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恥以後,如果趙構是秦始皇一樣的人,宋朝的發展會如何?

220君


始皇與高宗二人之歷史功業似乎大相徑庭,一個是“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千古一帝,一個是重用奸臣,枉殺忠臣,又偏安一隅的皇帝,但筆者認為,許多歷史事件,無論是春秋大業,還是日薄西山,雖不排除有主人公的因素,但終歸還是時勢使然!

首先看秦始皇為何能在短短十幾年可以平定六國,定鼎天下。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歷代老秦人的艱苦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秦人先祖是以靠給周天子養馬有功,而被冊封於帝國最西邊,封邑起初只有50裡地,在那個強國林立的時代裡,偏居西隅的秦國,真可謂是寂寂無名,加上地處荒僻,中原諸國搞會盟什麼的都是不帶秦國玩的。而且老秦人日子也過得不安生,西邊的犬戎人屢屢進犯,騷擾不斷,給老秦人帶了了很大的困擾,可能也正是在這種不得安寧的境地中,老秦人養成了很好的憂患意識,不貪功享樂。在中原諸國你來我往,爭霸結盟的時候,老秦人卻艱難的與西戎人死磕。

到了秦穆公時代,秦國才翻開來新的一頁,這時候秦國基本穩定住了國本,也是在這一時期,秦國地盤得到了有效擴充,同時穆公因為護送周天子西遷有功,被冊封為周王親室,得到了官方的認可,這時候的秦國才引起了中原諸國的注意,但即便如此,以禮樂自居的中原諸國,仍然嘲笑秦國無禮樂,沒文化。但老秦人從來不氣餒,依然艱苦卓絕的奮鬥,後來伴隨著西戎人的騷擾不斷,義渠人的屢次燒殺劫掠,這一時期的晉國也是一直虎視眈眈,雙方摩擦不斷,後來秦武公東征西伐,戰死疆場,昔日的秦晉之好算是徹底崩了,雙方也徹底結下了血海深仇。

後來秦孝公繼位 開啟了商鞅變法,從此秦國煥然一新,舉國振奮,但即便如此也沒有改變秦國繼續韜光養晦的策略,直到繼任者秦惠文王,才開啟了東出的步伐,東面從大魏王那收復了河西之地,北面徹底平定了義渠之亂,進而中原會盟稱王,成為了秦國第一代秦王,史稱秦惠文王。接著上臺的秦武王,沿襲前代帝王未竟事業,揮師打趴韓魏,示國威於周王畿,後雖英年早逝(舉鼎而死),抱憾而終,但其繼任者依然很好的抗住了這面大旗,繼續執行秦國東出大略,此時的韓魏等國早已對秦虎狼之師是為之側目,莫敢相望,昔日的齊、楚兩個老牌大國,也相繼被打垮,新興崛起的趙國,雖風光一時,奈何也在長平之戰後,徹底一蹶不振。百尺高臺起於壘土,秦之歷代先祖,兢兢業業 ,一步一個腳印,紮實的打下來如此厚實的基礎,一統六國,已是時間的問題了。後面的嬴政上位,只是將這這份事業,順勢推到了高潮而已。

反觀宋高宗趙構,雖然亂世上位,勉強在南方站穩了腳跟,但整個帝國的國力,早已是日薄西山。雖說帝國剛在神宗朝經過王安石變法的大力整頓,似乎有了好轉,但這就像早已病入膏肓之人,突然用猛藥加以診治一樣,往往可能會使病人的身體適得其反一樣。然後整個帝國經過荒淫好色的哲宗、藝術家徽宗、背鍋俠欽宗三位皇帝的折騰,帝國的最後一點國力終於是被掏空了,然後在金國的鐵蹄下,迅速敗落,並且留下來遺恨千古的靖康之恥。

而繼任者趙構,在南方憑藉長江天險,在亂世中奮力支撐起了半部帝國,成就了後面百年的南宋帝國。可見趙構也絕非等閒之輩,雖偏安一隅,但也絕非其心之所願,此亦是時事使然也。

由此可見無論是被贊為雄才大略的秦始皇,還是被貶為偏安一隅的宋高宗,二人之才幹,今人實在難以評判,但成就二人之功業者,最終還是那個時代!






江川流劍客


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就要先對趙構和秦始皇兩個人做一下分析。

先來說一說宋高宗趙構。首先趙構本來是沒有機會當皇帝的,他不過是宋徽宗趙佶眾多兒子之一,過去也就是個康王趙構。若不是靖康之難,除了他之外,其他趙光義嫡系子孫不是死了就是被金國俘虜了,趙構是無論如何也坐不上皇帝寶座的。

趙構這個人本身就存在性格缺陷,做事情瞻前顧後患得患失,從他殺害岳飛這件事就能看出來,這個人太在乎自己的皇帝位置了。他擔心岳飛真的直搗黃龍迎回徽欽二帝,那他趙構自己的皇位不保。僅僅因為自私自利而不考慮民族國家大義,這就是趙構。

再來看看秦始皇嬴政。始皇帝為人殺伐決斷,做事果敢。秦皇一掃六合統一天下結束了長達幾百年的戰亂攻伐,這本身就是一種英雄主義。

如果趙構是秦始皇,那麼一定會毫不猶豫的攻打金國,以嬴政的決心和意志力,根本不存在辦不成的事情。那麼也一定會改變宋王朝重文輕武的局面,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宋王朝推向巔峰。但是這也許會在短暫的輝煌後加速宋王朝的滅亡,因為秦朝本身也就是二世便滅亡了。





史海扯談


靖康之恥發生在公元1126年到1127年。這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二聖被俘,這也成了大宋歷史上無法磨滅的一大恥辱。

宋高宗趙構,南宋開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之弟,在位初期,迫於形勢民心,任用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將領抗擊金軍,後來一味求和,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偏安一隅。

如果趙構能像秦始皇一樣的雄心的話,那麼宋朝發展將會十分強勁。下面我們來試著分析看。

一經濟。宋朝本來經濟就比較發達,而賦稅重地還在手中,所以趙構不缺錢,沒錢一切無從談起,國家發展的方方面面都要用錢,這是根基。

二人心。在當時中原地區全都是被儒家思想薰陶了幾百上千年,人心向背,對胡人是沒一點好感的,人的思想不是金兵剛佔領幾年就能改變的,更別提南方那些士大夫階層,只要是皇帝下定決心,民心是相當齊的。

三軍事。南宋軍事上有岳飛、韓世忠、李綱等一大批衝鋒陷陣的猛將,雖然北方被佔領,但人口數量還是遠遠超過北方,不缺兵源。

也就是說,只要趙構想幹,有秦始皇的眼光,想打敗金兵,恢復故土,應還二聖是沒有問題的。然而趙構考慮的東西太多了,如果不是靖康之變,他是做不上皇帝的,應還二聖的話他這個皇位是讓還是不讓,這是最根本的問題,也是最現實的問題,歷朝歷代沒有那個人能抵禦權利的誘惑,這也就導致了趙構只能偏安一隅,苟且偷安。我們學歷史的時候說秦檜是奸臣,想來他也是順從皇帝的意思,皇帝也需要這一號人物來替他做一些不乾淨的事[靈光一閃]


稜鏡看點


靖康之恥之後、北宋被滅、徽、欽二帝被俘受辱,如果南宋趙構換成千古一帝秦始皇,以他的雄才大略、宏圖大志,早就派得力猛將滅了金國,一雪前恥掃除這一心腹大患,南宋也會走向興盛之局。


小龍女5505


趙構如果是秦始皇之類的人 那肯定不會隔岸猶唱後庭花 一改宋輕武重文之風 整軍待發 北定中原


辰花妍月


趙構如果真有秦始皇的性格,南宋也未必收復得了北方,甚至可能加速滅亡。

宋室南渡後,很多人希望趙構能出兵北伐,收復失地。趙構在即位之初,雖然對金國採取了一些積極的抵抗措施,但是成效不彰。對主戰派逐漸採取打壓政策,宋朝也失去了收復北方的機會。很多人認為,南宋之所以無法戰勝金國,是因為趙構怯懦多疑,如果他能膽子大一點,放手讓武將去打,也許局勢就能出現轉機。我認為這種說法並不成立。首先,宋朝與金國交過手,深知對方的實力,若常年征戰,不僅徒勞無功,而且會拖垮國家財政,金國沒打過來,自己就先滅了。其次,歷朝歷代,凡是割據南方的政權,沒有一個能成功征服北方。主要原因除了南方不出產騎兵以外,後勤補給也很難跟上,歷史上的北伐幾乎沒有成功,宋朝正因為吸取了教訓,才避免盲目出征。第三,北宋因為與大遼簽訂澶淵之盟,兩國獲得了百年和平,趙構顯然想模仿北宋,與金朝維持和平的局面。南宋能否收復北方,與趙構的性格沒有太大關係。




嘯瞰風雲


既然是假設,那麼我們不妨先看看秦始皇是什麼樣的性格。21歲平定長信侯嫪毐,接著又除掉權臣呂不韋,開始大權獨攬,30歲-39歲間滅六國,改革中央機構,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車同軌,驅匈奴七百餘里,築長城,南征白越,秦始皇基本奠定了中國2000年以來的政治和領土基本版圖,是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

一句話,只有他想不到的沒有他做不到的,而且一定是獨一無二的至尊,即使像尋仙問藥,他也做得煞有其事,以致徐福在後世都位列仙班了。

假設趙構是始皇帝一樣的人,雖然開局不太好,但好歹後面穩住了局面,而且掌握著江南賦稅重地,手下大將有岳飛、韓世忠、李綱、張俊、劉光世,民情民憤高漲。文臣是弱了點,但是你知道秦始皇有點能耐的文臣也就李斯,打天下還是靠的王翦、蒙恬、王賁、李信,退一步講,趙構是始皇帝一樣的人也就有了始皇帝的眼光和手腕,宋朝文化強盛,想挑幾個有能耐的文臣還不是輕而易舉。

那麼有一問題,如果按照始皇的性格,岳飛必然能打多遠打多遠,直搗黃龍不是夢,迎回二聖指日可待,等等,迎回二聖把我趙九放哪兒,先別急,你真的以為都有了始皇的手段還怕這個嗎?到時候可以學著歷朝歷代篡權者的辦法:

趙九:“爹,哥,你們回來了,這皇位還給你們。”假意從座位上起來,眼中發著毒光看著這倆貨,然後掃一眼文臣武將。

文武:“陛下收復中原,直搗黃龍,迎回二聖,千古之功,現在大位已定,太上皇和太太上皇應該好好安詳富貴。”

說完,跪下口呼萬歲。

徽欽一看這陣仗,就這倆慫包,估計當場跪下唱征服,畢竟他們在金國幹了比這還不知廉恥的事。

椅子穩了之後,可以安安心心收拾金國和蒙古,還有那個噁心的西夏,什麼玩意,也能讓它立國這麼久,簡直是華夏文明的恥辱。統統滅掉。搞不好,趙構就是再造中華的又一人,次點也是劉秀一樣的人物,再次一點朱棣也行。

都是始皇一樣的人了,怎麼著也不會做成現在這個德行,簡直找不到詞形容他,一個賣國皇帝,靠出賣國家的利益尊嚴和功臣博取敵人的施捨,你跟那個釘在恥辱柱上的石敬瑭有什麼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