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北極星”2中程導彈系統(上)

刊載於2017年4月上期


自從今年初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暗示將發射“火星”13 洲際導彈以來,外界一直緊盯著朝鮮可能的導彈發射場,時刻準備捕捉朝鮮新型導彈試射的蛛絲馬跡。在朝鮮紀念金正日誕辰75週年的“光明星節”(每年2月16日)前的2月12日,韓國軍隊聯合參謀本部宣佈在首爾時間當天7時55分(北京時間6時55分),發現朝鮮在平安北道芳峴一帶發射一枚型號不詳的彈道導彈。導彈飛行高度為550千米、射程為500千米。這個彈道與去年“勞動”(“火星”7)和“北極星”潛射導彈的高彈道飛行試驗非常相似,由於新導彈的飛行速度達10馬赫(一說8.5馬赫),大於“勞動”導彈的9.5馬赫,因此韓國排除了第一種可能。第二天,朝鮮勞動新聞公開了搭載在新型履帶式自行發射架上的“北極星”2地對地中遠程戰略彈道導彈試射的圖片和視頻,表明朝鮮不僅完成了“北極星”潛射導彈陸基型號的開發,還首次公開了在“先軍”915主戰坦克底盤基礎上改造而來的8對負重輪導彈發射車。此前朝鮮彈道導彈的TEL三用車都是從國外進口改裝而成,在聯合國的嚴厲制裁下,朝鮮已經越來越難以獲得新型多軸輪式運輸車。為了突破制裁,朝鮮開發了國產履帶式導彈發射車。發射成功後,朝鮮官方稱“北極星”2導彈系統是“從機動發射架到彈道導彈的設計、製作和發射,一切都靠自己的智慧、力量和技術研發的名副其實的主體導彈、主體武器。”該導彈的亮相,也標誌著朝鮮的火箭工業不僅“從液體火箭發動機切實轉為大功率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而且已經擺脫單純的樣品仿製或改進的路子,開始了自主創新設計導彈系統的新時代。

朝鮮“北極星”2中程導彈系統(上)


試驗概況及“北極星”2導彈的主要改進

“北極星”2地對地導彈是根據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指示在去年8月“新浦級”潛艇成功發射的“北極星”兩級固體潛射導彈的基礎上,增加其射程開發而來。導彈的長度和直徑基本維持在原有水平,長約9.5~10米,直徑1.5米,發射重量與我國“巨浪”1導彈相當,飛行時間約13分鐘。此次試射確定了地面冷發射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大功率固體燃料發動機在預定高度的啟動特點,重新確認了主動飛行時段彈道導彈的制導及操縱特性、大功率固體燃料發動機的工作特點和多級導彈彈體分離特性。導彈採用類似潛射導彈的可拋尾罩和冷發射技術,彈尾有8個可摺疊的格柵尾翼。導彈彈射出筒後,在距離發射筒約20米的空中點火,這個距離暗示潛射型號最大的發射深度也是20米左右,與美國人此前的報道相符。朝鮮發佈的視頻首次公開從導彈點火後到一二級分離、頭體分離的主動段飛行畫面。這個時間段長約2分鐘,顯示一二級發動機都工作了將近60秒。 其中第二級固體發動機的燃燒時間與去年3月24日朝鮮“新研製大功率固體發動機”的燃燒時間相吻合。當時試驗現場的電腦顯示屏顯示這段長約3米的固體發動機工作了57秒。根據美國專家計算,如果採用鋼製殼體,發動機的空重為800千克,可以攜帶約4噸的固體燃料,並可以提供15~20噸的推力。視頻中還能看到導彈一二級的組裝畫面,導彈第一級頂部正好在彈體書寫的“北極星”三個朝鮮文的“星”字中間,根據長徑比可以推算出一級長度約為4~5米,結合第一級飛行時間,可以推算出導彈一級的重量和推力大概為二級的兩倍。

新導彈採用了雙錐形彈頭,而不是去年模仿蘇聯R-27潛射導彈設計的“錐-柱-裙”式再入飛行器,因此彈頭長度縮短了約0.5米,在減輕彈頭重量的同時,導彈第二級的長度得以增加,燃料的增加,意味著推力的提高,進而增加了導彈的射程。韓國情報院2月14日稱,如果導彈以正常角度飛行,其射程可超過2 000千米,而不僅只有500千米。朝鮮媒體也稱,本次試射考慮周邊國家的安全,採用高角發射方式進行,而非模擬彈道導彈的最大射程。這個射程足以覆蓋日本列島全境,與此同時,朝鮮核武規模也在擴大。韓國《中央日報》從韓軍和情報部門掌握的朝鮮核材料秘密文件中得知,截至2016年,朝鮮的武器級濃縮鈾持有量和鈈持有量分別為758千克和54千克。根據韓國情報部門推測的數值,朝鮮通過這些濃縮核材料可製造出9~13枚鈈彈和37~47枚高濃縮鈾彈,因此可製造的核彈頭最少為46枚,最多為60枚。此前美國分析家推測,朝鮮2020年前能製造約100枚核彈頭。俄羅斯《國防》雜誌主編伊戈爾·科羅琴科對此評論稱,朝鮮的導彈計劃發展迅速,該國非常接近成為真正的導彈與核強國,美國必須通過對話來緩和局勢。

朝鮮“北極星”2中程導彈系統(上)


除了重新檢驗固體導彈技術外,本次試驗還“檢驗了可以攜帶能力更大的核彈頭的操縱戰鬥部在分離後中間區段和再入大氣層區段的姿勢操縱及制導、反攔截機動特性等”,這是朝鮮首次進行可全程制導的中程導彈彈頭飛行試驗,不僅打擊精度更高,而且還提高了突破敵方反導攔截系統的能力。仔細觀察導彈彈頭可以發現其截錐形底部有四個小型燃氣噴孔,可以調整導彈的飛行姿態。韓國專家認為,韓軍及駐韓美軍現役的“愛國者”防空導彈無法對付這種飛行速度達10馬赫、彈頭落點又難以提前準確預測的新導彈,因為“愛國者”2和3型只能攔截以4~5馬赫速度下降的彈頭。而韓軍計劃年內部署的“薩德”可以8.2馬赫的速度在40~150千米的高度擊落朝鮮導彈,可以防禦最快以14馬赫的速度正面來襲的彈道導彈,理論上具有攔截“北極星”2 的能力,但是很難保衛韓國全境,也難以攔截沒有朝著星州而來的“北極星”導彈,更不用說可以在韓國背後插上“匕首”的潛射導彈。因此,即使韓國部署“薩德”也無法百分百保證自身安全,一味尋求對抗只會走進死衚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