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樑柱”使命擔當!國資委統籌央企科技戰“疫”

3月31日,中國航發旗下航材院成功研發出抗菌性更強、透氣性更好、使用時間更長的新一代石墨烯口罩。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央企“國家隊”科技戰疫的最新案例。

戰勝疫情離不開科技支撐,越到關鍵時刻,科技“硬核武器”的作用就越凸顯。疫情發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以“戰勝疫情離不開科技支撐”的戰略眼光,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指導推動科研攻關工作不斷取得突破,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大科技支撐。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一指導推動相關中央企業發揮特點、專長,把優勢力量集中到解決最緊迫問題上來,全力以赴攻堅克難。中央企業不僅大力推動傳統產業領域的科技創新,加強藥品疫苗、檢測試劑、醫療裝備等的科研攻關助力疫情防控,還搶抓技術更新迭代的發展機遇,將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探索從實驗室帶到了抗疫一線,大力推動大數據、雲計算、5G、人工智能技術更快更好投入使用助力復工復產,著力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新設備研發投產:助力醫療物資產能飛速提升

防疫物資是戰“疫”決勝的重要保障,而防疫物資生產,依託的是強大的新設備研發、製造能力。

為儘快生產更多質量更好的口罩,航空工業集團應用製造殲-10、殲-20飛機的數字化技術,研製出全自動口罩生產機,每臺機器可24小時連續工作,每分鐘可生產100只口罩。中國石油下屬石油化工研究院一週之內便完成了口罩所需熔噴料、熔噴布研發生產的一系列工作,每天可為社會提供2噸熔噴布用於口罩生產;中國石化儀徵化纖建設的熔噴布項目分為兩期,第一期8條生產線,第二期4條生產線,預計5月下旬,12條生產線全部投入生產,中國石化有望成為全國最大醫用口罩核心材料生產基地。

中國建材南京玻纖院膜材料公司火速提供數十噸高效玻纖空氣過濾紙,支援武漢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等工程。該濾紙對0.3微米顆粒的過濾效率達99.97%,對新冠病毒1-5微米氣溶膠顆粒的過濾效率更高。

國機集團下屬合肥通用院研製的“除菌毒空氣淨化機”,填補了公共場所有限空間除菌毒空氣淨化機國內外空白,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生物技術科研攻關:打造克敵致勝戰疫“殺手鐧”

前一階段,關於疫苗研發進展的網絡消息引發網友熱議,充分反映了廣大人民對疫苗研發進度的高度關注。

國投創新及國投招商投資企業康希諾生物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軍科院”)聯合團隊合作研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2020年3月16日20時18分獲批臨床,開始在武漢市開展一期試驗,成為全國首款進入臨床研究階段的新冠候選疫苗。

在此次戰疫中,國藥集團中國生物主攻方向是滅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中國生物從2020年1月份起緊急投入研製任務,先後攻克了從疫苗株篩選到、配伍及配方篩選等一系列新冠疫苗的工藝和安全質控關鍵技術,確定了工藝技術路線和產品基本質量屬性,目前攻毒試驗全面展開,疫苗研發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此外,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國生物率先提出了康復者血漿治療新冠感染重症患者的療法,制定了康復者恢復期血漿製備標準,共計派出了44支採漿團隊,在全國多地開設了50處採漿點,救治效果得到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肯定。中國生物主導的康復者血漿治療取得的成效與經驗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救助危重患者效果明顯。

非接觸式測溫:精準快速識別發燒人員

尋找各類場景的“發燒者”,成為預防疾病傳染的有效方式。中國電科網絡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推出“公共場所應急醫療尋人系統”,通過紅外傳感,在公共區域攝像機範圍內,快速鑑別人群中的高溫人員。航天科工航天雲網推出AI人體測溫解決方案——快速無接觸熱成像測溫系統(黑體)+人臉識別測溫終端。諾基亞貝爾基於成熟的AI技術,快速研製出高精度、遠距離、大範圍的紅外體溫監測方案,該方案採用紅外熱成像+黑體搭配,可實現實時測溫,精度能夠達到0.3℃。

大數據技術應用:解決“預測有據、防控有跡”難題

如何做到預測有據、防控有跡,是防疫工作的痛點。中央企業研發的大數據系統為解決這個難題提供了科技支撐。

中國電科研發並上線了“一網暢行”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大數據系統,對全國11個重點省和16個重點市未來十天的確診病例進行預測,結果顯示提前三天的平均預測誤差僅為0.81%,提前五天的平均預測誤差僅為1.39%。

中國電信基於移動用戶與基站的交互所產生的脫敏後數據,在保證用戶隱私安全的基礎上,對重點疫情地區人員流動情況進行清單級監測,並配合相關省份重點開展對定點醫院、發熱門診、人員聚集區等重點區域的人流變化分析,為有關部門提供同疫情防控相關的人口流動大數據分析支撐服務。

國家電網研發了全國首個“電力大數據+社區網格化”算法,精準判斷出區域內人員日流動量和分佈,讓社區人員得以根據電量波動判斷業主狀況,及時做好登記和服務。

國投智能旗下的美亞柏科專注於網絡空間安全及大數據信息化。1月21日開始,美亞柏科的大數據團隊先後為北京、雲南、廣東等省市的執法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建設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臺在疫情期間提供疑似病例交通、住宿等信息,以及與其接觸的人員信息,並進行研判上報,為感染源的及時阻斷和防控提供數據支撐。

“顶梁柱”使命担当!国资委统筹央企科技战“疫”

美亞柏科研發的“ 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監測”專項工作平臺

雲計算技術應用:信息化手段解決復產復工復學難題

在疫情防控期間,如何應用信息化手段特別是雲服務來解決復產復工復學等難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航天科工“智慧水務管理雲平臺”通過遠程集中智能化管理,實現農村汙水處理站低成本自動運營和無人值守的功能。國新旗下國新文化面向全國教育系統免費提供在線教育直播和教研支持服務,服務覆蓋18省份近800萬人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家電信央企提供的在線教育服務累計覆蓋1.09億用戶,提供的視頻會議、無線對講等辦公服務共覆蓋773.8萬政企用戶,免費服務時長超過4077.97萬分鍾。

5G應用創新:突破眾多制約醫療技術發展的瓶頸

5G網絡具有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的特徵,這些特徵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部分制約醫療技術發展的瓶頸。在全國人民奮力抗擊疫情的戰役中,央企5G技術應用不斷展現新威力。

中國移動“5G紅外熱成像測溫”服務可對人員體溫進行非接觸方式快速檢測,測溫精度可達±0.1℃。中國普天1月29日與合作伙伴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聯合推出“5G動態體溫監護系統”,能降低醫護人員的職業風險。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中國衛星所屬航宇衛星科技公司助力汕頭市定點醫院開通新冠肺炎線上免費問診平臺、開通新冠肺炎遠程醫學影像診斷綠色通道、保障定點醫院疫情防控後勤動力系統。航天科工一院世紀衛星公司為武漢161醫院遠程醫療會診車進行衛星通訊保障,為專家遠程會診提供24小時遠程在線技術服務。

2月27日,依託中國聯通5G網絡和醫療雲平臺,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董家鴻院士、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謝燦茂教授,為武漢雷神山醫院的醫療隊進行了一場重症病例的遠程會診。此次遠程會診對於跨地域的多學科會診尚屬首次。

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緩解一線醫護人員調配緊張、超負荷工作難題

《西班牙人報》網站3月18日發表文章稱,中國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采用了包括人工智能以及機器人等多種高新技術,相關經驗值得他國學習。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緩解了一線醫護人員調配緊張、超負荷工作的情況,也減少了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

中國聯通與阿里合資公司雲粒智慧第一時間推出“疫情回訪AI機器人”,開展自動批量排查、回訪以及智能統計分析等,現已為全國數十個政府單位提供線上疫情回訪服務。

南方電網廣東能源技術公司自主研發的防疫巡檢機器人,具備人臉識別、口罩測試、高精度人體測溫等多項功能。

中國移動開發5G醫護助理機器人代替醫護人員完成部分危險的任務,遠程看護、測量體溫、消毒、清潔和送藥等工作,有效減少人員交叉感染,減輕醫護人員人力緊張的狀況,並極大節約了十分緊缺的防護服、口罩等物資。

中國電科研發上線“電科鴻雁”智能無人運投管控系統,能夠接入、管理和控制多型無人機,執行應急物資運輸、隔離區餐食配送、巡查飛行、防疫廣播、遠程喊話、噴灑消毒等任務。

回顧此次疫情防控工作

不管是物資生產、疫苗研發、

社區防控還是復產復工

都有央企科技力量的身影

各中央企業充分發揮技術優勢

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注入了更多底氣與信心

也為自身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