈脈;才知道了家庭應該是充滿著愛與善良,而不是夫妻打架,父子吵鬧,兄弟鬥毆。

儘管家庭不好,但是讀書讓他重獲生的希望,並且堅定地想做一名建築師。但生不逢時,文革粉碎了他的夢想。

他仍然沒有放棄,但是當得知楊朗的父母親自殺後,他開始思考生命真正的價值意義所在。被他們堅貞的情感和精神的高尚所震撼,

她為了愛,為了高尚的精神生活,選擇用死亡來得到救贖,用死維護自己的價值和尊嚴。

最後,他用刮鬍子刀片割斷了手腕上的血管。臨死前那一刻睜開眼睛,清晰地說了一句"不是死,是愛!"然後頭向一邊歪去。

那詩句,將心纏綿得很緊。不是死,是愛。也是二哥從心底湧出的無限憂傷,更是他最至高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但這是不明智的,也是悲哀的。是在物質貧乏時代追求高尚精神時走入的困境,他感受到的是對生命的困惑和迷茫而導致的無法解脫的痛苦。而這種精神的困境無法在現世解決,最終只能以悲劇收尾。

3.小結:

作者在揭示人類的精神困境時,並沒有完全消解歷史和意義,反而站在人性關懷的角度進行深刻地思考,挖掘生活背後的真相。在歷史與時代的大舞臺背景下,揭示物質生活的窘迫,從而顯現出當時知識分子存在的普遍的精神困境。

《風景》:繼承並超越新寫實主義手法,揭示底層人物的三種困境

寫在最後:

七哥說生命如同樹葉,所有的生長都是為了死亡。殊路卻是同歸。七哥說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直到死都是無法判清的。七哥說你把這個世界連同它本身都看透了之後你才會弄清你該有個什麼樣的活法。我將七哥的話品味了很久很久,但我仍然沒有悟出他到底看透了什麼到底作怎樣的判斷到底是選擇生長還是死亡。我想七哥畢竟還幼稚且淺薄得像每一個活著的人。

方方從獨特的視角切入,首先在描寫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刻畫了父親、二哥、七哥這三個典型形象,通過平凡瑣事還原底層人物眾生相,揭示傳統與現代交織中人們真實而荒誕的生存困境;其次,冷靜客觀地觀看整個家庭的悽惶,揭示冷漠無知的親情困境;最後通過深層思考,挖掘生活背後的歷史真相和時代背景,指向人類終極關懷時,揭示物質窘迫所帶來的精神困境。

重讀了方方的《風景》,從這三種困境反觀當下的我們,是很有啟發意義的。

首先,生存困境裡的我們,應該避免“看與被看”的悲劇模式,成為真正的人,而不是麻木不仁的人。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並沒有那麼窘迫,但是在前進的人生路上,不能過於物化,更不能幼稚而淺薄的活著。

其次,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親情我們沒有辦法抉擇,但是在這個處處都是機遇的時代,我們要勇敢掙脫原生家庭帶給們的牢籠,努力活出自我,尋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最後,有些時候,我們在現實面前是無可奈何的,可是在內心深處卻又不願意低頭,所以我們總是和現實生活無法達到永恆的和諧。但是儘管有很多不和諧,我們仍然要去追求更高尚的精神生活。

七哥說你把這個世界連同它本身都看透了之後你才會弄清你該有個什麼樣的活法。可是,我們可能永遠沒有辦法參透這個世界本身,但是無論如何請記住:不管遭受到怎樣的打擊,即使被生活拋棄,也要努力地活著。活著,才是最大的幸福。活著,才能有更多翻盤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