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事都想做,但卻什麼事都不做,這是種什麼感覺?

陳京-曾經


什麼事都想做,說明你有上進心,有愛好,有想法,有目標。

但卻什麼事都不做,說明你很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害怕做了會失敗。

這種矛盾、迷茫、焦慮的心情,如果不及時調整,會引發更多的自責、後悔、自悲。讓生活陷入一團糟。

所以,從現在起,開始行動,把自己想做的事全部羅列出來,進行篩選,選出20%特別想做的,然後一點點去行動,只要行動,就一定有收穫,哪怕失敗,也是經驗。

行動出真知,行動了就能找到樂趣找到自己的特長。你會如圖中的新葉充滿旺盛的生命力✊✊✊


淮城之外


第一,這可能是一種能量耗竭的狀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沒有頭緒,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從哪裡入手,把所有的事情當成一個整體,啟動需要的能量過大,身體沒有囤積到足夠的啟動能量,就好像是一個耗電極大的遙控器,手上的電池已經發出不足警告,勉強啟動,也很快關停。具體參照電量紅燈下的手機。感覺焦慮,煩躁,無力,迴避,憤怒,急需攝取能量,尋找身體容易達成快樂、平和的方式。

第二,這可能是一種醞釀狀態的階段。在這過程中,頭腦風暴,處於靈感想法爆炸期,這時候注意積累,記錄想法,等條件成熟了心理身體準備好了自然開始著手完成了。當時的感覺參照高峰體驗,慢跑結束後的感覺,洗了熱水澡,曬了溫暖的太陽後的感覺。

第三,這可能是一個判斷的時期。判斷事情是否有價值,是否值得做,是否到了非做不可的時刻,如果沒有外力干預和內驅力推動,有些事不想做,不會做。可能有些想做的事情是不得不做,別人要求做的,是到時限非做不可的,會抗拒,煩躁。拖延症發作的時候,對自己會更多的指責、憤怒、焦慮。


心海沉思


這是典型的空想主意者。想的永遠比做的多,這是一個很不好的心態。

這樣的心理作用持續下去,會讓人變得做事拖延。而且這將會發展成一種惡性循環。人的心理壓力會逐漸增加,總有讓自己崩潰的一天。

現代研究表明,現在的很多人都處於這種思想狀態中。或許是因為沒有方法,沒有計劃,沒有資源等等。導致自己想做的事很多,但又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拖延,不實際是去執行。

對於這樣的心態,需要實事求是。不管後面的結果如何,走出去第一步比什麼都重要。

人總是在不斷的探索跟克服中尋求答案。

一件事想做是一回事,實際去做又是一回事。當你一直停留於眼前,永遠不可能知道後面的一步或許會改變你。

記住如果你現在是這種狀態,不要計劃太遠。計劃下改變現在你身上的不足,哪怕是很小的一點,也足以推動你改變更多的自己!


微先森


懶惰的感覺。


藏藥古醫


什麼事都想做,和真正去做,這兩者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答案是有多遠滾多遠……[捂臉]哦不是,是想說兩者很遠,遠到根本不是一條路。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想和做,動用的心理系統根本就不是一套。想,是思維和心理層面的,而行動,是肌肉層面的。

其實什麼都想做,這本身就很值得誇讚,說明你有較強的企圖心和自我勝任感,也就是自體心理學中講的誇大自體恰好挫折的殘留。

上面這一句話有點難懂,我試著說得通俗些。誇大自體是我們每個人從嬰兒階段就發展出來的一種自我勝任感,這種感覺尋求著被關注、被肯定、被回應,以產生真實的體驗。

這種誇大自體的感覺會伴隨我們一生的不同階段,在成年期就有可能成為一種抱負的起點,幫助我們邁向理想化的自己。

但是如果童年階段沒有發展好,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讚賞鼓勵和關注,就有可能總是重複這個想象層面的抱負過程,而不能真正走向自己的理想。

要怎樣才能行動起來呢,你可能需要先去讓誇大的自體得到滿足,比如充分認可自己的有企圖心和有自己更高的理想,讓自己的體驗到被確認、被鏡映的感覺,然後試著採取一小步行動,用這一小步帶來的效能感繼續走下去。加油!


花花牛心理


拖延症


老三的快樂美好生活


可怕😱……人一旦🈶️各種患得患失的情緒存在,無論什麼事都不可能做好,也不會去做,每天腦袋都在想各種要做的事情,可是一到關鍵時刻,全部都否斷了,東也怕,西也怕,天冷了怕出門,天熱了又怕熱!又怕所做的事情被熟人知道,看到,又怕別人笑話,等等,都會導致一個人不會努力認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所以這種感覺太可怕了😱也怕跟這種人打交道


破產再創業的小強


焦慮感!停止了真實價值創造,人會異常焦慮。其實不必有遠大目標,什麼事都是邊做邊調整,目標太大心裡就會覺得成功異常遙遠。可以先設定小目標,可以從當下做起,一點一點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