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農業在農村推廣面臨哪些挑戰?

酒罷去一品香


2016年11月10農業部發布的《農業部關於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數字農業的重要性,也給出了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措施。總體目標:力爭到2020年,信息進村入戶基本覆蓋全國所有行政村,“政府+運營商+服務商”三位一體的推進機制進一步完善,農村“信息高速公路”基本修通,政類服務、民類服務、商類服務在一個平臺協同運行,服務延伸到村,信息精準到戶,基層信息服務體系基本健全,服務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大幅提升。其實各省農業廳推進的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在2015年就開始推進了。福建省農業廳專門有個專門的職能部門即信息處在推進這個工程,和12316服務體系相結合,在各個縣市下面的各個鄉鎮佈局專業站和一般站點,進行落地,實現線上線下服務農村。

但是,數字農業在農村推廣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挑戰:

1.現在務農主體普遍年紀偏大,文化水平不高。

2.智能手機普及了,但是很多農民朋友還是不會操作,只會簡單的接打電話。

3.做農業的虧損的比較多,農村留不住人才,導致很多觀念跟不上。

4.基礎設施有的地方還跟不上,比如說光纜建設、網絡覆蓋跟不上。

雖然有些挑戰,但是隨著國家的各方面的基礎建設的推進,相信新農村會越來越好。


老段侃農


咱廢話不多說,直擊正題!談談數字農業在農村推廣面料哪些挑戰

首當其衝的是農民的認知問題

且不說數字農業,就連當下的網購、網紅經濟在農村都頻頻遇阻,我們看到一小部分部分農村,已經開始向新型農民靠攏了,這依託於他們有一個足夠開明和時尚的村幹部或村集體領導,當然這只是極少一部分,而我們現狀大多數農村的現狀:還是新型農民經濟遲遲得不到農民的重視,在廣大農民兄弟的認知裡,依舊是我給你糧食,你給我錢的,等價交易邏輯。想把數字農業推廣開來,第一個要解決農民的認知問題,讓他們知曉並且接受新時代的經濟模式!

其次就是農民的“教育問題”

不要誤會,我說的教育問題不是小學初中數理化,而是新型數字農業的知識貫徹和普及。也許你會認為讓農民朋友接受數字農業不難,但如果讓你讓他們瞭解並且把數字農業當成農村經濟的主要載體,我想是難如上青天啊!因為農民,尤其是年齡稍大的農民,他們的知識儲備(農業知識儲備)與數字農業基本不搭邊,他們可能種了一輩子地卻不知道自己種的水稻被出口到了國外,基於農村人文的獨特性,解決這個問題要從村幹部、村裡有威望的人下手,並且以年輕人為著力點,才能更好的開展計劃!

再次要解決好利益鏈模式(利益分配問題)

還沒賺到錢就先計劃怎麼分錢?如果你能問出這樣的話,那我只能說你太不瞭解農民了。或許你現在正在推進的項目是真誠的想幫助農民,但是他們更願意相信下鄉行騙給他們畫餅的人。所以,民以食為天這說法一點不假。想要更好的推進,長久的發展,就要先把可能的紅利以及利潤分配問題清楚透徹的傳達給農民。農村人淳樸,建立了信任,後續的一切工作都會很順利,否則會有很多煩擾。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經驗,這套經驗不止是總結“數字農業”在農村推廣面臨的問題,而是所有新經濟形勢想要進軍農村的共同難題。

希望能夠幫助大家!也希望讓億萬農民朋友早日富裕起來!


農民李尋歡


首先需要說明,數字農業是個集合範疇,它包含了精準農業、精確農業、智慧農業、農業大數據、物聯網(IoT)等概念。

未來的農民內涵將發生重大變化,他們會更加專業化、職業化、年輕化、高學歷、懂農機,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整個“農民”群體將逐漸分化:越來越多有農業專業背景的大專院校畢業生將從事田間管理;未來懂操作農機、維修農機的勞動力需求越來越多;未來農民更懂市場,有互聯網思維的新農人將從事農業的營銷、流通相關工作;老一輩會逐漸淘汰,或從事基礎性工作。

與此同時,專業大戶、合作社、公司將會越來越多,併發揮更加重要和實際作用。在北方地區,尤其是東北地區,生產經營主體將以專業大戶為主。而合作社將變得更加規範化、實心化,向日本農協看齊。公司(工商資本)的下鄉,將不再急功近利化(急功近利也得不到好的結果)。數字農業將是未來10年重要的風口,併成為整個行業的最終解決方案。數字農業解決方案,可結合種植模型、數據模型,加上傳統經驗的固化、提煉,從而使整個過程更高效、精準。

本人認為,手機等終端設備將成為未來重要的農具,大數據將成為未來最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數字農業解決方案也將成為最重要的生產力,而能孕育、促進數字農業發展的生產關係,才是先進的農業生產關係!



小蟲牧海


希望對你有幫助,《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對推進數字農業農村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全面貫徹落實該規劃的部署要求,需要強化數字農業農村科技創新,打造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引擎和新動能。

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加速融合,但數字農業農村發展仍面臨著諸多挑戰。 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數據爆發增長、海量集聚,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速向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廣泛滲透,深刻改變全球經濟版圖格局。黨中央、國務院大力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實施數字鄉村戰略,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設施裝備研發顯著加快,遙感、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蓬勃發展,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同步發展,數字新產業新業態競相湧現,帶動傳統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升級。與工業和服務業等領域相比,農業農村領域數字化研究應用還明顯滯後。基礎設施依然薄弱,數據資源體系建設還不完善,標準缺失阻礙應用協同,發展基礎“空檔”; 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力量不足,農業機器人、智能農機裝備適應性較差,創新能力“掉檔”; 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融合不夠,數據整合不充分、開發應用不足,信息系統集成應用不夠,產業化水平“斷檔”,因而迫切需要補齊數字化不足的“短板”。

推進數字農業農村科技創新,以數據賦能農業農村現代化。 要以“數據—知識—決策”為主線,突破核心關鍵技術、裝備和集成系統,厚植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根基。

一是加強精準感知和數據採集技術創新,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的農業農村信息採集技術體系,開展數據採集、輸入、彙總、應用、管理技術的研究,提升原始數據獲取和處理能力,解決“數據從哪來和如何管”這一基礎問題。重點是推進滿足農業農村需求的專業遙感衛星研發,突破無人機農業應用的共性關鍵技術,攻克農業生產環境和動植物生理體徵專用傳感器,實現重要農區、牧區的農業資源環境、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跨區域、全要素、多層次的數據採集;研發農業農村大數據管理平臺,突破“集中+分佈式”農業農村資源資產一體化雲架構、數據安全等關鍵技術。

二是加強數據挖掘與智能診斷技術創新,構建農業大數據智能處理與分析技術體系,加強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農業、大數據認知分析等戰略性前沿性技術超前佈局,解決“數據如何處理與分析”的關鍵問題。重點是開展共性關鍵技術攻關,集成農學知識與模型、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等方法,研發動植物生產監測、識別、診斷、模擬與調控的專有模型和算法,實現農業生產全要素、全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診斷;圍繞農村數字化服務,加強農業農村數據資源關聯挖掘、智能檢索、智能匹配與深度學習等關鍵技術研發,滿足農民對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體驗服務等全方位信息需求。

三是加強精準管控與信息服務技術創新,構建數據賦能農業農村智能化決策與管理技術體系,加快行業管理與服務流程的數字化改造,解決“數據如何服務”的出口問題。重點是加強農業農村專有軟件與信息系統的整合集成研究,研發環境智能控制系統、農產品質量快速檢測與冷鏈物流技術、農產品可信追溯技術;加強智能裝備自主研發能力,創制一批農業智能感知、智能控制、自主作業等物質裝備,重點突破農業機器人、數控噴藥、智能檢測、智能搬運、智能採摘、果蔬產品分級分選智能裝備;進行數字農業標準規範研製,建立數據標準、數據接入與服務、軟硬件接口等標準規範。

構建數字農業農村科技創新體系,提升數字農業農村自主創新能力。 加快數字農業農村科技創新,既要發揮政府作用,也要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建議各級政府部門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專用設施和研發基地,圍繞戰略性前沿性技術佈局、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技術集成應用與示範、農業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建設一批國家數字農業農村創新中心和專業分中心,構建技術攻關、裝備研發和系統集成創新平臺。將數字農業農村科技攻關作為國家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重點,建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數字農業農村科技創新團隊,推動數字技術和農業農村深度融合。協同發揮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等各方作用,培養造就一批數字農業農村領域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和高水平管理團隊。加強數字農業農村業務培訓,開展數字農業農村領域人才下鄉活動,普及數字農業農村相關知識,提高“三農”幹部、新型經營主體、高素質農民的數字技術應用和管理水平。

作為國家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中國農業科學院將集聚全院乃至全國研究力量和科技資源,瞄準我國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的戰略需求,凝練重大科技命題,從更高層面、更廣視野開展數字農業農村農業重大理論、關鍵技術和裝備的協同創新和聯合攻關,解決重大科學技術難題;圍繞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深度融合,有效整合現有先進裝備、實用成熟技術和系統成果,進行標準化組裝、集成、熟化和應用驗證,加快數字農業農村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示範應用,探索“創新鏈+產業鏈”雙向融合機制,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解決好我國“三農”問題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農村吳玉宏


愷易物聯網是做現代農業服務的,對於這個問題想發表一些看法。

我們公司做的農業物聯網其實就是數字農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已經形成了一套全新的農業發展模式。一是質量全程可追溯。二是生產種植過程分析。三是簡化複雜的供應鏈,降低物流成本,為農民增收、農業增長和農村穩定創造了條件。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來鼓勵農業物聯網的推廣,但是

當前,農業物聯網仍面臨五大挑戰:

  首先,受資金制約嚴重。

  其次,農業專用傳感器缺乏。

  第三,物聯網設備不夠接“地氣”。在滿足農民使用需求方面還要繼續探索。

  第四,設備智能化水平低。

  第五,農民觀念落後。

這五個挑戰是農業物聯網所面對的,也正是數字農業在農村推廣所面臨的挑戰。


愷易物聯網


首先我們要了解數字農業的基本概念、主要內容以及核心技術和管理系統。

數字農業是指使用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遙感、自動化、計算機、通訊和網絡等數字化技術對農業(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林業等)生產、管理、經營、流通、服務等領域進行數字化設計、可視化表達和智能化控制,以達到合理利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生態環境等日的,使農業按照其內在的客觀規律、人類需求的目標和方向發展。數字農業包含精確農業、精細農業、精確農作、處方農業、因地制宜農業以及虛擬農業等概念。其中,精準農業是數字農業的核心。

    數字農業主要技術體系包括以下內容: 20世紀70年代以後,微電子技術的迅速實用化推動了農業機械裝備的機電一體化、監控技術和農田信息採集與處理技術智能化研究的發展,它為數字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積累。數字農業的技術體系可分為基於3S技術的數字農業和基於傳感器的數字農業。基於3S技術的數字農業又稱為基於地圖的數字農業,其核心技術是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遙感技術(RS)和計算機信息系統(CIS)。

   數字農業是構建數字地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國加入WTO後,數字農業為建立有效的質量監測體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農業的數字化,對解決我國人多地少的實際國情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20年年初的疫情防疫,對於數字農業來說就是一個極好的宣傳和試驗推廣期,在防疫期數字農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已經表現的十分突出。

當前在農村推廣面臨的問題有:

一是理念宣傳不到位,對於數學農業基本概念模糊不清,現在大多停留在電子商務、網店、直播銷售等階段和環節,缺乏系統性、全面的概念宣傳及樣本示範。

二是人才嚴重短缺,真正懂得和運用數字農業基礎知識和技術的新型農民、基層幹部、農村系統管理人員都嚴重不足。應加強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回鄉發展、培訓新型農民等工作。

三是實施數字農業硬件設施欠缺,農村網絡建設還達不到全面實施數字農業的要求,應借力5G建設之機,完善農村的基礎數據網絡體系。

四是樣本示範建設不夠,國家雖然在進行了一些項目的實施,但是在全國範圍內來說還嚴重不足,至少每個市建立以不小於鄉鎮規模的數字農業示範工程,全國引導數字農業的建設和發展。


張林微生物治理環境


到2020年,數字鄉村建設取得初步進展。農村互聯網普及率明顯提升,農村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向鄉村延伸,網絡扶貧行動向縱深發展,信息化在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中的作用更加顯著。

到2025年,數字鄉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城鄉“數字鴻溝”明顯縮小。4G在鄉村進一步深化普及,5G創新應用逐步推廣。農村流通服務更加便捷,鄉村網絡文化繁榮發展,鄉村數字治理體系日趨完善。

到2035年,數字鄉村建設取得長足進展。城鄉“數字鴻溝”大幅縮小,農民數字化素養顯著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基本實現。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數字鄉村,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全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戶外小勇


數字農業需要三個方面的基礎:第一是基於物聯網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機械自己儀器儀表的配套。第二是與數字農業適應的高效農業基礎。第三是具備現代農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在我們國家,這三方面都無法具備推廣基礎。只有一些政府試點和科研機構的試驗項目。


問心老農


數字農業其實就是,對農業數字化雲計算的管理模式,前提是建立在實體農業之上,如果沒有實體農業,那有基礎運作數字農業,網絡和雲計算,不借助人和土地,還有種子,他不可能中出一顆能吃的糧食來,所以數字農業在國內要有效推廣,至少需要五到十年左右。


隴山啟航


一,流轉的集中性,還是分散小戶幾戶沒有數字化的意義。

二,建管護的效益難以維持,建設容易,管護是問題,關鍵數字化到底給農業帶來多少效益,節約了多少水電,又增收了多少農產品的產出,是值得一起思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