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是一種人生戰略

“放棄”是一種人生戰略

在與年輕人交流時,對於人生理想與目標,大家都能談笑風生。可是,當具體問道每個人的人生理想的時候,卻很少人能夠明確說出。在討論的過程中,筆者講出了有這樣一則故事:

  一隻獵狗在樹林裡追尋獵物,發現了一隻土撥鼠。於是,獵狗開始追這隻土撥鼠。自然,土撥鼠就使命的跑。快追到的時候,土撥鼠恰巧鑽進了一個洞。獵狗守候洞口。不一會兒,從洞裡鑽出一隻兔子。獵狗看見兔子,就使勁地追。最後,獵狗追到了兔子。

  大家對此展開了討論。很遺憾,沒有人對兔子一開始追尋的那隻土撥鼠感興趣。可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見到“兔子”之後,有多少人記得自己人生之初的那個目標——“土撥鼠”呢!其實,這隻獵狗是幸運的,畢竟還是追到了兔子,但問題是很多其它獵狗並沒有這麼幸運,也許是體力不支,也許是兔子跑得太快,最後無功而返了。

  其實,人生亦是如此。那麼,我們首先問一句,我們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根據重要性請做一個排序:地位、金錢、健康、家庭、娛樂、職業等。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在年青的時候,更看重職業。但迫於就業壓力,於是先選擇了就業,也就是先選擇自己心目中所謂的好企業,擁有一定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然後,慢慢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的職業。這是很多人的做法,也是有效的做法。但問題是,當自己擁有了較為理想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之後,是否還想起曾經的人生目標呢?也就是說,面對新機會的時候,該如何決策?

  在五彩繽紛的世界裡,機會無處不在。機會總是令人誘惑,令人嚮往,可是,機會是餡餅,也是陷阱。如果選擇了自己無法勝任的機會或者不是自己人生理想的機會,痛苦和後悔將會接踵而至。現實中,很多人也忙碌一生,但不知道自己都做了什麼。

  哈佛大學曾經對應屆畢業生跟蹤25年調查。

  在一群智力、年齡、學歷、環境等客觀條件都相差無幾的風華正茂的大學生畢業中中調查發現: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長遠目標,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標,60%的人只有一些模糊的目標,27%的人根本沒有目標。

  25年後,再次對他們做跟蹤調查,結果令人十分吃驚!那3%的人全部成了社會各界的精英;那10%的人都是各專業各領域的成功人士;那60%的人大部分生活在社會中下層,事業平平;那27%的人工作不穩定,過得很不如意。

  現實中,很多人都有目標,都有人生理想,問題是面對現實機會,捨棄成為最難的選擇。也許在人生路上,有很多美景,如果不是自己想要的,請你不要停下。因為你一旦停下,接下來還有另外美景,你講如何選擇。當你回頭展望時,發現這些美景原來都是自己想要的,更不是自己的初衷。

  更為可怕的是,當感覺這些都是自己不想要的,你就會失去動力,失去激情,失去創新。比如,面對野兔出現的時候,放棄土撥鼠,此時,你還有精力、還有能力追到野兔嗎?

  因此,當自己站在一定層次的時候,難的不是把握機會,而是放棄機會。放棄該放棄的,是人生成長的必修課,更是成長哲學。“捨得”不是人生成長的戰術,而是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