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登場:羅馬獨裁時代的開啟

反派是什麼樣的?電影、動畫、小說中,常常會把反派塑造成自私、卑鄙、貪婪,甚至是愚蠢的人,因而觀眾和讀者可以輕鬆地區分英雄和反派。

但讀歷史我們會發現,不少我們現在認為是“反派”的人物,或許在當時還是“英雄”和“偉人”,人們圍繞在他們的身邊,甚至把他們作為自己的精神領袖。並不是古人比我們愚蠢,只是我們有更多的信息來做出判斷。

馬略和蘇拉,就是這樣的“反派”人物。他們是公元前120—78年羅馬政壇上的中心人物,一個是平民派的英雄,一個是“少數人統治”的捍衛者,兩人你爭我鬥,誰也沒有成為真正的贏家,但是他們共同吹響了獨裁時代的前奏。

“新人”登場:羅馬獨裁時代的開啟


01 “新人”馬略:平民派的精神領袖

公元前157年,馬略出生在遠離羅馬城的一個小鎮裡——30年前,這個小鎮的居民還沒有羅馬公民權。馬略祖上也沒有什麼出名的人物,可以說,對於羅馬政壇,他是一個生活在各種政治關係網外的純“新人”。

作為一個毫無背景又頗有野心的人,馬略是依靠靠軍功入仕的。不過,雖然有軍事才華,但苦於沒有政治關係,馬略在民眾中也一直碌碌無名,直到48歲那年,他才真正地崛起。

1、“朱古達戰爭”中崛起的平民英雄

給馬略帶來人生轉折的,是非洲努米迪亞國家爆發的內亂,前國王的養子朱古達戰勝了前國王的親生兒子,繼承了王位,於是這位親生兒子跑到羅馬請求對朱古達進行仲裁。

“新人”登場:羅馬獨裁時代的開啟


羅馬本無意干涉他國的內政,但是朱古達相繼殺死了在努米底亞經商的意大利人,還在羅馬進行了暗殺活動,於是全民掀起了鎮壓朱古達的輿論。可是,派出的軍隊卻失利了。

海戰不利是一個原因,但是羅馬人不能接受,他們靠武力稱霸了地中海,可是近5、6年沒有取得任何戰爭勝利了:在北方,他們被色雷斯人打敗;在歐洲,他們被北歐的蠻族挫退;而無法忍受的是,在非洲,羅馬竟然還打不過朱古達

馬略抓住了這個機會,他對人民說:選我當執政官吧!讓我帶領軍隊,我一定生擒朱古達,把他帶到羅馬來處死!於是,激動的公民們紛紛把票投給了馬略,把勝利的希望全放在了這個毫無背景的“新人”身上。

2、軍制改革——獨裁者滋生的土壤

為了取得朱古達戰爭的勝利,馬略當選執政官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進行軍制改革,以提高羅馬軍隊的實力。

羅馬並沒有職業軍人這一說,公民們有自己的職業:農民、工匠、教師……但是當戰爭需要時,他們便會通過服兵役作為“直接稅”上繳給國家,

有時候,這種服兵役是被迫的,尤其是對於收入低下的家庭,因為服兵役讓他們不得不丟棄自己的職業,“多個當兵的,就少個掙錢的”。正是因為他們是被迫上戰場,所以軍隊質量才如此低下。

馬略的改革是:改徵兵制為志願兵制,並給志願兵發放工資,從此,羅馬的兵役不再是公民的義務,而是一種職業。

眾多的失業者,還有下層階級的平民,紛紛響應馬略,一方面,曾經困擾著政治精英格拉古兄弟的失業者問題,被馬略歪打正著地解決了;另一方面,這些人成為了馬略的“後援會”,形成了勢力眾大的“平民派”。

“新人”登場:羅馬獨裁時代的開啟


與其說,這是一支共和國的軍隊,不如說,這是馬略徵召了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而他後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讓統帥擁有對高級軍官的人事任免權,為自己組建衛隊……雖然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和指揮效率,可是也促成了“軍隊私人化”這一現象的出現,自他之後,蘇拉、龐培、愷撒等一系列手握重兵的武將相繼出現。

可以說,馬略的軍制改革,為獨裁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02 “新人”蘇拉:擁有共和制理想的獨裁者

朱古達戰爭除了催生馬略的軍制改革,還讓另一位攪動風雲的人物登上了歷史舞臺,那就是蘇拉。

朱古達戰爭中,蘇拉展現了強大的外交天才,他策反了朱古達的盟友,令其設計抓住了毫無防備的朱古達,從而奠定了戰爭的勝利,只是功績都安在了馬略的身上。

蘇拉出身名門,但是家裡卻很貧窮,有傳聞稱,他的母親早逝,是由妓女們供養他完成學業。和馬略一樣,他們生活的地方,與元老院階級有相當遙遠的距離,他們都屬於政界的“新人”。

但蘇拉和馬略是完全對立的,如果說馬略是維護平民權力的“平民派”的領袖,那蘇拉一定是維護元老院權力的“貴族派”領袖。

“新人”登場:羅馬獨裁時代的開啟


1、兩次政變,獨裁官變成獨裁者

蘇拉一共發動了兩次政變,兩次政變都得以成功的因素在於——他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

第一次發生在公元前88年,蘇拉與馬略爭奪東征希臘的統帥權,蘇拉勝出了,可是馬略利用自己在平民中的聲望,奪取了蘇拉執掌的兵權。因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蘇拉找到了自己舊時的下屬,利用在軍中的威信,武力奪取了羅馬,放逐了馬略。

第二次發生在公元前83年,在蘇拉遠征希臘時,以馬略為首的平民派又掌控了羅馬,並對貴族展開了五天五夜的屠殺,屠殺後的倖存者紛紛投奔正在返程的蘇拉軍隊,此時馬略又意外死亡,於是蘇拉幾乎毫無懸念地重新贏回了羅馬。

“新人”登場:羅馬獨裁時代的開啟


“我是合法的統帥,可是平民剝奪了我的軍權;我在希臘為羅馬而戰,可是平民卻把我定義為國賊!”蘇拉對平民派的厭惡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更覺得,平民派勢力的壯大,對於共和國的危害實在太大了——因為幾乎所有的混亂,都是因為那些無知的平民受到了護民官和馬略的引導。

他決心一定要把平民派徹底清除,為此,他要進行一場大改革。為了讓自己的政策暢通無阻,他給元老院提議:

”國家處於非常危急的狀態,,還按照平時的執政官體制是不夠的......要按照非常時期的做法設置獨裁官,而且給予他解決問題充分的時間,因此,獨裁官的任期應該是無限的。“

獨裁官,其實是羅馬危機管理體制下的產物,可以在危急狀態下提高決策的效率,任期只有6個月,但是蘇拉的要求是”無限期“,於是獨裁官,就變成了獨裁者,後世也常稱之為”獨裁者蘇拉“。

2、維護共和制的獨裁者

如果說馬略是“平民派”的領袖,那麼蘇拉一定是“共和派”的領袖,他認為羅馬的混亂就是由那些無知的平民引起的,因此愈發堅定要維護以元老院為主導的,“少數人領導”的共和制。

他在擔任獨裁官期間,進行了很多改革,有兩個主要的方向:

1、加強元老院的力量,削弱平民的力量。比如:擴大元老院的席位,吸收更多有實力的人;限制護民官的仕途,於是有能力的年輕人不再願意擔任護民官,平民就缺少了高素質的領導者;

2、防止獨裁的再次發生。比如,實現軍政分離,防止“武力奪取羅馬”;重塑“年功序列”的權力結構,也就是按照年齡和資歷擔任職位,而不是靠“實力”,特別是武力。

第二點會讓人感到驚訝,因為蘇拉自己就是獨裁者啊!理解這一點我們只需要知道:對蘇拉而言,獨裁是為了維護共和的手段,他必須得在這個獨裁者的位置上,才能按照自己的政治構想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從而恢復共和制的統治效能。

因此,在完成改革後,蘇拉就辭去了獨裁官的職位,並在第二年就安詳地離世了。

03 “獨裁”顛覆了“共和”,卻拯救了羅馬

蘇拉放棄了獨裁,給後人留下一個“打滿了補丁”的共和制,可是這樣的共和制,真的可以拯救混亂的羅馬嗎?

幾乎所有的史書,都記載了“蘇拉體制”的崩潰,獨裁者一個個地出現:龐培、克拉蘇、愷撒.....直到屋大維建立了羅馬帝國,共和制徹底地結束了。

首先,蘇拉想從制度設計上,防止獨裁的發生,可是,他忽略了一個問題:誰來保證這個制度執行下去呢?誰有這個實力呢?

蘇拉有,因此他活著時,一切相安無事。但是元老院沒有,於是制度就形同虛設了。

蘇拉死後,逃到非洲的平民派蠢蠢欲動,可是有實力清剿這些餘黨的,只有當時才29歲的龐培。在蘇拉的”年功序列“體制中,年滿42歲才能擔任執政官,有執政官資歷的人才能有軍事指揮權,可是迫於形勢,元老院只能把軍事指揮權交給這個完全不符合要求的年輕人。

當龐培凱旋而歸時,他要求元老院提議自己為執政官,當時他才35歲,根本達不到要求。可是,當時元老院,有誰可以來阻止龐培呢?

“新人”登場:羅馬獨裁時代的開啟


其次,共和制已經無法解決羅馬國內的階級鬥爭問題了,掌握著元老院的貴族派和掌握著平民大會的平民派,互相之間已經不死不休了。

想破解這個二元對立的困局,強化其中一方的力量,只會讓對立更加加劇,還不如出現一個強大的獨裁者,讓權力結構從二元對立變成三元對立。

“新人”登場:羅馬獨裁時代的開啟


這就是愷撒的做法,他同時削弱了元老院和人民的權力,直接讓自己成為終身獨裁官,進而成為羅馬的君主,這反而為當時混亂的羅馬創造了一種新的出路。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定於一人”的君主制匹配了當時羅馬的國情。

隨著羅馬霸權的擴張,羅馬的公民不再集中在羅馬,而是分散在整個地中海區域,所有的公民都來羅馬參加公民大會幾乎是不可能的。“定於多人”是不現實的。

“新人”登場:羅馬獨裁時代的開啟


“定於少數人”的元老院權力模式,歷史證明了,這隻會導致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當時的羅馬,已經從“極速擴張期”進入到“維持穩定期”,需要的是有一個有大局意識,而且極具管理才能的人,為羅馬創造一種新的秩序——他還必須手握大權,以保證想法得以順利實施。

愷撒本應該成為這個人,可是元老院的人刺殺了他,於是這個任務由屋大維來完成,於是羅馬終於迎來了秩序和和平。

04 結語

有人說,羅馬的滅亡,是因為它的偉大。

是的,共和制成就了羅馬的強大,可是當羅馬強大到一個新的階段時,共和制就成為了阻礙它成長的因素。

獨裁顛覆了共和,並拯救了羅馬,因為它帶來了秩序。同樣地,當羅馬帝國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帝制也同樣會被取代,這也許就是歷史不可違的規律吧。

“新人”登場:羅馬獨裁時代的開啟


參考文獻

《羅馬史》 李維

《愷撒傳》 阿德里安 戈茲沃西

《羅馬人記》 瓦羅

《羅馬盛衰原因論》孟德斯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