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沭縣鄭山街道新村積極探索特色“合作社”發展路徑

魯網4月3日訊臨沭縣鄭山街道新村位於沭河岸邊,全村1046戶,3168人,村“兩委”5人,黨員82人,耕地2600畝。為解決村莊發展面臨的困境和問題,2018年以來,在支部書記王恆成帶領下,堅持走集體化合作模式,先後領辦成立4家專業合作社,探索出一條新村特色的“合作社”發展路徑。

“把土地集中起來”,成立臨沂市首家土地流轉合作社。該村堅持把土地作為發展“第一資源”,牢牢把土地資源抓在村集體手中,讓村集體說了算。針對土地“散、碎、小”的問題,堅決走集中資源、集約發展的道路。2019年5月,由村集體注資160萬元註冊成立臨沂市首家土地流轉合作社。合作社把分散土地集中起來,進行有效整合,現已成功流轉土地1400畝,其中流轉金豐公社託管800畝,大戶經營400畝,可增加集體年收入23萬元。

“把勞動力組織起來”,成立勞務用工合作社。針對該村勞動力富餘的問題,村黨支部把本村“勞動力”作為發展內生動力,堅持“把勞動力組織起來”,成立新村勞務用工合作社,為村民提供勞務合作服務,並以集體名義對外為企業開展定向、訂單式用工服務。

“把資源整合起來”,成立勞保用品合作社。該村有勞保企業3家,吸納了附近的部分勞動力,但企業規模小、用工不規範,造成了市場資源、勞力和半勞力資源的浪費。為此,村黨支部領辦勞保用品合作社。一方面,合作社把市場資源整合起來,建設集生產、銷售與批發於一體的勞保專業用品合作社。另一方面,把勞動力資源整合起來,依託本村勞保企業,把勞保用品下放本村,帶動320餘名60歲以上的半勞動力在家加工,每星期回收一次,既增加了村民收入,也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把村民變股民”,成立新村股份合作社。該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實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民主管理、風險共擔、按股分紅,村民變成股民。股份合作社的成立,保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了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強村貸”,為鄉村振興注入“金融活水”。村黨組織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對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和村民增收致富,具有較好的引領和示範作用。為精準支持村黨組織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動實現“組織振興”、“產業振興”,農業銀行推出“強村貸”信貸產品,綜合運用政府增信、財政貼息和降低費率等手段,解決村黨組織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強村貸”是為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量身定製的專屬信貸產品,重點服務以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等入股、按照支部主導、統一規劃、統一經營的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主要滿足村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生產經營中的流動資金週轉以及購買農業生產資料、基礎設施建設等資金需求,具有服務對象精準、貸款利率優惠、財政貼息和明確特定擔保公司等顯著特點。

新村黨支部將繼續發揮合作社作用,依託臨沭縣開發建設“沭河長廊”政策優勢,深挖綠環產業園等資源發展潛力,大力發展採摘園、農家樂、親子園、婚紗攝影基地等項目,注重品牌化營銷,市場化運作,精細化管理,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通訊員 蘇廷洋 王恆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