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財教育應該從啥時候開始呢?

豹哥看北京


您好,想分享一些我個人的想法和經驗,所以不請自來~

我記得小時候,父母會定期給零花錢,但是每次給零花錢之前都會問我:“上週的錢用完了嗎?”如果我回答“用完了”,那爸媽就會問“夠不夠用”,有可能多給一些;如果回答“沒有”,父母又覺得是不是給多了,會不會養成我亂花錢的毛病。

還有過年的壓歲錢,大部分朋友的共同回憶就是父母那句:“爸爸媽媽幫你存著,等你長大了再給你。”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很顯然,這樣的成長經歷,讓我對錢的認知永遠停留在“零用錢”的階段,對財富的管理也沒有任何概念,只知道有多少花多少。於是,畢業後,我成了典型的月光族。


現在,正處於最容易焦慮的階段,時常在跟一些同事、朋友談到收入和存款的問題,從他們的成長經歷,以及他們對孩子的理財教育上,我對孩子的理財教育是這麼想的:


一、理財教育越早越好

在大眾的普遍觀念裡,孩子心智不成熟、學識不足,沒有對財富的認知和管理能力。

但其實現在的小朋友遠比我們想象中聰明。同事的孩子才三歲,在街上看到想要的東西,知道要翻媽媽的包包拿錢;六歲的小侄女,50元和100元給她選,死也不要50,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100塊可以買更貴的東西。

所以,不要覺得孩子還小,你對他/她的低估,只會導致他成年後理財能力的低下。


二、理財教育要分階段進行

雖然孩子比我們想象中聰明,理財教育要儘可能早,但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認知水平的確會有很大差異,所以要針對這些差異,將理財教育拆分為不同的階段。基於身邊人的經驗,我大致總結如下:

1.2-5歲:認識最基本的財富——錢

這個階段,要讓孩子在物質概念上知道“鈔票”“銀行卡”這些東西,瞭解以不同形式存在的錢;

讓孩子明白錢可以換來食物、衣物、玩具,沒有錢就沒辦法獲得食物、衣服和玩具,從而養成要“保管錢”的意識;

讓孩子明白不同數量的錢可以換來不同的東西,更多的錢換來更多、更好的東西,比如50塊可以買一小盒餅乾,100塊則可以買一大盒,由此開始有“積攢錢”的意識。


2.6-10歲:讓孩子獨立保管錢、積攢錢

這個階段,父母要開始放手,定期給孩子零用錢,並且告訴孩子:這就是你這段時間擁有的財產,所有零食、玩具(非基本必要支出)都要從這裡出。

初期孩子會感到迷茫,也無法很好地管理自己的零用錢,因為他們對錢的多少、物價、消費和儲蓄都沒有清晰的概念。這時候,父母就要主動去幫助孩子,讓他們慢慢學習和了解。

等到孩子可以比較好地分配自己手上的零用錢,父母就要開始引導孩子進行一定的儲蓄了。為孩子準備三個不同的存錢罐:第一個用來買零食和玩具——這部分錢屬於日常開銷,孩子可以像之前管理零用錢一樣,自行分配和使用;第二個用來攢假期的遊戲基金(或者節日派對基金、好友禮物基金)——這部分錢,孩子需要有計劃、有目標地堅持儲蓄,並在一定時候取出進行分配和使用;第三個用來攢剩下的錢——要告訴孩子,“這個罐子裡的錢就是你長大以後擁有的財產,長大後爸爸媽媽不會再給你錢,如果你現在把它們用了,將來你就會沒有錢,就會很窮,連吃飯都成問題”,這是為了讓孩子慢慢體會積累原始資本和抗風險資金的重要性。


3.11-15歲:從簡單的模擬投資到理解真正的投資

成年人都知道,理財絕不只是把錢攢起來存在銀行裡。開源節流,儲蓄只是節流,要真正讓財富長大,必須懂得開源。

同樣,父母固然會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好大學、學習好知識、從事好工作。但再好的工作、再高的收入,如果不懂得理財,很可能導致資產縮水,嚴重的甚至會坐吃山空。

學會投資,才能讓孩子真正明白理財的價值、掌握理財的核心。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開始接觸社會,對世界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父母可以在家裡打造一個模擬的金融市場——讓孩子把手中的一部分錢存進家庭賬戶,父母也照做,跟孩子一起建立家庭賬戶,並告訴孩子:家庭賬戶裡的錢將會用來支持整個家庭的開銷,讓我們一家人生活得更好;到了年底,根據父母和孩子為家庭賬戶所做的貢獻(即投入的錢的多少),給每個人發放獎勵金。這樣一來,孩子開始有了使用原始資本進行投資獲得收益的意識,同時也能培養孩子的家庭意識和責任心,讓孩子成為一個能力出眾、人品優異的人。

同時,父母可以篩選一些真實可信的公益項目,尤其以幫助未成年人的項目為宜,讓孩子從自己的積蓄中拿出一部分,定期、定量地投入到這些公益項目中,並自己試著去跟蹤、關注項目的近況。這部分支出顯然是不會有物質回報的,但孩子可以通過這種投入獲得精神的收穫——他們會意識到財富對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也會明白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擁有財富,從而更懂得珍惜;更重要的是,當他們張開眼睛去關注別人、關注社會,他們對財富的理解會慢慢產生質的變化。如果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堅持這一點直到他們成年,他們擁有的將不只是物質財富,還會有很大一筆精神財富。

此外,父母需要有意識地讓孩子看一些簡單易懂的理財書籍,例如暢銷多年的《富爸爸窮爸爸》,正式開啟理論的學習。這個階段,對父母來說是壓力最大的,理論學習會讓孩子產生很多疑問,父母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才能做好解答;孩子會對諸如家庭賬戶、公益項目的操作會提出一些質疑,也需要父母進行引導。

這個階段,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最佳時機。


4.16-20歲:邁向成年之前,需要拓展對財富的認知

有了前面漫長的鋪墊,此時臨近成年的孩子,已經樹立了較為完善的理財意識和簡單的理財技能,也基本避開了會跑去投機的坑。那麼,理財教育是不是就停止了?當然不是。

前面說的,都是針對物質財富的東西。到了這個階段,孩子的三觀已基本成型,且年齡因素又決定了他們情感豐富,會更多地向內與自己溝通。此時,正是讓孩子理解錢財與物質以外的其他財富的最好時期。


引導孩子在確保物質財富得到有效管理的同時,逐步學著投資自己、關注社會、幫扶他人、拓展人脈、開闊眼界、確定工作與生活的基本原則、建立人生的核心圈……

無形的財富管理,是人生的重大課題。父母如果覺得這部分太難,就交給孩子自己去探索吧哈哈哈哈哈~



三、現在就是開始的最佳時候

總之,理財教育什麼時候開始都不嫌早,重要的是,根據孩子的年齡、學習能力、接受度等各種因素,有針對性地去引導和幫助孩子。


當然,如果你感覺孩子已經錯過了前面提及的那些階段,也沒關係。什麼時候開始都不嫌早,反過來也一樣,什麼時候都不嫌晚,現在就開始,孩子就能早一天擁有理財的能力。

祝福所有爸爸媽媽,都能將物質和精神的財富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擁有更燦爛的人生❤


汪俏俏


家庭理財教育開始越早越好。

比如

1.孩子2歲,可以開始認識錢💰錢,知道我們吃的用的都是要用錢換來的。

2.孩子3歲,可以讓他練習等待,知道有些東西,並不是即時就能獲得的。

3.孩子4歲,學習數數,給他不同的硬幣和紙幣,讓他學會歸類。

4.孩子再大一點,可以逐步練習存零花錢、自己買東西、學會比價、學會理智購物等等。

總之父母結合孩子的認知,日常加以引導,逐漸培養孩子對金錢的認知,長大之後一定不會在錢上吃苦。

羅伯特清崎有句話我非常認可:如果今天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有其他人來取代你,比如債主、警察甚至騙子,讓這些人來替你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恐怕你和你的孩子就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財商教練啟航


從小開始!理財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技能!


peny123456


1)首先讓孩子認識錢💰以及賺錢不容易

2)其次,給孩子一個專屬的賬戶,讓孩子擁有錢,而不是現實中很多家長說我幫你把錢保管起來,結果錢都不知道哪裡去了

3)讓孩子學會用錢,這裡的學會用錢不是孩子想要某個東西就把錢全部給孩子,可以孩子和父母按比例出,如孩子出某個商品的20%或30%,父母出80%或70%,讓孩子學會關注商品的價格

4)要讓孩子不僅用錢可以買東西,同時還要有用錢買教訓的經歷。現在很多電視購物,孩子看中了購買後發現實物與宣傳的是兩回事就知道教訓了

總之,孩子的財商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作為家長要有意識地從小開始去培養。


Keung2009


從孩子能聽懂你的話開始


何幼姣


從有錢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