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釋放內心真實的自我,你追尋的事物才會有想要的結果

著名的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的小說《無人生還》的主角,社會身份是公正無私的大法官,懲惡揚善,嫉惡如仇。但在他內心深處卻有著很強烈的殺人願望。看到被害者臨死前的慘狀,對他而言是興奮之極的事。

法官策劃了謀殺案,幾天時間內連環殺死九個人,讓那些作了惡但處於法律邊緣的人罪有應得,也滿足了自己的殺人慾望。聽起來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為什麼一個人既做法官又做兇手,知法犯法?

這就要談到分裂人格這個概念了,相信大多數人都聽說過,即一個人性格中的另一面。

有好多講述分裂人格的影片,如《致命ID》、《黑天鵝》等,第二部獲得了包括奧斯卡獎在內的多項大獎,它完美闡述了人格的多面性,本我突破超我的成長故事。


《黑天鵝》:釋放內心真實的自我,你追尋的事物才會有想要的結果


這部電影的女主演是娜塔莉·波特曼,十二歲時出演《這個殺手不太冷》驚豔亮相。娜塔莉是超級學霸,獲得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選她來演這部隱含心理學意義的影片再合適不過了。因為洞悉人性所以演技逼真。

影片的主要內容是:導演托馬斯要為新一季《天鵝湖》挑選角色,一個人要分飾黑天鵝和白天鵝兩角。芭蕾舞演員們包括妮娜都對這個角色虎視眈眈。

妮娜的舞蹈白天鵝一舞傾眾生,黑天鵝卻一舞笑眾生。而同伴莉莉的黑天鵝就跳的非常好,舞姿灑脫不拘一格。

如果說白天鵝代表純潔高雅,那麼黑天鵝就代表魅惑邪惡。這都在於對角色的理解,再通過舞蹈表達出來。舞者的身姿是靈魂的表達。

莉莉是妮娜最強的對手,危機感給妮娜帶來了衝擊和刺激,促使她一步步釋放出天性中被壓制的一面,最終跳出了黑天鵝的激情狂放之美。

影片表面上看是一個突破自我的故事,其實有很多心理學及潛意識的隱喻在裡面,

即分裂人格、本我、自我、超我的衝突等。


《黑天鵝》:釋放內心真實的自我,你追尋的事物才會有想要的結果


1,分裂人格會有多種形態

說到分裂人格,最有名的莫過於自傳體小說《24重人格》的作者卡梅隆·韋斯特曾有過的經歷。他曾經有24種分裂人格。

每天韋斯特都拿出本子記錄下出現人格的行為及語言。這些人格之間彼此分裂,不共享記憶,記憶殘片兀自獨立,不屬於韋斯特的生活。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好像頭腦中有無數個形態各異的小人吵吵嚷嚷,自說自話。

韋斯特在書中記述了自己和這些人格的鬥爭。因為無法忍受人格分裂的痛苦,韋斯特有多次自殘行為,用鮮血在牆上寫下“Help me”。幸運的是,在心理醫生和家人的幫助下,韋斯特成功地壓制了21種人格,只剩下三種人格與自己相處。更神奇的是,在這期間,他取得了心理學博士學位。

這是一個真實且典型的關於人格分裂的案例。美國還曾有過一位分裂人格的患者犯罪後未被定罪,被送去強制治療。

分裂人格的人都有被定義的自我,被壓抑的自我。

如同影片中禁慾式的妮娜,像白天鵝般純潔,但潛意識中有原始的激情,如黑天鵝般魅惑。


《黑天鵝》:釋放內心真實的自我,你追尋的事物才會有想要的結果


2, 分裂人格是本我與超我之間矛盾的產物

對於人格的多面性,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人格論中將其分為三部分:

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人類個性中最原始的部分,是完全的潛意識,代表人心深處的慾望。如同初生的嬰兒,餓了喝奶、渴了喝水、累了休息。怎麼舒服怎麼來,不考慮社會規則。

超我:凡事遵守道德與法則,會自我控制,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壓抑本我不合理的衝動。

自我:基於本我產生,調節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讓個體獲得理性基礎上的利益和快樂。自我採取的行動介於現實基礎之上。

分裂人格是超我與本我之間矛盾的產物。它們彼此爭鬥糾纏,一會超我佔上風,一會自我佔上風。

在妮娜身上,分裂人格的對立非常強烈。本我的要突破,超我的拼命剋制,讓妮娜不時不被幻覺與臆想所困擾。她生活在一個亦真亦幻的世界裡,迷茫而焦灼。

妮娜單純美麗,白天鵝的芭蕾舞動作標準,符合她拘謹一絲不苟的人格特徵,但是卻缺少激情與活力,更別說具有黑天鵝舞蹈中所要表現出來的摧毀、迷亂的美。同樣,在妮娜的人格中也沒有表現出如黑天鵝般叛逆的一面。

但這叛逆的本我存在,在潛滋暗長蓄勢待發。最終對角色的渴望讓妮娜的本我突破超我,分裂出雙重人格。


《黑天鵝》:釋放內心真實的自我,你追尋的事物才會有想要的結果


妮娜分裂人格的形成與成長環境有關,她的媽媽年輕時也是優秀的芭蕾舞者,耽於情慾生下妮娜後事業中斷,把理想寄託在女兒身上,有強烈地控制慾。

妮娜被母親照顧著寵愛著,其實是壓制著不敢有出格行為。妮娜像一個少不經事的孩童,沒有多面情感體驗,積累大量負面情緒沒有合適的發洩途徑。

被壓制的靈魂創造不出偉大的作品。

所以妮娜跳不出黑天鵝的硬朗、暴力、邪惡。她只能展示白天鵝的嬌美、柔順、浪漫。但妮娜潛意識一直有某種渴望。

在影片開始,妮娜夢到自己與一位充滿張力的男伴共舞,原始、狂野,引誘她投入其中,那是她被壓制的人格用夢的形式在表達。

妮娜想要突破自己,做邪惡的黑天鵝。


《黑天鵝》:釋放內心真實的自我,你追尋的事物才會有想要的結果


3,導師的循循善誘是妮娜突破自我的推手

總監托馬斯在妮娜轉換形象進辦公室爭取角色時,試探出了她性格中的爆發力,看出妮娜是可造之才。他引導、鼓勵妮娜,將這隻醜小鴨推到眾人面前。

這和伯樂相馬的道理一樣,很多時候,一個人隱藏的特質需要慧眼之人去發掘。璞玉需要雕琢,假以時日,必定大放光彩。

在總監的推波助瀾下,對成功的渴望讓妮娜產生了非同常人的感覺與幻覺體驗。她經常看到指甲處皮膚有異,能撕開長長的血淋淋的傷口,還感覺後背皮膚髮癢。

手指和後背,其實都有隱喻。

人的手指是身體與外界聯結的觸點,我們用手指觸摸感知事物。妮娜總感覺手指處有倒刺,其實是身體內想要噴湧而出抵達外界的力量。

後背是飛翔類動物的翅膀所在,也有打破束縛破繭而出的意思。果不其然,後來妮娜幻想著從後背拉出了一根黑天鵝羽毛。

這些都是妮娜想要突破的意向表達。

妮娜分裂出截然相反的人格,並將之加載到莉莉身上。她羨慕莉莉的瀟灑不羈,又帶著嫉妒、防備、模仿的複雜情感。

她想成為莉莉這樣的人,同時又害怕那充滿陰謀和慾望的性格特徵。這實質上也是妮娜分裂型人格的兩面,超我的她安步就班,本我的她離經叛道。

她渴望蛻變。

妮娜幻想莉莉邀請自己出去跳舞,在對方的勸說下喝了迷幻劑,發生同性親密行為。妮娜渴盼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突破自我。

驚悚的幻覺體驗給妮娜造成了嚴重的困擾,她迷茫無助、緊張焦灼。開始了探索內心之旅。


《黑天鵝》:釋放內心真實的自我,你追尋的事物才會有想要的結果


4,突破自我的妮娜創造出偉大的作品

妮娜真實的本我漸漸凸顯。她丟了房間裡的小公主裝扮用品,如毛絨玩具、音樂盒等;她反抗母親的意志,稱對方才是失敗者。母親驚恐地大喊,“你不是我原來的女兒”。

當壓制的黑暗釋放,本我走上前臺,妮娜終於慢慢意會黑天鵝舞蹈的精髓。

公演間隙,妮娜臆測假想敵莉莉挑釁自己,狂怒殺死對方。在這個情節中,其實已經暗示了妮娜殺莉莉的故事不存在。因為妮娜是把莉莉推到鏡子上,鏡子碎了,用碎片殺死了莉莉。所謂“鏡花水月”,暗喻一切都是虛幻。

妮娜完美地演繹出了黑天鵝的靈魂,回到後臺的她竟然見到莉莉祝賀自己,她驚恐地發現玻璃碎片插在自己胸部。隱喻著妮娜殺死了那個本分的自己,分裂出契合黑天鵝靈魂的人格,演出成功。

誠如我們每一個人,想要有所突破,必須強硬到殺死那個不合時宜的、讓你困惑消極的自我。


《黑天鵝》:釋放內心真實的自我,你追尋的事物才會有想要的結果


5,每個人性格中都有雙重自我

其實每個人都是白天鵝與黑天鵝的結合體,它代表了人格中的雙重自我。白天鵝臣服於社會規範,黑天鵝如不安份的小獸隱匿其中,伺機而動,它代表人的慾望和掙扎。黑天鵝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負向的。比方說想要有所成就等願望為正向,隱藏的反社會人格是負向。

在正常的社會關係中,白天鵝佔據主導地位,當外界約束解除,時機成熟,黑天鵝展翅而出,它們是相生相剋、相輔相成的共生關係,是矛盾的統一體,沒有一方能獨立於對方而存在,這樣才構成人類豐富的情感,多方面的人格。

對於個人來說,應該認清身上具有的自我、本我、超我人格類型,讓三者和諧相處,必要時適當釋放情緒與壓力。只有釋放了最真實的情感,情緒才能平和安寧。而太過於壓抑內心渴望,不小心就會引發心理問題,導致過激行為。只有釋放和壓制相平衡,人才會處於正常的人格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