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為什麼不匡扶漢室?

金州往事


“周瑜為什麼不匡扶漢室?”筆者個人觀點猜測主要是因為下列原因:

第一,東漢末年,風雲變幻,一開始周瑜等人始料不及。比如說陳壽在《隆中對》中就描述有道:“……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然後正誠如一些文友所說的,周瑜原本就跟著袁術一起混了,直到後來袁術搶奪傳國玉璽稱帝了,周瑜才和袁術劃清界限的。

第二,曹操率先打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旗號來號令天下,至後曹操就被指責為:“名為漢室,實為漢賊”了;緊接下來又輪到劉備粉墨登場標榜自己是“漢室宗親”,劉備打著“興復漢室”的旗幟到處擴充自己的勢力……凡此種種,讓周瑜大為彷徨而無所適從……

第三,周瑜畢竟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江東子弟。可以說周瑜骨子裡一直都在秉承著秦末漢初時期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精神。而且周瑜和孫策二人既是同鄉又是姻親關係,在《群英會蔣幹中計》中,周瑜就乘醉給蔣幹等人表過態說自己和孫策的關係:“……外託君臣之意,內結骨肉至親;言必聽,計必從,禍福共之……”也就是說,在當時天下大亂豪傑並起之際,周瑜更願意選擇輔佐孫策而不願意去什麼匡扶漢室的。

此外,周瑜本人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首先是周瑜去世得太早了。無論是在正史上還是在演義小說當中,周瑜都是屬於英年早逝的人;其次是,周瑜自身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比如說周瑜就沒有能力能夠幫助孫策很好地融入江東世家大族了。而在民間,周瑜的“羽扇綸巾”的英雄形象早已經被人們置換成諸葛亮了!


天香雲外飄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離題吧。周瑜是江東士族出身,在他的世界裡,漢王朝並不是他效忠的對象。西漢末年,漢王朝早已名存實亡,無法再為士族階級的利益代言,那麼士族階級尤其是江東士族就必然要找一個新的代言人,這個人就是孫權和他的父兄,而孫權也非常樂意這樣做以鞏固他在江東的統治地位,所以說兩者一拍即合,周瑜的效忠對象就變成了孫權。

那麼,孫權的理想是什麼呢?也不是興復漢室,而是“建號稱帝,以圖天下”,說白了就算孫權想自己當皇帝,當然不會去提什麼興復漢室之類的口號。

三國中,真正想想興復漢室的是諸葛亮、荀彧這些人,他們的理想才是重新恢復漢王朝的政治秩序,也就是匡扶漢室。甚至連劉備也不是,劉備只是想做一番事業而已,沒有那麼大的理想抱負。

但是,歷史的車輪是無法阻擋的,這一點魯肅在三國鼎立局面之前就曾斷言過,“漢室不可興復”,可謂是三國第一“明白人”。

一家之言,不當之處敬請見諒。


似火流年一路飛揚


縱觀三國,真正出於公心,匡扶漢室的諸侯幾乎沒有,文臣武將各為其主。劉備雖然為漢室宗親,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實際上內心並非如此,這一點從他在漢獻帝在位時,先匆忙稱王(漢中王),後又稱帝即可證明。至於周瑜不匡扶漢室,原因有三:

一是漢室從桓靈以來,宦官專權,豪傑並起,朝廷威望一落千丈,顏面盡失,寧事主,不事帝成為當時智能之士非常盛行的做法 ,周瑜當然也不例外。

二是當時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匡扶漢室實際上成為空想,與其說匡扶漢室,還不如說匡扶曹操。周瑜屬於豪俊之士,這一點他是很清楚的。

三是周瑜與孫策是故交,孫策、孫權對他言聽計從,而周瑜對孫氏弟兄也可謂忠心耿耿,鞠躬盡瘁,自己的一身才華顯然不可能浪費在名存實亡的朝廷上。


Ljp劉建平


周瑜的脾氣,曹操忍不住他!





鬼谷團隊之內向者心聲


周瑜出道是在公元196年,也正是在這一年曹操將漢獻帝接入許昌,改元建安,天下大亂。

要知道那會周瑜才21歲,正是年輕希望建功立業的時間,以當時的天下來看,漢朝基本上已經沒有希望了,以周瑜的眼光自然不會看出這一點,而且就算周瑜去匡扶漢室,怎麼匡扶?去許昌漢獻帝身邊?那樣只有兩個結果,要不跟曹操混,要不無所事事一事無成。當時的情況下漢獻帝翻盤的可能性基本為0.

退一步講,周瑜可以發展自己的勢力,然後再迎復漢室,事實上以當時周瑜和孫策的做法來看,這麼說也沒什麼錯,可能兩個人當時也是這麼想的,所以兩人去了江東,建立基業,也有隔岸觀火,觀察中原形式的想法。但是後來現實的發展導致這種事情變得不再可能,隨著孫策的去世,曹操的一統北方,年輕時的熱血也漸漸會變得現實,就有了後來引薦魯肅,魯肅向孫權提出的榻上策。

其實以當時的形式來說,除了一些老臣為了心中的信念繼續支持漢室外,各路諸侯無不是心懷鬼胎。就連曹操一開始難道不是想匡扶漢室嗎?但是現實呢,形式大於天啊。一個人一旦手握重權之後,就算自己想放棄,形式也會逼著這個人不斷往前走。因為他揹負的將不再是他一個人了,還有背後的宗族,手下的勢力。


楓葉0829


不匡扶漢室的多了去了,只有劉備集團是其他的都不是。劉備還算明主,匡他都是懂感恩懂大愛的人;劉禪是庸才,匡他是愚忠,是助紂為虐。劉備在而不匡,是自私的或者是不懂敢大恩大愛的人;劉禪時,不匡是敢為天下先、為民請命、替天行道。


化州大叔


因為周瑜的時代玩不了《全戰三國》。

開句玩笑。周瑜並非不想匡扶漢室,當年,他叔叔也是一方太守,兵權在握。但是周瑜受到了欺騙,這與她少年時代總角之好的孫策,為袁術開疆擴土,周瑜把所有心血都放在孫策身上,給他兵,還給她幫忙,結果孫策卻是個背主之賊;心灰意冷、分文不名的周瑜投奔袁術,結果袁術卻是最大的反賊,自己想廢漢自立。自此,周瑜也看到漢室不可復興,開始謀取霸權之路。



孫策的意外身故,為周瑜創造了一個絕佳的好時機。此時的周瑜實際上處處被孫策算計,給他一箇中護軍,缺不在吳城上班,先在廬江,卻因為邀買人心被調離,赤壁前夕在一個叫春谷的地方待著,這個春谷長一共在三國志就出現過兩次。大戰役完全挨不上邊。



國仇家恨的周瑜於是帶兵進京,奪走了張昭的兵權,開始了周瑜之野望。


子夢奇談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誰說周瑜不匡扶漢室呢?匡扶漢室是那個時代很多士大夫的追求。在周瑜看來,曹名為漢相 ,實漢賊也。 赤壁之戰不就是抗曹嗎?這在當時,周瑜看來不就是匡扶漢室?孫權稱帝遠在曹坯 劉備之後,而那會離漢已經很遠了。周瑜也死去很久了。


一夫壹歷史


因為劉備打了匡扶漢室的旗號,所以他就不匡扶漢室了,選擇別的旗號比較好一些。


南山湘鄂


東漢末年,奸臣當道,民不聊生。先是董卓挾持天子漢獻帝劉協,後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室其實是名存實亡的的一個狀態,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下,許多諸侯並不想匡扶一個已經氣數已盡的王朝。

至於周瑜為何不匡扶漢室,小編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1.首先周瑜和他的家族本來是在袁術的手下效命的,後來袁術得到了傳國玉璽竟然直接稱帝,要知道當時的大漢天子雖然名存實亡,但也是天子,袁術此舉無疑是惹了眾怒,於是天下諸侯紛紛討伐袁術,周瑜自然也得和袁術劃清界限。周瑜也看到了朝廷毫無威嚴,天子毫無號召力,自然也就不想著匡扶漢室。

2.與江東小霸王孫策惺惺相惜。要知道英雄遇到英雄總是珍惜的,周瑜遇到了孫策,兩個人也是彼此惺惺相惜。孫策,人中豪傑,周瑜自然也是看到了孫策身上的優點以及孫家在江東的基礎,所以選擇去幫助孫策成就霸業。

3.漢獻帝劉協當時遠在許昌,周瑜如何去扶持?難道要去曹操的大本營許昌自投羅網嗎。

總結:綜合以上三點,周瑜對當時的大漢天子並不抱有希望,而且天子遠在許昌,在曹操的掌握之中,還不如找一個有志向的英雄一起在這亂世中成就事業,這也是選擇了孫策的原因。劉備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最後還不是在成都稱帝了,亂世之中唯有自己活下來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