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是開山之作,為什麼感覺盜筆一直很火,而《鬼吹燈》卻慢慢沉寂了?

神經病LY_


emmm. 怎麼說呢

鬼吹燈的核心就是盜墓本身。每一次盜墓經歷都異常兇險,環境都奇詭至極。而鬼吹燈讓你看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無論多麼兇險的墓葬,在摸金校尉系統性的積累和經驗面前都是假把式。

於是主角們一次次作死,又一次次全身而退。八個故事靠被種在身上的詛咒串起來,但這個串聯是比較鬆散的。

如果說鬼吹燈吸引人,靠的就是盜墓體系、不同墓葬、超自然詛咒這三點。所以我說鬼吹燈的核心就是盜墓本身。

盜墓筆記的核心是跨越千年的陰謀。你一開始看七星魯王宮,會感覺套路和鬼吹燈是一樣的。危險的古墓,牛逼的盜墓者。

但是從怒海潛沙開始就變了。以三叔的消失做引子,讀者們看到了主角吳邪胖子等人探索西沙海底墓時經歷的種種危險,竟然牽扯出了一條二十年前的考古經歷。

考古隊員的身份蹊蹺,考古隊的去向成謎,甚至考古隊在進入古墓後都發生了什麼也詭異莫名。

隨著主角對一些列墓葬的探索,他們才發現這些墓葬裡都有那隻考古隊的痕跡。一步步的,吳邪知曉了為什麼會有“吳三省殺瞭解連環”這句話,以及這句話兩次極其精彩的反轉。然後不斷有二十年前那隻考古隊的成員的消息甚至本人出現,因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人沒有變老?於是故事的重點引向了“長生不老”這個秘密。

隨後這隻考古隊彷彿變成了吳邪身上的詛咒,因為相繼的,三叔失蹤,家業崩塌,夥伴生死不明。現實的危險和急迫逼著主角成長。然而一直髮展到小哥進了青銅門,吳邪才發現耗盡一切力氣卻似乎誰也沒能挽救。三叔沒找到,夥伴們死的死傷的傷進門的進門失蹤的失蹤。坑越挖越深,吳邪的一步步陷入更深的泥潭。隨後在藏海花和沙海中,故事重心由“永生秘密”發展到了兩個為此鬥爭千年的隱秘而強大的家族。吳邪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遭遇,身邊幾代長輩們的遭遇,其實不過是兩大家族鬥爭中無辜被牽扯的棋子而已。為了擺脫一切陰謀,吳邪擔起幾代人的責任,成為一個面壁人,構思絕地反攻的一步大棋。

鬼吹燈的故事敘述是偏線性的,就好像你在看柯南單元劇,單元和單元間的模式比較固定。從第一次下墓,到第八次結束,胡八一,雪莉楊和王胖子的狀態變化不大。

而盜墓筆記不同,無論這是三叔精心為之,還是確實超出掌控能力範圍,敘事呈多線程,極其碎片化。每得到一個新線索,在回溯和倒推的過程中總能牽扯出新的疑點。所以盜墓筆記的敘事是一張偌大的網。這才能使讀者感受到,吳邪每走一步,看似是知道了更多,其實是掉入更深的泥沼中。

這種敘事格局的不斷擴大,絕對是吸引死忠粉們的一個重點。所以相比鬼吹燈,你會發現七星魯王宮的吳邪和胖子,與巴乃結束的兩人,與藏海花的兩人,與沙海的兩人狀態都各不相同。這種行走於巨大陰謀下的被動而快速的成長,緊緊的抓住了讀者的心。所以盜墓筆記類比柯南故事,不是日常模式,而是主線推進。所以才說盜墓筆記可以用“盜墓宇宙”形容。而構成宇宙的一個個重要主角和配角們,性格和特色都各有不同,邏輯性強又生動。

其實如果論恐怖程度,鬼吹燈的平均水平還要更高一些。藏傳佛教裡那些驚悚的人祭品,海底深處那些詭異的生物,天花板上那時刻盯著你的巨大的眼睛,夜晚青藏寺廟中從地獄縫隙探出頭來的“地獄使者”,甚至黃皮子墳裡的黃大仙都異常詭異。

相比之下,盜墓筆記裡的人面鳥和口中猴,海猴子,九頭蛇柏,屍鱉,粽子,其實是完全在想象力之內的元素。但盜墓宇宙中眾多人物所面臨的處境和做的抉擇,讓你看到人拼殺出權力不易,抵擋住誘惑更難。因為對永生和終極的渴望,讓如此多人被捲入命運的漩渦,讓你真刻的體會什麼叫“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所以雖然盜墓筆記中真正恐怖的探險次數不多(秦嶺神樹、重啟1等),盜筆卻吸引了更多的死忠粉。



推文館日誌


天下霸唱早早的就把鬼吹燈的相關改編權都賣出去了,最壞的是八本書分別在不同的公司手裡,這也導致鬼吹燈明明連續的故事拍不出來,好幾套扮演陣容。

所以目前盜墓筆記比鬼吹燈更火其實也挺正常的,如果鬼吹燈日後版權都聚齊,政策開放的話,憑藉其優秀的素質,熱度還是會超過盜墓筆記的。

還有就是現在電視劇一般是不允許出現鬼怪之類的,所以在電視劇刻畫人物感情方面盜墓筆記更佔遊戲。而鬼吹燈專業性太強,基本上對於感情方面沒有太多人物可以寫,像鬼吹燈電影和電視劇就喜歡添加新人物進去加戲,但是此舉也直接大幅度的破壞鬼吹燈的原著劇情,導致邏輯上的錯誤。

一開始看鬼吹燈就被裡面的情節吸引了,胡八一、胖子人物設計的很好。後來又讀了盜墓筆記,絕對也非常的好,雖然也是盜墓但和鬼吹燈比較單獨的盜墓相比起來,又加入了一些科幻的色彩,環環相扣,更加吸引我。





褲褲的程序猿


這個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鬼吹燈》沉寂了嗎?盜墓筆記一直很火嗎?

其實在我看來恰恰相反。

要知道,最近網絡上新上的劇可都是《鬼吹燈》系列。

從九層妖塔、尋龍訣、精絕古城到黃皮子墳、雲南蟲谷、怒晴湘西,再到最近愚人節剛播的《鬼吹燈之龍嶺迷窟》,首播量就已經破億了。


《鬼吹燈》是盜墓小說的鼻祖,構建了盜墓小說的體系,像很多詞彙都是天下霸唱創建的,感覺他就像是一個經歷過盜墓的人,《盜墓筆記》借鑑了這個體系,著重描寫人與人的關係,最值得看的是《老九門》。

之前也看了最開始的12集盜墓筆記《秦嶺神樹》 、《怒海潛沙》 、《老九門》,讓我感覺2部作品最大的不同的是《鬼吹燈》不是在探墓就是在探墓的路上,而《盜墓筆記》往往把盜墓留在了最後。對於我們男同胞們還是喜歡純粹一點的探墓,吊人胃口討人煩,最重要的不喜歡好多爛尾的劇情。

《鬼吹燈》的故事代入感,從文革的破四舊到周易的八卦,以及老北京的口音,人物刻畫得很真實,很有想象力和帶感。《鬼吹燈》的文筆風格很像那種懷舊80年代電視劇,例如《血色浪漫》和《幸福像花兒一樣》,男主和胖子的貧嘴也很像那個年代的口頭禪,不知道作者這樣一位80後是怎樣能夠熟悉,並且熟練運用的啊。《盜墓》的風格就像80後寫法,主人公的性格和情懷也是當代的。

《鬼吹燈》是一本很神奇的書,明明都是作者一分真九分假編造出來的,卻成了所有人對盜墓的印象。有大把的人沒有看過鬼吹燈,但是他們很多都知道一些關於盜墓的事情,不管是派別、規矩,還有工具一類,其實大家都算是耳熟能詳了,適合讓人倒杯茶細細品嚐!


最後我想說的是,不管是哪部小說,各有各的喜歡,看書就圖個開心快樂,喜歡哪個就去看哪個,沒必要的太較真的比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