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進生”交通銀行出現改善跡象:淨息差逆勢上行

媒體在報道交通銀行時,一般都把目光指向資產規模或者營收規模這些規模性指標。作為一家國有銀行,由於這兩項指標最近兩年止步不前,已經被郵儲銀行和招商銀行所超越,好像很尷尬似的。

但其實這種指責不公平,也不夠專業,不符合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對金融的需求,中國經濟對金融的需求是有效服務,服務的精準,盲目搶佔市場、擴大營收規模和資產規模這種正是中國金融業的通病,營收規模和資產規模掩蓋資產質量,而衡量一個公司經營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主要還是其盈利能力,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獲取最大的收益,所以最核心的還是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比如風控水平、定價能力、產品創新和盡職調查等等。

作為商業銀行而言,淨息差這個指標就非常有效。

去年年中,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發佈報告認為,五大行息差出現見頂跡象。但是,正是交通銀行在2019年的淨息差卻實現了逆勢增長:交通銀行2019年淨利息收益率1.58%,同比提升7個基點,帶動利息淨收入實現10.06%的增長,增速較2018年提升5.23個百分點,成為拉動盈利增長的主要因素。

儘管如此,該研究中心的這個觀點大體是正確的,從已經發布年報的幾個國有銀行的淨息差來看,幾乎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郵儲銀行2019年淨息差2.50%,2018年是2.675,較上年下降達17個基點。工行2019年其淨利息收益率也下降6個基點至2.24%。受存款成本上升,以及貸款平均利率下降的影響,2019年,中國銀行淨息差為1.84%,比上年下降6個基點。

對於此現象,交銀研究中心的解釋是,主要由於貸款利率下行壓力加大,資金利率的低位運行將不斷向貸款端傳導,同時LPR在實際利率形成中的引導作用將最先波及貸款久期較短的中小銀行,並且隨著利率並軌的推進,貸款利率下行趨勢顯著。大部分銀行提出“存款立行”的策略,存款競爭態勢依舊激烈,進一步推升存款負債成本。

那我們再來看交行的淨息差下降是如何做到的。該行在年報中表示:我們著力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推動資負端分別向貸款與存款迴歸,以主動管理機制推進負債結構優化和量價協調,以差異化的信貸政策推進貸款結構調整。

交通銀行去年四個季度的淨息差呈現逐級上漲的態勢,分別是:1.59%、1.56%、1.56%、1.62%。

先從利息收入看,主要是交通銀行客戶貸款利息收入增幅較大為人民幣2,429.48億元,同比增加人民幣175.26億元,增幅7.77%。與此同時降低了存放中央銀行款項,主要包括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報告期內,存放中央銀行款項利息收入為人民幣116.91億元,同比減少人民幣13.57億元,降幅10.40%,主要由於存放中央銀行款項平均餘額同比減少人民幣816.63億元。

而且,交通銀行還縮減了存放、拆放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款項,其利息收入為人民幣241.67億元,同比減少人民幣7.78億元,降幅3.12%,主要由於存放、拆放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款項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21個基點。

從利息支出方面看,交通銀行2019年客戶存款利息支出為人民幣1,391.53億元,同比增加人民幣105.64億元,增幅8.22%,佔全部利息支出的62.30%。客戶存款利息支出的增加,主要由於客戶存款平均餘額同比增加人民幣2,512.37億元,且客戶存款平均成本率上升8個基點。

同時,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和拆入款項利息支出為人民幣576.50億元,同比減少人民幣91.38億元,降幅13.68%,主要由於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和拆入款項平均成本率下降39個基點。

作為對比,工商銀行客戶貸款及墊款平均收益率上升7個基點,而存款付息率上升14個基點。

由此看,交行之所以能夠實現淨息差逆勢上漲,主要是存款負債成本的較低,導致其利息支出上升幅度不大,再加上降低了存放同業以及中央銀行款項,這部分資金用於貸款,提升了利息收入總額,從而提升了淨息差。

另外,我們看到,相對於其他銀行,交通銀行客戶存款平均成本率上升遠遠小於其他銀行,其主要原因在於交行的負債結構,交行存款總額60050.7億,同比去年增速3.66%。其中對公存款增速2.2%。零售存款增速10.89%。活期存款佔比43.27%比三季報的41.72%有所提升。而工商銀行的情況是,淨息差同比下降6bps,主要是主要是2019年貸款端收益率上升7bps而存款端付息成本率上升14bps,存款成本大幅上行拖累計息負債成本上升11bps。

當然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僅僅從淨息差指標看,交行的淨息差可以說遠遠落後於其他大行,只不過目前由改善跡象,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本文源自四維環球金融智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