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的嗯哼大王被赞段子手,你家的娃却迟迟不开口,为啥?

在一节综艺节目中,不到4岁,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嗯哼被赞段子手,圈粉无数,看得老阿姨们分分钟都想把他抱回家。

嗯哼对爸爸说:有坏蛋出现你会保护我吗?

杜江:你觉得呢?

嗯哼:当然会咯。

杜江:为什么呀?

嗯哼:我听说你是大力士。

杜江:你听说我是大力士,听谁说的?

嗯哼:传说。

杜江问嗯哼:为什么有白天黑夜。嗯哼回答:就是我们天黑了以后,给美国人带来温暖。

4岁的嗯哼大王被赞段子手,你家的娃却迟迟不开口,为啥?

嗯哼问杜江,能不能捕条小鱼上来,杜江充满童心的告诉嗯哼:“小鱼离开他的爸爸妈妈很难过,对不对?”结果嗯哼却神回复了一句:“那就把爸爸妈妈也抓走。”

4岁的嗯哼大王被赞段子手,你家的娃却迟迟不开口,为啥?

这真的是不到四岁的孩子吗?这样的语言组织能力,连我们这些家长都汗颜。

前段时间朋友发给我一段视频,一个不到五岁的小女孩谈怎样实现自己的新年计划,语言逻辑清晰,而且用到了很多对孩子来说晦涩难懂的词汇。

可是看看我们身边的孩子,或者自己的孩子,不得不惊叹:同样是四岁的孩子怎么差别那么大!

很多妈妈留言:

我家儿子两岁了,不太爱交流,比较慢热。关键是两岁了还不怎么开口说话,只会简单的叠词称谓。

我家孩子四岁了,一直说话都不顺溜,和其它孩子在一起玩,说话的时候,就感觉他比人家智商小好几岁的样子。

不得不承认,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哈佛大学首位女校长吉尔平·福斯特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很多时候,给我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往往是那些将语言视为行动的领袖们。这些领袖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有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4岁的嗯哼大王被赞段子手,你家的娃却迟迟不开口,为啥?

那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差,是智商低吗?还是语言发育迟缓?作为父母,我们能做什么来帮助孩子打开语言的大门,了解语言的精妙之处?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孩子缺少自由表达的机会

在宝宝呀呀学语时,我们时刻守护在孩子身边,时刻准备着为他做360度的全方位服务。

孩子用手一指,我们立马端来了杯子;

孩子嗯嗯两声,我们马上把饼干递到手里;

孩子不用争辩,只需哭闹两声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

我们美其名说:和孩子“心有灵犀”,其实,在不自觉中,我们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欲望和需求。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内驱力。内驱力指的是人想要去做某件事的发自内心的最原始的动力。当孩子意识不到语言的作用和美妙,他无意间就失去了这种开口表达的内驱力。

家长剥夺孩子内驱力的方式,不止“心有灵犀”这一种。

4岁的嗯哼大王被赞段子手,你家的娃却迟迟不开口,为啥?

在孩子三四岁时,进入“语言敏感期”,他们会对很多东西好奇,可是自己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限,他们不能够很好的、很清楚、完善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妈妈们的不耐烦、敷衍、不倾听就成了孩子语言发展最大的阻力。

“妈妈,我想要……”“你想要什么,快回家了”

“不要,这个玩具……”“那妈妈再给换一个,乖乖”

很多时候,父母没有耐心和孩子交流,一句话就把孩子的输出渠道堵死了,孩子久而久之没有表达的欲望和需求。

语言大环境不够丰富

美国堪萨斯大学的贝蒂·哈特和托德·雷斯利博士做过一项“美国儿童日常经验的有意义的差异”研究。

从孩子七个月开始,研究人员每个月拜访家庭一次,每次一个小时,将和孩子之间的所有对话用录音机记录下来,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书面记录。

研究发现:将孩子每天听到的词积累4年,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到4岁时要比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少听到三千万字,而这三千万字的差距到后来也显现在这些孩子的语言发展和学习表现上。

4岁的嗯哼大王被赞段子手,你家的娃却迟迟不开口,为啥?

而,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你有意识对孩子进行“三千万字”输入了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可以保证他在四岁之前可以听到三千万字的词汇吗?

我们现在很多家庭的现状是:父母白天一天不回家,晚上到家也没有精力管孩子,孩子完全交给爷爷奶奶来带。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日常的、生活化的语言,简单甚至贫瘠。

就像有的孩子吃面条时会表达为:面条一根根,好长,像蛇一样,还有蝴蝶结形状的,有星星形状的,我很喜欢。而词汇贫瘠的孩子只会说:好看,真好看,真好吃。

孩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接触的和输入的语言完全不同,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地实行“三千万字行动”。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

这一点,也是很多妈妈感同身受的。

朋友家康康,两岁了还不会说一句像样的话,还是单个字、单个词地往外蹦,连三个字的话都很少说。朋友经常抱怨自己家宝宝怎么那么笨,隔壁家孩子悠悠都会讲小故事、唱小儿歌了,明明就差半个月,悠悠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把康康甩出十八条街了。

4岁的嗯哼大王被赞段子手,你家的娃却迟迟不开口,为啥?

可是,半年多没见面,这次让我大吃一惊。康康就像一个堵不住的话匣子,自己拿着飞机、恐龙自言自语,讲故事:啊,大恐龙,快跑啊,飞机撞过来了;还帮我把掉地上的筷子捡起来,说:不客气;还没事就抱住妈妈的脸说:妈妈我好想你啊,妈妈我保护你。别慌,耐心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

根据我的研究,爸爸妈妈们掌握这几点,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大有益处。


01去交流,而不是去说话

大家都知道我们要经常给孩子说话,可是,我们忽略了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交流。单方向的输入不是交流,有回应的、双向的沟通和交流才是语言启蒙的核心要义。

家长不要光顾着自己说话,要观察孩子的表情动作,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回应妈妈的观点。

举个例子:

孩子要杯子,妈妈不要直接递给他。“你想找的是什么呢?”“哦,你要的是水杯,水杯对吗?”“是蓝色的水杯,还是红色的水杯呢?”“好的,那我把蓝色的水杯递给你。”

4岁的嗯哼大王被赞段子手,你家的娃却迟迟不开口,为啥?

当孩子听到一首歌表情兴奋时,妈妈说:你喜欢这首歌是吗?这首歌很欢快,听着就很高兴,妈妈也喜欢。

耐心去倾听,去观察,去回应,而不是单方向输入,“听”和“听到”不是一回事。


02刻意引入高质量词汇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对孩子的语言要求就不只是会说话了,我们希望他说的流利、顺畅、有水平,这样,我们必须在生活中刻意而不经意地引入高质量词汇,比如:描述性词汇、条理性词汇。

在美国小学,有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叫词汇扩展联想。比如说到苹果,让大家自由发挥相关的词汇“脆”“甜”“多汁”类似的描述性词汇,而不只是“好吃”。

4岁的嗯哼大王被赞段子手,你家的娃却迟迟不开口,为啥?

条理性词汇,能够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养成有逻辑的思维方式。

比如:现在妈妈要打扫卫生,你需要做两件事来帮助我。第一,把玩具收拾到玩具箱里;第二,做到沙发上不要乱跑。

我们在生活中要不断引入这些高质量词汇,丰富孩子的语言库,如果一个孩子能够说出:理解、责任、担心、美味、柔软、但是、同意这种非口语化的语言,我们是不是听到会很高兴呢。


03不要矫正孩子的语言错误

很多孩子的语言表达初期,并不能很好地阐释内心的想法。

比如:孩子看到一只小猫,指着它对你说:妈妈,狗狗。这时,孩子的心情是好奇而兴奋的,好像自己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这时,妈妈没有必要去矫正孩子的错误,来破坏孩子的好心情。很多妈妈都有过这种经历,在孩子认识动物初期,“小狗”就是所有动物的代名词。

4岁的嗯哼大王被赞段子手,你家的娃却迟迟不开口,为啥?

在孩子处于某种情景之中,指出孩子的语言错误,只会让孩子有挫败感,并且打破了好奇的美好氛围。


04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

我们之前说过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有的孩子对语言接受慢一点,有的孩子对运动了解慢一点,但,陪伴孩子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对生命的尊重。

就像,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的卷首语:

4岁的嗯哼大王被赞段子手,你家的娃却迟迟不开口,为啥?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