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支援湖北醫療隊英雄譜—崔海軍: 說走就走鬥“瘟神”

邯鄲支援湖北醫療隊英雄譜—崔海軍: 說走就走鬥“瘟神”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邯鄲支援湖北醫療隊英雄譜—崔海軍: 說走就走鬥“瘟神”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崔海軍,邯鄲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也是我市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員之一。3月底,這名自認為普普通通、默默無聞的援鄂英雄,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做人做事,要無愧於心、無愧於國

“70後的中年男人”“見慣生死的重症醫學科醫生”“踏踏實實最可貴”……這些是崔海軍在接受採訪時,對記者吐露的自我定位和為人處世的態度。

他說:“作為一名70後的中年男人,已過了激情的歲月,更多的是踏踏實實,做好應做的工作。經歷過多少磨難、驚險與心酸自己心裡知道就好。作為一名重症醫學科的‘老’醫生,每天面對的是與死神交鋒,見多了生離死別,見多了生命的脆弱與無奈,也更珍惜生命的可貴。總而言之,做人做事無愧於心、無愧於國就好。”

淡然的崔海軍,說起趕赴武漢那場“說走就走的行程”時,還是不時流露出激動之情。

他回憶,在多年的醫療工作中也曾想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因為工作性質,沒有一次成行。“1月26日,大年初二,我真的實現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出征武漢,而且還是全體院領導和同事們為我們壯行。”

崔海軍告訴記者,出征武漢時,自己早已有心理準備。當時病毒肆虐、疫情兇猛,在除夕夜醫護人員集結時,他便有預感——重症醫生必定重任在肩。

“我父母、弟弟與弟媳都是醫生,妻子雖不是醫生,但也在醫學界工作。身處醫生家庭,每個成員都有強烈的責任感。而我有抗擊非典時的經歷和經驗,又是從事多年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醫生,肯定得上戰場。不管疫情多兇猛,只要國家需要、人民需要,都得一往無前!”崔海軍說,在他看來,淡然與麻木、退縮截然不同,處事淡然的人,面對如山重任,更得上、更敢拼。

每天忙碌十多個小時

崔海軍介紹,重症醫學科與普通病房的區別在於,隨時會有緊急狀況發生。在武漢的幾十天裡,他大概每天早上8點上班,下午6點下班,很多時候還需要值夜班。十個小時的忙碌工作,讓他記不清每天處理了多少次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緊急病情。

“雖然每天在重症醫學科的患者人數很明確,但每個患者的發病次數很難有明確數據,有的可能有血糖、血壓、血氧飽和度、心臟等方面的突發病情,都需要重症醫學科的醫生去處理。有時人手不夠或者情況十分緊急時,甚至需要醫生一個人去努力,把病人從死神手裡拽回來。”他說。

崔海軍回憶,有一次一個65歲的大叔氧飽和度只有80多,偶爾還會掉到70多,比正常人低十幾個數值,病情十分危急,再喊其他醫生也來不及了,他就只能自己戴著面屏去給該患者插管。面對面插管風險很高,極易被感染,而且戴著三層手套很不便。並且,該患者的頸內靜脈太窄,無法插管,崔海軍只能從鎖骨下靜脈插管,獨自完成插管後,當時保住了該患者的生命。

崔海軍感慨說:“其實,我不想說病人有多重要,我們有多累;我不想說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消耗體力,操作不便,戴著三層手套置管有多難;我也不想說工作節奏有多快,對家人有多愧疚;如果真的要說些什麼,我只想說做好本職工作,做好自己,面對困境,挺住了,才能說是了不起。”

在武漢學到了很多“

現在想來,在武漢的這幾十天裡學到了很多東西。穿防護服從剛開始的半小時,縮短到了十分鐘;之前深靜脈穿刺需要麻醉科,現已做到在穿著防護服、戴三層手套的情況下,能夠完成頸內、鎖骨下、股靜脈的自主操作,並用提供的簡易B超對病人肺水、容量、心功能的初步評測,為進一步診療提供依據;適應了各地區不同醫生的電子工作站,並熟練了多個品牌的呼吸機使用方法……”採訪時,崔海軍說,自己許多醫學上的技術在武漢市第七醫院工作時獲得了突破。而這得益於幾十天裡,尤其是初期,努力熟悉著每一個工作流程,就是想爭取把節約的每一秒鐘用在患者治療上。

“重症醫學科是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是當其他普通科室無法醫治病人後的唯一選擇。作為重症醫學科的醫護人員,必須在醫德、技術上給予病人最好的治療,與死神搶時間。”崔海軍說,在他的字典裡,沒有做不到,只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用心善待每一個病人,就對得起自己這份職業。

崔海軍表示,不僅是技術上,在這一個多月的武漢時光裡,有了豐富的人生經歷,有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戰友”,有了朝夕相處的患者朋友,更有了武漢人民的友誼。他說,期待再去武漢時,看到她生機勃勃、繁榮昌盛的模樣。

邯報融媒體記者趙正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