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故事《流浪貓鮑勃》形象地演繹了“壓抑-爆發結構”的妙用

最近我聽了一堂寫作課,老師在課上講到了寫作的“壓抑-爆發結構”。今天在看《流浪貓鮑勃》這個電影的時候,我突然發現,電影不就是用了老師說的這個結構嗎?

“壓抑-爆發結構”最常見於影視作品當中,在爆款文的寫作中也經常用到。因為這個符合大眾的情緒特點,當主人公被壓抑,被深度壓抑,讀者或者觀眾的情緒也跟著主人公的遭遇降到了最低點,然後來一個爆發轉折,使劇情有個昇華,會使讀者或觀眾產生共鳴。

《流浪貓鮑勃》改編自詹姆斯·鮑文的同名小說,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真實的故事《流浪貓鮑勃》形象地演繹了“壓抑-爆發結構”的妙用

作者詹姆斯·鮑文從小父母離異,在求學期間常遭到欺凌並患有疾病,之後更是無法融入父親的新家庭,選擇露宿街頭長達10年並染上毒癮。後來他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幸運貓鮑勃。詹姆斯將他與鮑勃的經歷寫成小說出版,小說在全球銷售超過千萬冊,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

“壓抑-爆發結構”的常用寫法分為三部分:普通壓抑、深度壓抑和爆發轉折。電影採用了“壓抑-爆發結構”,使整個劇情跌宕起伏,豐富生動。

下定決心戒毒的詹姆斯,形容枯槁,懷抱一把吉他,在街頭彈唱。人們行色匆匆地從他前面經過,偶爾會有人扔下一個硬幣,也有人扔一點食品。下雨了,無處可去、無處躲藏的詹姆斯,趁著人們不注意打開了垃圾箱,撿一點可吃的裹腹。當他想起剛才有人施捨的一點麵包,掏出來想吃掉時,卻掉在地上一塊,他彎下腰,撿起來,看了看,把它填進嘴巴里。

他來到快餐店,把身上所有的硬幣擺出來,差9便士不到3英鎊。他苦苦哀求,說自己一天沒有吃飯了。店主堅持不同意。詹姆斯拿起吉他,說要不我給你唱首歌吧,你給我便宜9便士。可惡的店主拿起盒飯,直接扔進了垃圾池了,並輕蔑地要求詹姆斯不要再來了。

真實的故事《流浪貓鮑勃》形象地演繹了“壓抑-爆發結構”的妙用

飢寒交迫的詹姆斯受同伴誘惑,又吸食了海洛因,因海洛因與美沙酮反應差點喪命,還被查出得了肝炎。

很壓抑是不?

幸運的是他的戒毒師沒有放棄他,一直在幫他,給他找了免費的寓所,他遇到了一隻給他帶來幸運的貓,還有一個有可能成為他女朋友的善良姑娘貝蒂。看起來情況有所改善,我們看到幸福在向他招手,可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當他在地鐵口賣唱的時候,被管理人員趕走了;當他在街頭遇見父親的時候,被父親與繼母嫌棄,父親匆匆塞了一點錢給他,然後走了;他收留的小貓鮑勃受傷了,他只好用父親給的錢給鮑勃買藥,這樣他的飯錢就沒有了;小貓鮑勃開始跟著他賣唱,越來越多的人因為鮑勃駐足,他的收益也越來越多,他們的生活有所改善,可是因為一隻惡狗的拖累,詹姆斯六個月內不能街頭賣藝;當他去藥店取美沙酮時,貝蒂發現了他是癮君子;不能賣藝的他只好去賣雜誌,可愛的鮑勃吸引了很多人過來合照,詹姆斯和貓還上了報紙,他的銷售也非常好,這卻引起同伴的嫉妒,他被陷害,他又失業了。

真實的故事《流浪貓鮑勃》形象地演繹了“壓抑-爆發結構”的妙用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壓抑地快喘不過氣來了?詹姆斯要求不高,只是想為自己和小貓討一口飯吃,只是想活下去,可是就這麼難。

這就是深度壓抑。下面,故事該有轉折了。

當詹姆斯餓得走投無路時,他不顧危險又走上街頭賣藝,貝蒂過來提醒他,說出自己愛上他了;在愛的感召下詹姆斯又回到雜誌社,工作失而復得了;因為他和貓的故事被報紙和網站轉載,點擊量過百萬,於是報社找他出一本書;他戒毒成功了;他與父親和解,找回了親情;他贏得了貝蒂的愛情;他的書《流浪貓鮑勃》登上了暢銷榜。

真實的故事《流浪貓鮑勃》形象地演繹了“壓抑-爆發結構”的妙用

一連串的幸福應接不暇,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長吁了一口氣,覺得大快人心呢?這樣的結尾也符合觀眾的期待,容易引起共鳴。當然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這就是“壓抑-爆發結構”的在電影中的妙用,同樣也可以用在文章寫作中。你學會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