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預判未來三個月製造業PMI將圍繞榮枯線小幅波動

本報記者朱寶琛

52%,這是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最新發布的2020年3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的數據。這一數據,在2月份經濟活動受到疫情明顯影響的基礎上大幅上升了16.3個百分點。

對於未來三個月的製造業PMI走勢,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普遍判斷,或許會出現一定幅度回調,但顯著下行風險不大,大概率會圍繞50%的榮枯線小幅波動震盪上升。

前三個月呈“V型”走勢的背後

根據《製造業採購經理調查說明》,採購經理指數(PMI)是國際上通用的監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先行性指數之一,具有較強的預測、預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高於50%時,反映製造業經濟擴張;低於50%,則反映製造業經濟收縮。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製造業PMI呈現出“V型”走勢:1月份為50%;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僅為35.7%;3月份上升至52%,並創下兩年半來的新高。

出現“V型”走勢的背後,緣於PMI是一個環比指數,反映的是本月比上月發生的經濟變化情況,變化幅度與上月基數有很大關係。“50%以上的PMI只是反映環比意義上的改善,不是同比,因此並不能說明經濟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3月份製造業、非製造業PMI均現大幅反彈,且都重返擴張區間,一方面體現當月復工復產加速,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加大,另一方面也是由於2月份PMI超低基數所致。

他同時表示,通常情況下,當PMI連續三個月以上同向變化時,才能反映經濟運行的趨勢性變化,僅僅單月數據升至榮枯線上,並不能判斷我國經濟已完全恢復正常水平,實現趨勢性好轉,還需持續觀察變化。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PMI是景氣指數,存在一定程度的被調查企業主觀預期判斷,月度的較大波動存在心理修復因素的影響。2月份受到疫情衝擊,PMI指數跌到歷史低位,存在恐慌情緒的影響。3月份在國內疫情好轉、積極政策加碼、復工復產加快等積極因素的促進下,帶來心理預期的修復,促進PMI修復式反彈回升。

“根據採購經理指數編制規則,PMI指數是在定性調查基礎上形成的量化指標,可能難以準確反映企業生產量等各類指標絕對值的變化,並不代表生產恢復到正常狀態。”唐建偉說。

海外疫情是重要影響因素

值得關注的是,多位受訪專家都在採訪中提及海外疫情帶來的影響,並且認為其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隨著疫情在海外蔓延,國際經濟貿易環境趨於嚴峻,我國出口壓力增加。數據顯示,3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4%,處於收縮區間。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都低於50%,分別為47.3%、44.2%和46.3%。

唐建偉認為,如果海外疫情能在未來兩個月得到逐步控制,則國內製造業PMI應該能夠維持在景氣區間;如果海外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導致國內外需明顯下降,一些企業復工後產能無法達到滿產,則製造業PMI仍有可能出現環比回落,有再次降入不景氣區間的可能。

“展望未來三個月製造業PMI走勢,預計大概率會圍繞50%的榮枯線小幅波動震盪上升。”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記者表示。他認為,4月份製造業PMI能否達到50%或以上,要看4月份製造業情況是否好於3月份,5月份和6月份情況以此類推。

從PMI指標的構成看,製造業PMI是由5個擴散指數加權計算而成。展望未來三個月,這些指標將整體趨穩向好,但新訂單指數、生產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仍存在圍繞50%榮枯線波動反覆的可能,尤其是原材料庫存指數大概率繼續在50%的榮枯線下運行。新訂單指數和生產指數的不確定性,主要是受海外疫情擴散、經濟停滯、需求大幅下降的影響,因此難言趨勢性好轉,需要繼續觀察。

王青表示,展望未來三個月,國內疫情穩定會推動內需進一步走強,但海外疫情會在一段時間內處於高發期,我國出口將面臨顯著下行風險。由此,製造業PMI或難持續保持在擴張區間。

“4月份開始新出口訂單指數或存在大幅下滑可能,需要密切關注。另外,出口下滑也會對製造業整體需求和生產形成拖累。這樣來看,4月份製造業PMI或許會出現一定幅度回調,但顯著下行風險不大。”王青說,而5月份和6月份製造業PMI走勢將主要取決於國內逆週期政策發力與海外疫情演化之間的消長作用,或將圍繞榮枯線小幅波動。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