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宇:少損失40萬億!中國的“疫情賬”是怎麼算出來的

陳玉宇:少損失40萬億!中國的“疫情賬”是怎麼算出來的

生命無價!但從經濟學意義上,我們可以衡量人們為了避免一個微小的致死概率,樂於付出的成本,據此我們可以推算出所謂的“統計生命價值”。

以此為理論基礎,可測算此次防控疫情的“經濟賬”:經濟停擺損失了2.5萬億,但挽救的生命總價值大約是25萬億到40萬億人民幣,相當於去年GDP的25%到40%。還有比這個成本收益比更划算的政策嗎?

文|陳玉宇

陈玉宇:少损失40万亿!中国的“疫情账”是怎么算出来的

美國疫情防控的“經濟賬”

芝加哥大學的Greenstone和Nigam3月27日在論文網站SSRN公佈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的結論是,溫和的社交疏離或居家隔離政策如果持續三到四個月,今年美國的新冠大流行導致的死亡人數跟沒有社交疏離政策比較,會減少170萬人。該如何核算人們的生命價值,從而可以折算成用美元衡量的價值呢?如果人們樂於付出10000美元,去減少千分之一的死亡概率,那麼統計的生命價值就是1000萬美元。該論文用的就是這個數字。這基本是近年來研究生命統計價值的共識。當然這是個人群平均數,論文運用了分年齡組等數據。

結論是,減少死亡的170萬人,生命價值大約8萬億美元,接近美國GDP的40%。所以,導致經濟半數停擺的社交疏離政策,從經濟利益上講是值得的。

這篇論文創新性並不高,但基本代表了該領域專業研究者的共識。論文主要依據Ferguson(2020)的論文,個人基礎上的仿真模擬,在政策界很有影響力。論文結合美國早期感染數據和人口特徵數據。其基本結論是,如果不採取社交隔離政策,到十月份,81%美國人感染,220萬人死亡。

論文考慮了醫療體系負擔過載,所導致的更多的死亡。

Greenstone的工作是在Ferguson模擬的模型基礎上,考慮了溫和的,換言之,不那麼嚴厲的社交隔離政策,得出減少死亡的人數。

Greenstone作為經濟學家,接著將VSL的概念引進來。VSL,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生命的統計價值。概念上的含義是,人們的行動選擇中,為了減少一個微小的死亡概率,人們樂於付出多少錢的代價。比如,兩份工作,一份比另一份致死概率增加了千分之一,那份危險的工作需要額外多付多少錢才能吸引這個人去接受。使用類似的想法,健康經濟學家做了大量研究。簡化地說,平均來看,美國人樂於犧牲1萬美元,去減少千分之一的致死概率。因此,一個美國人的生命的統計價值是1000萬美元。當然不同的人,這個價值是不一樣的。而且注意,這個1000萬指的是一輩子的生命。比如,對於一個原本可以活90歲的美國人,如果60歲因為新冠肺炎死亡,那麼其生命的統計價值損失是1000萬美元乘三分之一(30歲除90歲)等於330萬美元。該論文發現新冠肺炎死亡大多集中在50歲以上,因此需要使用分年齡組的生命價值表。

這裡為經濟學家辯護一下。經濟學家當然認為每個個體的生命是不能庸俗的用錢衡量的。我們衡量的是人們為了避免一個微小的致死概率樂於付出的成本,給這個東西命名為統計生命價值。請莫誤解經濟學家,我們還是有最熱的心腸,只是頭腦比較冷靜而已。

陈玉宇:少损失40万亿!中国的“疫情账”是怎么算出来的

中國的抗疫政策怎麼算?

藉助Greenstone等人的論文,中國新冠疫情取得初步成功,並且如果可以保持到十月份,那麼,中國的抗疫政策"值多少錢"呢?或者說,因抗疫政策而避免損失的統計生命價值是多少呢?

我們假設如果不採取任何政策,中國與美國的傳染率一樣。所以很容易推斷出我們減少的死亡人數。鑑於大家都有的認知漏洞,這個數字隱含不表。

藉助國內很少的幾篇關於統計生命價值的估計,這個東西近年變化很大。人們為了減少千分之一的死亡概率樂於支付6000到10000人民幣。用相同的模型和框架,可以粗略估算:中國人的統計生命價值約為600萬到1000萬人民幣。

為了對政策進行成本收益評估,我們可以用“對生命的價值估值x生命的損失x死亡人數”來度量疫情。中國的抗擊疫情的階段性勝利,如果能保持到十月份,挽救的生命總價值大約是25萬億到40萬億人民幣。相當於去年GDP的25到40%。

這個是低限的估計,因為沒考慮致殘的人群。

一季度由於放假社會隔離“悶死”新冠病毒,大家少幹了不少活,使得經濟活動損失大概是2.5萬億。一二月份的統計局數據顯示製造業下降13%。

損失了2.5萬億,換回了人民生命少損失25萬億到40萬億,還有比這個成本收益比更划算的政策嗎?

陈玉宇:少损失40万亿!中国的“疫情账”是怎么算出来的

陳玉宇,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並擔任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2014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獎,併入選2016年度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他致力於經濟發展和生產率、人力資本和增長、健康和汙染、行為經濟學與勞動市場、收入分配、地區差異等領域的研究。他的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PNAS)等國際學術雜誌。曾獲得教育部高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厲以寧研究獎、北京大學優秀教學獎,多次獲得光華管理學院教學優秀獎。

劉俏警示:沒有什麼比正確地回答錯誤的問題更危險的

劉曉蕾:疫後融資模式改變,2000多萬小微企業將受益

陳玉宇:疫情之後,全球將發生6大變化

美聯儲又放“大招”,這次金融風險和2008年有何不同?|光華短評

人民日報|劉俏:以品牌發展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疫情之後,轉機何在?

一季度增長遭遇滑坡,V型反彈需更有力的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